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以为是,拒绝批评,只会贻误大事

自以为是,拒绝批评,只会贻误大事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有些人,经常自以为是,对周围人的批评根本听不进,认为别人是在侮辱自己,或者瞧不起自己,或者明明知道错了也不改正,这和历史上扁鹊见的蔡桓公很相似。蔡桓公听了,还是不大相信,只是笑了笑,就叫扁鹊走了。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地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和正确的批评,并且有意识地来约束自己,自觉地达到自己制定的标准,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照这样做,做人做事就会达到圆满的境界。而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贻误大事。

自以为是,拒绝批评,只会贻误大事

现在有些人,经常自以为是,对周围人的批评根本听不进,认为别人是在侮辱自己,或者瞧不起自己,或者明明知道错了也不改正,这和历史上扁鹊见的蔡桓公很相似。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个神医名叫秦越人。因为他治病的本领特别高,人们都管他叫“扁鹊”(传说扁鹊是上古时代一位有名的医生)。他原来的名字,反倒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有一天,扁鹊去看蔡桓公。他瞧了瞧蔡桓公的脸色,说:“您有病,病在皮肤里,要是不早治,恐怕要加重起来的。”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别瞎说,我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笑着对左右的官员说:“医生总是喜欢挑毛病,明明你没有病,他偏说你有病,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脸色,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再不治,会更加厉害的!”蔡桓公没有理他,他只好走了。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蔡桓公。他皱着眉头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蔓延到肠胃里去了,再不治,就危险啦!”蔡桓公还是不理他,他只好又走了。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蔡桓公。这回他一见蔡桓公,扭头就走。桓公觉得挺奇怪,马上派人把他追回来,问他:“为什么这一回你一句话不说就走呢?”

扁鹊回答说:“病在皮肤里,用热水一焐,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里,扎扎针,就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吃几副汤药,也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就难办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里去了,您想治,我也没有办法了!”蔡桓公听了,还是不大相信,只是笑了笑,就叫扁鹊走了。(www.xing528.com)

又过了五天,蔡桓公果然浑身骨头痛。这时候,他才相信扁鹊的话是对的,可是已经晚了。过了几天,蔡桓公就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出了一句成语,叫作“讳疾忌医”,意思是说:明明有病还不肯承认,不愿意医治。用来说明一个人有了过错,别人给他指出来,他还不承认,只落得自己没有好结果。

然而,与此相反的是,历史上有些人不仅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且还经常自我监督,自我批评。

明代有个叫高汝白的人,他中了进士以后,曾培养他的叔父写信督促他说:“你尽管考中了进士,我并不为此高兴,反而因此担忧。此后你可能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我希望你每天将自己的行为举止用笔记在本子上,然后寄给我。”高汝白叹息着给叔父回信说:“我一直在您老身边长大,难道您还不了解我,而担心我会放纵自己?”过后他试着问了一个伴随在他身边的老家的人,自己有没有改变。老家的人说:“比起往日是逐渐有所不同。”他这才开始警觉起来,于是,用一个本子把自己每天的言行记录下来,进行检查,发现自己的缺点多得写不完。他很害怕,从此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修养品德,逐渐地改掉本子上记录的缺点,后来,高汝白成为一个著名的品行高尚的人,官至提学(主管教育的官吏)。

清朝有一位叫徐文靖的人,也是用类似的方法督促自己每天朝好的方面努力。徐文靖仿效古人:用两个瓶子分别放置黄豆和黑豆,每当做了一件好事时,他便念道:“说了一句好话,做了一件好事。”于是投进一粒黄豆。要是办坏了一件事,便投进一粒黑豆。开始是黄豆少,黑豆多,日积月累,豆子已黄黑各半,久而久之,黄的就多于黑的了。

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地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和正确的批评,并且有意识地来约束自己,自觉地达到自己制定的标准,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照这样做,做人做事就会达到圆满的境界。而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贻误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