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谢灵运及其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谢灵运及其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灵运康乐一生常与佛徒发生因缘。《高僧传·慧远传》曰:“陈郡谢灵运负才傲俗,少所推崇,及一相见,肃然心服”云云,事当在此时。是年或九年之末,谢作铭并序成。按唐元康《肇论疏》上云:“谢灵运文章秀发,超迈古今。”又《僧传·慧睿传》云:“陈郡谢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谘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焉。”颜延之与灵运以词章齐名,颇习佛理。

谢灵运及其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谢 灵 运

康乐一生常与佛徒发生因缘。曾见慧远于匡庐,与昙隆游?嵊,与慧琳、法流等交善。著《辨宗论》,申道生顿悟之义。又尝注《金刚般若》(《文选注》引之,又见《广弘明集·金刚经集注序》)与慧严、慧观等修改大本《涅槃》。近日黄晦闻先生论康乐之诗,谓其能融合儒、佛、老,可见其濡染之深。兹考其事迹之特与佛教有关者为年表如下:(关于再治《涅槃》、作《辨宗论》年岁之考证,见下第十六章中)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生。

晋安帝义熙元年三月,琅笽王(后为恭帝)受命为大司马,以康乐为参军。同年五月,刘毅为豫州刺史,镇姑熟,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康乐当亦经延致。(毅与其叔祖谢鲲交结)

义熙七年四月,刘毅兼江州刺史,命其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康乐或于此时亦到寻阳,并入山见远公。

义熙八年四月,诏以刘毅为荆州刺史。毅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万余人自随。九月至江陵。康乐如未于七年到寻阳,此次当随毅道出江州。毅在此调度军兵,当稍逗留。康乐因得游山见远公。《高僧传·慧远传》曰:“陈郡谢灵运负才傲俗,少所推崇,及一相见,肃然心服”云云,事当在此时。按远公于元兴元年立誓往生,在谢到江州前十一年。世传远公不许谢入莲社,恐无此事。又据谢之《佛影铭序》,谓远公令僧人道秉宣意旨,令谢作铭。(此时谢在京)则远公非十分鄙夷康公者。义熙十三年远公卒。谢为作诔,载《广弘明集》中。又东林寺立远法师碑,其铭谓出康乐手笔,序则张野作,载《佛祖统记》中。(参看陈舜俞《庐山记》)

同年十月,刘裕率师至江陵讨毅,破之,毅死。十一月,裕至江陵,毅府参军申永劝裕贯叙门次,显擢才能。裕从之,因辟名士。康乐为太尉参军。

九年二月,裕东下,系兼程而进。康乐或随行。当其道出江州,自不能见慧远,即见亦不久。

十年,康乐在京。先是慧远于庐山立台图佛影,令其弟子道秉远来命作铭。是年或九年之末,谢作铭并序成。法显曾亲礼佛影,于九年秋冬达建业。康乐得与晤谈,故序中言及。

宋武帝永初元年,范泰建祗洹寺,立佛像。致书康乐,请为作赞。谢作三首,其从弟惠连亦作一首。

永初三年七月,康乐出守永嘉郡,遍游名山水,同行者有诸道人。谢于在郡时作《辨宗论》。

少帝景平元年秋,康乐称疾去职。后移居会稽。先是有昙隆道人者,初居匡山石门香炉峰,六年不下岭,后在上虞徐山。迨康乐谢病东山,时来从游,同涉?嵊,共二年。道人逝世,谢为作诔文,有曰:“缅念生平,同幽共深。相率经始,偕是登临。开石通涧,剔柯疏林。远眺重叠,近瞩岖。事寡地闲,寻微探赜。何句不研?奚疑弗析?帙舒轴卷,藏拔纸襞。问来答往,俾日馀夕。”此中“开石通涧”等句,颇可证《宋书》谢伐木开径之事为不虚,而观其谓“问来答往”,证以谢游永嘉作《辨宗论》之往复问答,可见谢与僧人交好非徒事闲游也。又据康乐《山居赋》自注,称有昙隆(原本作降)、法流二法师,辞恩爱,入山绝缘,鱼肉不入口,粪扫必在体。(此盖头陀行)谢遇之东山石门瀑布,相与以西方为期,并恨相见之晚。(按《高僧传·僧镜传》有道流,或即此法流)

文帝元嘉三年,征谢为秘书监。(www.xing528.com)

元嘉五年,康乐假东归,后免官。

元嘉三年至五年,约在此年中,范泰致书生、观二法师,言及当时义学僧之信泥洹。时道生居青园寺。

元嘉五年至六年,约在此年中,道生被摈,出居虎丘

元嘉七年,道生徙居匡庐。(此据《祐录》)会稽太守孟=表陈谢有异志。康乐驰诣阙,上表自陈。表中言居东已三年。文帝不罪之。是时《涅槃》大经至建业,慧严、慧观与康乐改治之。(详下第十六章)按唐元康《肇论疏》上云:“谢灵运文章秀发,超迈古今。”如《涅槃》元来质朴,本言“手把脚蹈,得到彼岸”,谢公改云“运手动足,截流而度”。又《僧传·慧睿传》云:“陈郡谢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谘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焉。”康乐长于著作,兼解方音,故参与修治。谢抵京后,文帝以为临川内史。康乐之郡,道游匡庐。后得罪徙广州。

元嘉十年,康乐被杀于广州,年四十九。

元嘉十一年冬十月庚子,竺道生卒于庐山。

康乐一代名士,文章之美,江左莫逮。(沈约《宋书》本传语)虽性情偏激,常与世龃龉。然因其文才及家世,为时所重。故《涅槃》之学,顿悟之说,虽非因其提倡,乃能风行后世,但在当时,谢氏为佛旨揄扬,必有颇大之影响。夫康乐著《辨宗论》申顿悟,而江南各地皆有论列(详下第十六章),亦可见其于佛法之光大固有力也。惟康乐究乏刚健之人格,于名利富贵不能脱然无虑,故虽身在山林,心向魏阙,心怀晋朝,而身仕宋帝。其于佛教亦只得其皮毛,以之为谈名理之资料,虽言得道应需慧业,而未能有深厚之修养,其结果身败而学未成。中国文人之积习,可引为鉴戒者也。

颜延之与灵运以词章齐名,颇习佛理。著有《通佛影迹》、《通佛顶齿爪》、《通佛衣钵》、《通佛二叠不燃》、《妄书禅慧宜诸弘信》、《与何彦德论感果生灭》、《与何承天辩达性论》、《广何彦德断家养论》并《与何书》,又著有《离识观》与《论检》。(附《答或人问》,以上均见陆澄《法论目录》)《高僧传·慧严传》有曰:

时颜延之著《离识观》及《论检》。帝命严辩其异同,往复终日。帝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

按《宋书》延年本传谓其于武帝前问周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折以简要。既连挫续之,还自敷释,言约理畅,莫不称善。又《高僧传·慧亮传》曰:

颜延之、张绪眷德留连。每叹曰:“安、汰吐珠玉于前,斌(昙斌)、亮(慧亮)振金声于后。清言妙绪,将绝复兴。”

由此言之,当时名士之所乐与僧人交游,社会之所以弘奖佛法,盖均在玄理清言(延年所称许之慧亮,著有《玄通论》),与支、许、安、汰之世无以异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