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方四宗判教,佛教史中的关键事件

北方四宗判教,佛教史中的关键事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方四宗判教之事,不知起于何时。地论宗人判教者至为繁多,则因此经亦其根本典籍也。天台、华严、地论诸宗之成立,本在北方。盖亦北方风气之所酿成。而禅师亦判教,可见北方此事之盛行也)判教之事,不但与宗派之成立至有关系。隋唐章疏,均述北方之四宗说。但又云魏时道辨略标四宗。(下略)四为真宗。

北方四宗判教,佛教史中的关键事件

北方四宗

判教之事,不知起于何时。今所知者,最早有慧观法师,曾分顿、渐、不定三教。(《天台法华玄义》十上)则判教之说,约在北凉昙无谶法师之时也。又判教之事,所据经典,各家不同。最流行者,为五时之说。此则出于《大涅槃》,而此经昙无谶所翻,且又观法师之所服膺也。又《华严》称为顿教。出此经时,慧观法师必亲与胜会。(译于慧观所住之道场寺)及南北朝末造,《华严》盛于海内。地论宗人判教者至为繁多,则因此经亦其根本典籍也。至若《法华》会三归一,综合诸教,纳于一轨,则判教诸说所借之基本理论,故此经亦非常重要也。(慧观著有《法华宗要》)

南北朝判教异说极多。诸书所载(如慧远《大乘义章》一,吉藏《大乘玄论》卷一、卷五,智者《法华玄义》十,法藏《华严探玄记》一及《分齐章》卷一,窥基《法苑义林章》卷一等),纷歧不一。然较而论之,南学简要,判教之说既不盛行(如梁武即非难五时之说),且不复杂(刘虬五时七阶虽繁,然此说已加入北方《提谓》伪经,非纯粹南说),灌顶记天台所传南三北七(谓判教十家,南三家北七家)之说,不但北有七家,而南之三家,亦均只分为三,所谓顿、渐、不定是也。北有七家,可见判教之盛行。且于分顿、渐、不定以外,复有多说。其分之繁,异于南朝。此亦或因北学深芜,穷其枝叶欤。

印度佛典出世先后不同,各有其立义之宗旨,学说之背景,于是陈义纷繁,而有二乘诸部,性相各宗。及经论东流,研读者多,又各抒其所见,而异说并兴。判教之说,盖求于印度佛典之纷歧,作一整理统一之区划。又欲于依判者之宗义,以平章中国流行之异说,而定于一尊。其包举既广博,而计划亦至伟大。中国宗派之形成,实凭藉于此。天台、华严、地论诸宗之成立,本在北方。而华、天二派之判教为其整个学说之骨架,至为重要。盖亦北方风气之所酿成。故其判教乃由抉择北土诸说而成也。(如圆教不见于南人判教,而北方有之。又天台传北方禅师亦判教。其一分有相与无相大乘。而无相为楞伽等。特指楞伽为无相,此必为禅宗初起之说。而禅师亦判教,可见北方此事之盛行也)

判教之事,不但与宗派之成立至有关系。而研究判教之内容,亦可知时代流行之学说、研究之经典为何。盖判教者之所采取,必为当时盛行之经典与学说,故实其时佛学情形之反影也。隋唐章疏(吉藏《大乘玄论》、《中论疏》,慧远《大乘义章》及《天台法华玄义》、《华严探玄记》等),均述北方之四宗说。此说称为地论师所立。(《大乘玄论》)亦谓为光统(慧光)之说。(《法华玄义》及《中论疏记》。又光亦谓有三宗说)光师乃高齐时北僧领袖,地论之最大师也。又谓(及《中论疏》)此为大衍寺昙隐师(《探玄记》及《分齐章》)之说。昙隐乃光师之弟子。安澄《中论疏记》虽亦言此是光律师说。但又云魏时道辨略标四宗。道辨者乃魏孝文帝时僧人。则此说不但为势力最大之地论师所用,而且其来源已久远也。

四宗者谓因缘(又谓名立性宗)、假名(又名破性宗)、不真(又名破相宗或诳相宗)、真(又名显实宗或常宗)。初谓《毗昙》,二谓《成实》,三谓《般若》四论,四谓《涅槃》、《华严》(《天台玄义》、《华严分齐章》)及《地论》(《大乘玄论》),四者除《般若》四论外,均为北方之显学。慧远《大乘义章》收集广博。然亦只陈《毗昙》、《成实》、《地论》、《涅槃》诸经义,则北方佛学之风,亦可以知矣。

一谓毗昙,是因缘宗。(《法华玄义》解曰,指毗昙六因四缘)《中论疏记》一曰:

一因缘宗,二谛诸法,无有自性。因缘起作,以为俗谛。理本寂灭,以为真谛。但凡夫妄情,计有定性。空此妄情,故云色即是空。后人□毗昙宗。

按毗昙者谓沙婆多部。沙婆多说一切诸法皆有自性。故《大乘义章》叙此宗云:

言立性者,小乘中浅,宣说诸法各有体性。虽说有性,皆从缘生,不同外道立自然性。此宗当彼阿毗昙也。

安澄所言此宗二谛亦复非是。《义章》谓毗昙立事理二谛。文曰:

初(亦作“约”,误)宗之中,事理相对。事为世谛,理为真谛。阴界入等,彼此隔碍,是其事也。苦无常等十六圣谛,通相之法,是其理也。

慧远所述,按之《毗昙》,实有所据。安澄所叙第一宗,疑日人之误传也。(安澄所引《肇论述义》,乃日人之书)

二谓成实,是假名宗。(《法华玄义》云指《成实》三假)《疏记》曰:

二假名宗,万法虽殊,相假而有,皆无其实,但有名用,故名为俗。此假名法,体性寂灭,名之为真。凡假藉缘,其体寂灭,故云色即是空。后人□成实宗。

此与师远所述相同。文曰:

言破性者,小乘中深,宣说诸法虚假无性,不同前宗立法自性。法虽无性,不无假相。此宗当彼成实宗也。(www.xing528.com)

又曰:

第二宗中因缘假有,以为世谛。无性之空,以为真谛。

三谓般若,是不真宗。(《分齐章》云:说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实等)《疏记》曰:

三不真宗,一切诸法,无有实体,似同幻梦。业力机关兴鼓成立,名之为俗。俗幻梦虚诳不实,本来寂灭,以为真谛。幻梦色体无名无相,故云色即是空。后人□三论宗。

《义章》所载略同,但较为切实。文曰:

破相宗者,大乘中浅,明前宗中虚假之相亦无所有。如人远观阳炎为水,近观本无。不但无性,水相亦无。诸法像此,虽说无相,未显法实。

又曰:

第三宗中,一切诸法妄(亦作“异”,误)相之有,以为世谛。无相之空,以为真谛。(下略)

四为真宗。(《法华玄义》云:常住佛性,本有湛然。《分齐章》云:明佛性法界真理等)《疏记》曰:

四者真宗。世法梦幻,义非孤起,托于真理,离真无妄,妄由真起。是故经云,生死者依如来藏。然有二义,一者世谛妄想故空,理非是真。二者其体真实寂灭,是故是空,理是真妙。

《义章》所言亦相同。文曰:

显实宗者,大乘中深,宣说诸法妄想故有。妄想无体,起必托真。真者所谓如来藏性。恒沙佛法,同体缘集,不离不脱,不断不异。此之真性缘起集成生死涅槃。真所集故,无不真实。辨此实性,故曰真宗。

又曰:

第四宗中,义别有二,一依持义,二缘起义。若就依持以明二谛(原无“谛”字,今补)者,妄相之法,以为能依。真为所依。能依之妄,说为世谛。所依之真,判为真谛。然彼破性破相宗中,有为世谛,无为真谛。今此宗中,妄有理无以为世谛。相寂相有,为真谛也。若就缘起以明二谛(原无“谛”字,今补)者,清净法界如来藏体缘起造作生死涅槃,真性自体说为真谛。缘起之用,判为世谛。

按慧远《大乘义章》本为其时佛学之概论。而四宗之说,包举各宗,则又北朝佛法概论之概论也。研究北土之学者,宜首就此发明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