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才,只要能对事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就应不问出身、不计前嫌,想尽一切办法将他招揽入自己的大营。
秦王嬴政破格提拔年仅12岁的甘罗出使赵国是一个突出的事例。公元前239年,秦王政经吕不韦的推荐,派甘罗出使赵国。甘罗对赵王说明利害得失后,赵愿意割让5个城池给秦国。以后赵国伐燕,攻取燕国30个城池后,又划11个城市给秦。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扩大了国土。秦王政因此封甘罗为上卿。这就是俗传的“甘罗十二为丞相”。
五代时,很有作为的周世宗柴荣在选人用人上,也反对只看资历和过去的功劳。
公元954年,周世宗继位不久,就拟升枢密副使、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使、检校太保。有人议论魏仁浦没有经过科举及第,世宗依然重用之。又如,王朴在《平边策》一文中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周世宗看后,十分赏识他的才能,不久,即提升王朴为左谏议大夫、开封府知事。
秦末,作为刘邦重臣的韩信曾建议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争夺关中之地不难,进而夺取天下也不难”,为刘邦后来夺取天下做出巨大贡献。可是韩信并非出身于豪门大户,也无高贵身份,甚至还受过“胯下之辱”。
同时代的刘敬,曾向刘邦建议定都关中,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当时他只是一个赶车的马夫,汉高祖决定召见他时,引见的官员特别为他准备了一套新衣服,而他说:“我本身穿的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去,用不着再换了。”于是穿着破旧衣服去见了刘邦,刘邦欣赏他的才华,就把他收下了。(www.xing528.com)
我们当今的领导者、管理者们,要慧眼识英才,尤其是那些出身贫寒、地位低下的人才。因为这些人一旦有人欣赏他、重用他,就会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对待人才要做到不计前嫌。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开明君主,“玄武门之变”后,他对太子李建成集团的“同谋太宗数百人”均予留用,并说这些人当时都各为其主,都是“忠义之士”。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多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要杀死太宗,后来也被太宗重用。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之所以能宽待、重用曾经与自己作对的人,原因和目的只有一个:爱惜人才,获得人心。
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很少在人才选拔上论资排辈,不少有远见的领导十分注意提拔年轻人,从基层提拔有才之士。
总经理真语
人才是人类之精华,因此人才是难得的。领导者只有爱惜人才,识人不问出身,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人才,才能聚集起一支人才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