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般若三论与玄风》及其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独特地位

《般若三论与玄风》及其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独特地位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般若三论与玄风南朝重清谈雅论,剖析玄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颜氏家训》论江左玄风,略曰:洎乎梁世,兹风复阐。三论再起,初得力于周颙。而其清论入妙,兼擅玄理佛学,则尤为特色。言佛教者,亦应以《般若》为宗。周氏既以《般若》为佛家之宗,故于佛家其他异义不无歧视。因之抒其所见,作《三宗论》。《三宗论》者,论二谛。二谛者,三论之骨干。周氏之论旨,则在尊《般若》,而黜《成实论》师之学也。

《般若三论与玄风》及其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独特地位

般若三论与玄风

南朝重清谈雅论,剖析玄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其在梁代,积习滋盛。《广弘明集》载广信王萧暎上晋安王(简文帝)书有曰:

不审比日何以怡神。披阅儒史,无乃损胒。下官每访西邮,备餐令德。仰承观嘱于章华之上,或听讼于甘棠之下。未尝不文翰纷纶,终朝不息。清论玄谈,夜分乃寐。春华之客,登座右而升堂。秋实之宾,应虚左而入室。文宗义府,于焉总萃。唯此最乐,实验兹辰。

当时朝野以清谈为乐事,于此可见。而其所谈资料,虽已兼取儒经。然其学风,不出玄理。《颜氏家训》论江左玄风,略曰:

洎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武皇简文,躬自讲论。元帝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至于陈世,玄风亦甚。(上俱见第十三章)迨隋灭江南,兹风始革焉。

三玄兴于晋代,而《般若》之学盛行。清谈盛于梁陈,而三论再起。三论再起,初得力于周颙。而周彦伦者,则纯然玄学家也。善文辞,工书法,乃周伯仁之裔,此已具有玄谈名士之资格也。筑室钟山,作隐舍,此仿清流之嘉遁也。其对王俭、萧惠开、文惠太子所问,辞极简劲,善于应变,乃效谈客之名答也。(均见《南齐书》本传,详上第十三章中)而其清论入妙,兼擅玄理佛学,则尤为特色。《南齐书》云:“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言成句。每宾友会同,虚席晤语,辞韵如流,听者忘倦,兼善《老》、《易》,与张融相遇,辄以玄言相滞,弥日不解。”则俨然无愧当日支许。故其学问风格亦近乎东晋。《弘明集》载其《致张融书》有曰:

道家者,岂不以二篇为主?言佛教者,亦应以《般若》为宗。

周氏既以《般若》为佛家之宗,故于佛家其他异义不无歧视。因之抒其所见,作《三宗论》。《三宗论》者,论二谛。二谛者,三论之骨干。而《成实论》亦有二谛之说。周氏之论旨,则在尊《般若》,而黜《成实论》师之学也。

《成实》之在齐代,已势力极盛。然竟陵文宣王,志好大乘,曾作《净名经疏》。其子巴陵王,并注《百论》。王见《成实论》太繁,乃于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十月,招集僧人柔、次二公,于普弘寺讲《成论》,即座又请僧祐、智称讲《十诵律》,而令柔、次钞略《成论》为九卷。《祐录》十一载《略成实论记》云:(www.xing528.com)

公(文宣王)每以大乘经渊深满,道之津涯,正法之枢纽。而近世陵废,莫或敦修。弃本逐末,丧功繁论。故即于律座,令柔、次等诸论师,钞比《成实》。简繁存要,略为九卷。使辞约理举,易以研寻。

此所谓大乘陵废,必指性空典籍。(其余经论,颇见研寻故也)繁论指数论名相事数之纷繁,而《成实》亦为数论之一。(周颙序明言《成实》为数论,《祐录》十一《诃黎跋摩传》后有注,亦以《成论》为数论)文宣王痛于世人弃《般若》之本,而逐数论之末,故令删略《成实》,以省学者之精力。此则其意已轻《成实》重《般若》也。

钞《成实论》既竣,文宣教令周颙作序(亦见《祐录》十一。此序乃周代文宣作。故文中未提及文宣令钞经事),周序于轻《成实》重《般若》,言之更显。始则言此论虽则“近派小流”(谓小乘之流),而“言精理赡,思味易耽。”(此言其便于学者)是以“今之学众皆云志存大典(大乘之典),而发迹之日,无不寄济此涂”。(《成实》)次则曰:

顷《泥洹》、《法华》,虽或时讲。《维摩》、《胜》,颇参余席。至于《大品》精华,师匠盖疏,《十住》渊弘,世学将殄。皆由寝处于论家(谓数论《成实》之家),求均于弱丧。是使大典(大乘之典如《般若》等)榛芜,义种行辍。兴言怅悼,侧寐难安。

末则谓《成实》乃因其初学有功,亦不可废。故删赊采要,俾省学士之烦虑。

得使功归至典,其道弥传。《波若》诸经,无坠于地矣。

周氏结论特提《般若》(《波若》),则其旨可知矣。

武帝雅好玄学,亲讲《老子》。对于《成实》虽未闻其非议(参看《续传·法泰传》),然其学初重《涅槃》,后尊《般若》。自注《大品》,躬常讲说。观其所言(《祐录·大品序》,《广弘明集·讲大品发题义》),于世人之轻疑《般若》,最所痛恨。《续高僧传·义解篇》曰:“武帝注《涅槃》,情用未惬。重申《大品》,发明奥义。”(帝注《大品》后,其《涅槃》之学当有变,今不详)《大品》或其最后服膺之学。(昭明太子亦谈二谛义,见《广弘明集》)按帝原在竟陵王门下,其重大典,当已孕育于彼时也。及至陈世,玄风犹盛,三论更为流行。陈武帝偏好《大品》,尤敦三论。(语见《续传·法泰传》)文、宣二帝,亦推重三论学僧。(下详)《成实》之学,遂不能与之抗衡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