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三论盛及与《成实》之争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三论盛及与《成实》之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论之盛及与《成实》之争《成实》之学,南朝最盛。《成实》之势力,弥满天下,而尤以江左为尤甚。其作《三宗论》,即在破斥《成论》,为三论、《成实》相争之先导。然三论之兴,实由摄山诸师。(按上五师均研《成实》。僧朗虽一身有关于三论、《华严》二学之兴隆,然仍仅驰名山原,未履京邑。而观其斥鼠喽栗及案苽义,则尝采《三宗论》之说而弹《成论》也。凡摄山之禅法及其与禅宗关系,当于第十九章述之。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三论盛及与《成实》之争

三论之盛及与《成实》之争

《成实》之学,南朝最盛。罗什虽传译,而非其宗义。其后当以义近大乘,并便初学,故渐流行。其初约可分为二系。一为寿春僧导。一为彭城僧嵩及法迁。综计南北朝研五聚者,泰半出寿春、彭城二系。导、嵩二师俱在宋时。继之者有齐之柔、次二公,梁之开善、庄严、光宅三大法师(《续传·义解篇》论云,三大法师云、、藏者,方驾当涂,复称僧杰,挹酌《成论》,齐骛先驱),陈之建初、彭城二名德。《成实》之势力,弥满天下,而尤以江左为尤甚。至若《般若》三论,罗什宗旨所在,则宋齐二代,罕有传者。(见前)齐竟陵王已见当时大乘陵废莫修。“弃本逐末,丧功繁《论》”。周颙作序,亦痛惜时人“寝处于论家,求均于弱丧”。而梁武帝《大品经注序》所言,亦可与此相发明。

顷者学徒,罕有尊重。(谓《大品》)或时闻听,不得经味。帝释诚言,信而有征。此实贤众之百虑,菩萨之魔事。故唱愈高,和愈寡,知愈希,道愈贵。致使正经沉匮于世,实由虚己情少,怀疑者多。

周颙服膺重玄,推尊空论,与时流异趣。其作《三宗论》,即在破斥《成论》,为三论、《成实》相争之先导。然观其自知“立异当时,干犯学众”,又“畏讥评”,至欲中辍,则当时《般若》正宗之衰,而《成论》则炙手可热,可以想见也。

然三论之兴,实由摄山诸师。僧朗未闻有著述,而于三论当有独到。僧朗之师法度,已称“备综众经”。而僧朗则称“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阙经律,皆能讲说”。其于博学外,必于教义有所开发。故梁武敕僧受业。后人称为摄山大师。(安澄云:言摄山大师者,指道朗师[即僧朗]是根本故也)陈江总持入栖霞寺,见有朗(僧朗)诠(僧诠)二师、居士明僧绍、治中萧眎素图象。(《广弘明集》江总《入栖霞寺诗》)明僧绍显誉于齐代。(《南齐书》五十四)萧眎素擅名于梁室。(《梁书》五十二。?素乃思话之孙,好学能清言,士人敬之)并遁居于摄山。江氏《栖霞寺碑》曰:

南兰陵萧眎(原文无“素”字)幽栖抗志,独法绝群。遁世兹山,多历年所。临终遗言,葬法师墓侧。

夫明僧绍舍宅为法立寺,梁武帝使人入山受朗之学,而萧眎素命葬僧朗墓侧,其钦佩之忱可知。故摄山僧朗,隐居摄山虽数十年,然因重兴几绝之学,已为人所注目也。

且僧朗不但重振三论。抑并大弘《华严》。盖觉贤译六十卷,巨部罕有精者。宋代虽有法业、玄畅,以斯经驰誉。然隋、唐《华严》大盛,且演为一宗者,则北方不得不归功《地论》诸师,南方亦颇得力于三论学者。摄山僧朗,《高僧传》本谓其“《华严》、三论,最所命家”。《续高僧传》,谓僧诠亦讲《华严》,法朗从之学。而嘉祥大师《华严经游意》亦谓江南梁代三大法师不讲此经。陈时建初彭城亦不讲。建初晚讲,就长干法师(三论宗智辩也)借《义疏》。彭城晚讲,不听人问未讲之文。(按上五师均研《成实》。吉藏于此,盖调之)而讲此经,起自摄山,实盛一时。其后兴皇法朗,继其遗踪,大弘兹典。而嘉祥大师,固亦曾讲《华严经》数十遍也。

僧朗虽一身有关于三论、《华严》二学之兴隆,然仍仅驰名山原,未履京邑。其时在都城为时所最重者,仍属他宗。如开善、智藏善《涅槃》而亦《成实论》之大家也。常直上正殿,踞法座,指斥梁武帝。其睥睨一世之概,固非隐遁摄山者所能望也。僧朗之后,弟子僧诠仍隐摄山,居止观寺(《中论疏记》引《述义》云,摄山内有止观寺。又引均正《玄义》十谓道朗[即僧朗]在止观寺行道。又均正《玄义》称诠为栖霞寺师。则朗、诠均曾居此二寺),因称曰山中师(但安澄谓兴皇法朗亦有此称),或曰止观诠。初受业朗公(《二谛义》下云:“山中法师之师,本辽东人。”),玄旨所存,唯明《般若》、《中观》。(安澄引《大品疏》云:止观师六年,在山中不讲馀经,唯讲《大品》。又《中论疏》云,山中大师以《中论》为《般若》之中心。又安澄引《涅槃疏》:“山中师不讲《涅槃》,学士请讲,不许。”)遁迹幽林,禅味相得。(上文见《续传·法朗传》)其从朗学,不知在何时。据《法华玄义释签》云:

高丽朗公至齐建武来至江南,难《成实》师。(中略)自弘三论。至梁武帝敕十人止观诠等令学三论。九人但为儿戏,唯止观诠学习成就。

此言僧诠受学在天监十一年。然此段自据吉藏所传而更有附益,非必事实。按据《高僧传》,法度卒于齐永元二年(或建武四年),僧朗继纲山寺。僧诠受业,当在此后,即齐末梁初也。诠公弟子数百中,有四人称为四友。所谓“四句朗,领悟辩,文章勇,得意布”是也。(《法华玄义释签》谓“伏虎朗,领悟辩”。此四人外,诠弟子有慧峰,住栖霞寺,志研律部)其所讲为《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并《华严》、《大品》等经。当甚有声于时。道宣《僧传》谓“摄山诠尚,直辔一乘,横行出世”。又谓“大乘海岳,声誉远闻”。其弟子兴皇法朗再传弟子嘉祥吉藏,均常举山门义。(其后茅山大明法师承兴皇遗嘱,因亦称山门之致,参看《续传法敏传》)如《二谛义》卷中,吉藏引法朗说而申明曰:(www.xing528.com)

弹他释非,显山门正意。弹他者,凡弹两人,一者弹《成论》,二斥学三论不得意者。(或指中假师之智辩)

法朗曾作《中论疏》,或称为《山门玄义》。其所谓山门正意者,即当承止观诠所说也。(按《二谛义》卷下有曰,今山门释者即四节明并观义。而解释四节,则引山中师说,可证山门义即诠义也)山中师,则上承摄山大师僧朗之义。而观其斥鼠喽栗及案苽义,则尝采《三宗论》之说而弹《成论》也。

止观僧诠,遁迹幽林,唯明《中观》。弟子法朗,先住山中,后住扬都兴皇寺。慧勇住大禅众寺。智辩住长干寺。自此而三论之学,出山林而入京邑。止观诠弟子慧布则继居山寺,亦为名僧。布颇重禅悦,曾游北土,见邈禅师禅宗二祖慧可。凡摄山之禅法及其与禅宗关系,当于第十九章述之。法朗大师住扬都时,对于当世学说,想直言指摘。故《中论疏》有曰:“大师何故斥外道,批《毗昙》,排《成实》,呵大乘耶?”《陈书》载傅^笃信佛教,从兴皇受三论。时有大心詗法师,因弘三论者雷同诃诋,恣言罪状,历毁诸师,非斥众学,爰著《无诤论》箴之。^乃作《明道论》,用释其难。《无诤论》曰:“摄山大师(此指僧朗。若僧诠则已斥《成论》,不可言无诤)诱进化导,则不如此。即习行于无诤者也。”此当叙僧朗也。又曰:“导悟之德既往,淳一之风已浇。竞胜之心,阿毁之曲,盛于斯矣。”此当叙兴皇及其党徒斥当时流行之学也。傅^答曰:

摄山大师,实无诤矣。(中略)彼静守幽谷,寂尔无为。凡有训勉,莫匪同志。从容语嘿,物无间然。故其意虽深,其言甚约。(上叙僧朗)今之敷畅,地势不然,处王城之隅,居聚落之内。(此谓法朗住建阳门外兴皇寺。按《僧传·道猛传》,太始初宋明帝立寺,令猛纲领。则此寺原为《成实》师所居,今为三论人所住也)呼吸顾望之客,唇吻纵横之士,奋锋颖,励羽翼,明目张胆,被坚执锐,骋异家,炫别解,窥伺间隙,邀冀长短。与相酬对,粗其轻重,岂得默默无言,唯唯听命?必须犄摭同异,发鏝繣瑕,忘身而弘道,忤俗而通教。

兴皇大师,号称“伏虎”,盖英挺之士。如《百论疏》曰:“大师每登高座,常云不畏烦恼,唯畏于我。”可见意气之雄杰。其所争辩,首斥者为《成实》。故傅^论有曰:“《成实》、三论,何事致乖?”(据此语则大心詗法师或成论家也)而《三论游意义》曰:“《成实论》师云,三论师不得破《成论》。三论师云,得破也。”《大乘玄论》卷五述其师读《中论》,遍数不同,形势非一,乃为略出十条。此中第八,为区分“诃梨所造(成论),旃延之作”。盖《成实》小乘,而托谈空名,极易乱大乘中观之正义,故须“区分”也。再则齐梁以来,《成实》最为风行,实三论之巨敌。周颙嫉之于前,法朗直斥于后。而三论之学,传至法朗,势力弘大。兴皇讲说,听者云会。挥汗屈膝,法衣千领,积散恒结。每一上座,辄易一衣。帝王名士(傅8以外,孙7亦常听讲,均见《陈书》),所共尊敬。慧勇登太极殿讲说,百辟俱陈,七众成萃。(奉陈文帝敕讲,见《续僧传》)徐陵讲《大品》于京师。(《陈书》二十六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月婆首那译《胜天王》于江州。(《开元录》七陈天嘉六年译初出)而三论之盛行,亦由帝王之特为好尚。(陈武帝与《般若》三论关系见《续传》法朗、慧布、慧4传,又《法泰传》。文帝见慧勇、宝琼传。后主见法朗、慧布传中)至是三论、《成实》,势均力敌。争斗之烈,迥异寻常。《续高僧传》载唐初灵睿(曾受学于安州慧詗,即兴皇三传弟子),在蜀弘三论。“寺有异学,《成实》朋流,嫌此空论,常破吾心,将相杀害。”可见倾轧之急。夫《成论》师先既睥睨一时,对于复兴之三论,自力加排斥,指为立异。故法朗因不得不于斥破之外,申明罗什之统系。故吉藏略出师意十条之六曰:

六者,前读关河旧序,如影、睿所作。所以然者,为即世人云,“数论前兴,三论后出”,欲示关河相传,师宗有在,非今始构也。

《涅槃经游意》曰:

大师云:今解释,此国所无,汝何处得此义耶?云禀关河,传于摄岭。摄岭得大乘之正意者。

吉藏章疏破斥《成论》之处,指不胜屈。而一方又引肇、影古说,以证其宗之出于关河。其《大乘玄论》卷三曰:“学问之体,要须依师承习。”《百论疏》卷一曰:“若肇公可谓玄宗之始。”(可见吉藏时无日本所传以道生为三论宗初祖之说)欲示三论之学,南国所无。故言周颙作论,梁武造疏,开善立说,均得之僧朗,以明斯学为摄山统系所独得。欲示关河相传,师宗有在,故言高丽大师传法关中,以征实其正统。(此诸项传说在嘉祥以前必已流传。其中不合事实处不必即嘉祥伪造。嘉祥但采取故说,以为证耳)学理争执,论及正统,宗派之发生,肇于此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