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新常态:蒋为解读经济学关键词

中国经济新常态:蒋为解读经济学关键词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常态”有别于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三个突出的特征。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将适当的放松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而逐步将焦点集中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这表明“新常态”不仅仅是增长速度数字上的变化,更多的是中国将进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的新模式之中。 “新常态”为中国经济的掌舵人们树立了一颗平常心,但绝不是要求中国经济要平常与平庸。

中国经济新常态:蒋为解读经济学关键词

● 蒋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但自2012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低于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8%的安全增速。这引起了国内外各个阶层的密切关注,引发了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种种担忧,甚至有人借此鼓吹中国崩溃论。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这不仅是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形势进行准确分析后作出的战略认识,同时也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政策做出的明确安排。

   “新常态”被提出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究竟什么是“新常态”呢?“新常态”又新在哪里呢?新常态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状态,而具有更深的经济内涵。“新常态”有别于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三个突出的特征。

   其一,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保持原有的超常规高速增长状态,而将进入到一个更为稳定的经济增长过程当中,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的增长模式向集约的增长模式转变。在原有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片面追求速度,而不追求质量的经济发展将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在过去的三十年余里,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但其中所面临挑战也是严峻的。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结构长期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始终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消化国内积累的大量过剩产能,中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虽然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但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逐步升级的汇率压力都给中国严重外向型的经济敲响了警钟。出口的高速增长同样并不意味着出口质量的增长,李坤望和蒋为等在最近的研究中便发现中国在入世后出口质量不但没有上升而且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极有可能陷入到出口质量的陷阱当中。投资同样面临着相同的窘境,大量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占到了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低效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投资依赖症不但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在过去几年里有加深的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不可持续增长因素表现的极为突出。伴随中国高速增长的不仅是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样是环境持续恶化、能源依赖迅速增强,经济增长中的社会性事件时有发生。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极为不同寻常的。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这种牺牲环境、健康的方式已经无法在当前形势下继续下去。中国对能源的高强度依赖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深深恐慌,同样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处处埋下难以下咽的苦果。(www.xing528.com)

   这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积累下来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显然不可能在未来继续推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将适当的放松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而逐步将焦点集中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这表明“新常态”不仅仅是增长速度数字上的变化,更多的是中国将进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的新模式之中。在近几年里,我们看到经济结构逐步改善,消费的贡献率逐步上升,环境规制强度正逐步增强,这种模式正逐步在中国持续的经济改革中呈现出清晰的影像。

   其二,“新常态”同样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上的提升,而更多地增强经济稳定性的诉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的果实并没有让所有国民均等的分享,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显得极为紧迫与严峻。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并在很长时间里持续上升。中国劳动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便表现出持续的下降趋势。收入分配长期成为公共关注的重要命题,因为收入分配产生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影响中国收入分配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等,这都成为了过去高速增长的代价,但中国经济已经无法承受这些所带来的成本。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这些问题,进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正逐步下降,劳动收入占比也遏制住了下降的趋势,社会保障正有条不紊的逐步建立,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经济体正逐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其三,“新常态”更加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再仅仅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激烈的价格竞争所带来的数字上的高速增长,而将更多地构建起依靠创新、品牌与品质新经济增长模式,这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逐渐向欧美等成熟国家靠拢,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单纯依赖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的低门槛,成功将闭关锁国的中国创造成全球知名的世界加工厂。这虽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旧模式的重要发动机,但同时也制造出不可避免的缺陷。一方面,中国制造的产品始终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不仅不依赖研发创新促使企业的发展,反而更加依赖于低价格取胜的价格竞争。这样不仅降低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样使得中国经济面临重重的贸易摩擦;不仅没有取得全球经济的话语权,甚至逐步沦落进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始终代表着粗制滥造与假冒伪劣,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冒牌货与伪劣产品,尤其是食品安全一度成为社会公共热议的话题。这些因素都构成了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在危险环节,而中国逐步进入的“新常态”势必将中国经济逐步推向一个依赖研发创新与品牌进行国际竞争的新舞台。

   “新常态”为中国经济的掌舵人们树立了一颗平常心,但绝不是要求中国经济要平常与平庸。“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而是要逐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使得中国经济逐步驶向经济结构更加均衡、环境更加友好、收入分配更加包容、经济增长更具创造力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的新模式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