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涅槃佛性诸家
《涅槃》大经来自北凉。道生昌明其学。(与生同时治此学者,名已见上章)然宋初以后,南方《涅槃》固多出于道生,而直接来自北方者仍不少。(一)其属于道生系统者,有宝林(住龙光寺,著《涅槃记》。下多见《僧传》或《续传》)、法宝(林之弟子,著《金刚后心论》,均附见《生传》)、道猷(随生之匡山)、道慈(猷弟子)、僧瑾(生公弟子)、法瑗(祖述生公顿悟义)、爱法师(住白马寺。《集解》引有昙爱之说,当即此人)、僧宗(瑗弟子,又从斌、济二法师,著《涅槃义疏》)、慧超(宗之弟子)、慧朗(《集解》引其言常述僧宗法瑶诸人之说。即《续传·僧韵传》之法朗,作《涅槃集解》,下详)、敬遗(《集解》引其记,亦述僧宗。《僧传·法安传》附见)、法莲(《集解》引其记,述僧宗)。(二)其曾学于北方不属生公者,有慧静(吴兴人,居剡)、法瑶(东阿僧慧静游历伊、洛、徐、衮,小山法瑶乃其弟子)、昙斌(初学于南阳道),后学于瑶及静林法师)、慧亮(东阿静[原作靖]之弟子,《集解》引有僧亮之说,或即慧亮)、僧镜(学于北,著《泥洹义疏》,或指六卷本)、超进(长安人)、僧钟(鲁郡人)、法安(事洛邑白马寺慧光为师。有《涅槃义疏》)、宝亮(事青州道明为师,有《涅槃义疏》)、法云(光宅寺)、慧约(剡慧静弟子)、昙准(原为北方智诞弟子,后游南京,有《疏》)、僧迁(宝亮弟子,有《疏》)。(三)系统不明者,有僧含(见《宋书·外国传》)、僧庄(荆州上明寺)、昙济(作《七宗论》者)、昙纤(《集解》引其言,《僧传·僧钟传》附见)、道慧(《集解》常引道慧记曰,或撰曰,或即《僧传·慧隆传》附见之僧)、僧龠(上党人)、觉世(北多宝寺)、静林(多宝寺)、慧定(中兴寺)、僧慧(昙训弟子)、智训(事钟山延贤寺智度为师,有《疏》)、智藏(开善寺)、梁武帝(有《疏》)、慧皎(会稽嘉祥寺,有《疏》十卷)、法令(上定林寺)、慧令(《集解》引有彭城慧令之说)、明骏(不详,《集解》多其按语)、道琳(富阳)、智秀(有《疏》)、法智(有《疏》)、慧勇(三论学僧)、警韶(白马寺)、宝琼(住彭城寺,著有《疏》)等。
佛性学说为《涅槃经》之中心。诸家研求,多有异说。吉藏《大乘玄论》卷三出正因佛性十一家。《涅槃游意》说佛性“本有”“始有”共三家。元晓《涅槃宗要》出佛性体有六师。均正《大乘四论玄义》(日僧光太法师《三论真如缘起》谓此书慧均僧正作,则均正并非人名,犹慧令僧正称为令正也)卷七则言正因佛性有本三家,末十家之别。虽各有殊异,而大致相同。今以均正所传为母,而以吉藏元晓所言为子,分附于均正各家之下。
均正(即慧均僧正)本三家:
(甲)道生法师当有为佛性体。《玄论》之第八家。当果为正因佛性,古旧诸师多用此义。
(乙)昙无谶(原作“此远”,误)法师本有中道真如为佛性体。《玄论》于其所列之十一家外曰:“河西道朗法师与昙无谶法师共翻《涅槃经》,亲承三藏作《涅槃义疏》,释佛性义,正以中道为佛性。”
(丙)瑶(原作“望”)法师于上二说中间,执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游意》之第二解,障(应作“新”)安瑶法师以众生有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
均正末十家:
(一)白马寺爱法师执生公义云,当果为正因。《宗要》之第一师,当有佛果为佛性体。(引文与均正大同)此是白马寺爱法师述生公义。
(二)灵根寺慧令僧正执瑶(原作“望”)师义云,一切众生本有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玄论》之第九家,以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此义灵(原作“零”)根僧正所用。
(三)灵味宝亮(即小亮)法师真俗共成众生真如佛理为正因体。《玄论》之第十家,以真如(原文作谛,今据《三论略章》改正)为佛性,此是和法师小亮法师所用。《游意》之第一解为灵味高高。“高高”即“宝亮”之讹。其说则系梁武帝之说。但据均正,谓亮与武帝之说本属同气,故《游意》云然。(www.xing528.com)
(四)梁武帝真神为正因体。《玄论》之第六家,以真神为正因佛性。《宗要》之第四师,心神为正因体,乃梁武萧衍(原作“箫焉”)义。《游意》以此为灵味高高之说。“高高”乃“宝亮”之误。武帝说与小亮一气,故《游意》如此言。
(五)中寺法安(即小安)法师心上有冥传不朽之义为正因体。(又云同照得义也)《玄论》之第四家,以冥传不朽为正因佛性。
(六)光宅寺法云心有避苦求乐性义,为正因体。《玄论》之第五宗,以避苦求乐为正因佛性,此是光宅(原作泽)师一时所用。(均正云,光宅亦常用亮师义云,心有真如性,为正体也)
(七)河西道朗法师,及末有庄严寺僧与招提白琰公等众生为正因体。 《玄论》之第一家,以众生为正因佛性。(未言为何师之说,且谓道朗系以中道为正因体) 《宗要》之第二师,现有众生为正因体,是庄严寺(原作是,误)法师义。
(八)定林寺僧柔、开善寺智藏(通)则假实皆是正因。故《迦叶品》云,不即六师,不离六法。(别)则心识为正因体。《玄论》之第二家,以六法为正因佛性,故经云,不即六法,不离六法。(即上之通)第三家以心为正因佛性。(即上之别)
(九)《地论》师第八无没识为正因体。《玄论》之第七家,以阿梨耶识自性清净心为正因佛性。
均正又云,《地论》师曰:分别而言之有三种。一是理性,二是体性,三是缘起性。隐时为理性,显时为体性,用时为缘起性。
(十)《摄论》师第九无垢识为正因佛性。均正云,上两师同以自性清净心为正因佛性。《宗要》第六师阿摩罗识真如解性为佛性体。如《经》言,佛性者名第一义空。此真谛三藏之义。《玄论》之第十一师,以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此北地摩诃衍师所用。
附《宗要》之第五师,言阿赖耶识,法尔种子为佛性体。谓为“新师”等义。此当是唐代新法相宗师义也。
上列诸家中,(甲)(一)二者已于上第十六章论及。其中(乙)家实为吉藏及均正等三论宗自谓所祖之义。道朗之义,则难详知。而(九)(十)及法相家言,则实非《涅槃》大经原属之宗义也。兹就其余诸师,论其学说之大要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