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黑论之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详解

白黑论之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详解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黑论之争按佛法之广被中华,约有二端:一曰教,一曰理。琳设为白学先生、黑学道士之问答,论孔、释之异同。《白黑论》首辩佛家空无之义,止言及人生无常之虚幻,而未了本性空寂之深意。至元嘉十年前后,琳乃作《白黑论》。载宗炳《致何承天书》,言及《白黑论》,并称承天为何衡阳。又何承天《致宗炳书》云,冶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故宗作此论,亦在慧琳造《白黑论》之后。

白黑论之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详解

白黑论之争

佛法之广被中华,约有二端:一曰教,一曰理。在佛法,教理互用,不可偏执。而在中华,则或偏于教,或偏于理。言教则生死事大,笃信为上。深感生死苦海之无边,于是顺如来之慈悲,修出世之道法,因此最重净行,最重皈依。而教亦偏于保守宗门,排斥异学。至言夫理,则在六朝通于玄学。说体则虚无之旨可涉入《老》、《庄》,说用则儒在济俗,佛在治心,二者亦同归而殊途。南朝人士偏于谈理,故常见三教调和之说。内外之争,常只在理之长短。辩论虽激烈,然未尝如北人信教极笃,因教争而相毁灭也。

释慧远,当世仰望之大师也。其谈玄理,常兼内外。其所著述,间申同归殊途之旨。(已见第十一章)故在宋初,其弟子宗炳作《明佛论》云:“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辙。”(见《弘明集》)其友人谢灵运作《辨宗论》,折中孔、释之言。(详后)而释慧琳乃有《白黑论》之作。琳设为白学先生、黑学道士之问答,论孔、释之异同。于佛义则颇讥其剖析渺茫,去事实甚远。终亦谓其与孔教虽同归而实殊途。慧琳者,秦郡秦县人。本姓刘,为道渊弟子,住建业冶城寺,善诸经及《庄》、《老》。俳谐好语笑,长于制作,有集十卷。(上见《僧传·道渊传》。《隋志》云,宋沙门释慧琳集五卷,梁九卷,录一卷)注《孝经》及《庄子·逍遥篇》。(见《宋书》九十七)性傲诞,颇自矜伐。(详《道渊传》)夫琳既内外兼通,具晋宋清谈家风格。又性骄慢,或甚薄于信心。故所作《白黑论》,殊不肯“忌经护师”(《弘明集》何承天《与宗炳书》中语),固无足怪。然琳之论旨,未尝全反释教。论(文见《宋书》九十七)有曰:

爱物去杀,尚施周人。息心遗荣华之愿,大士布兼济之念。仁义玄一者,何以尚之。

琳以为佛教仁慈,劝人迁善,与周、孔以仁义化天下者其方不同,其旨在挽救风俗则一。故释、孔俱以遗情遣累为目的,其善相同。(故论又名《均善论》)夫二教既殊途同归,因而六度可与五教并行,信顺无妨与慈悲齐立也。

虽然习俗未能以慈悲存心,更罕能息心灭累以迁善。佛法徒申述幽冥之途,来生之化,以愚黔首。不知生死之事,出视听之外,周、孔疑而不辩,较为得意。释迦辩之,往往诬罔不实。

徒称无量之寿,孰见期颐之叟?咨嗟金刚之固,安觌不朽之质?

而佛教叙地狱,使民惧其罪,敷天堂,则物欢其福。致天下之人,未见反躬克欲之行,而热望来生之福利。是诚以贪欲教化百姓也。

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礼拜以求免罪,不由祗肃之意。施一以徼百倍,弗乘无吝之情。美泥洹之乐,生耽逸之虑。赞法身之妙,肇好奇之心。近欲未弭,远利又兴。虽言菩萨无欲,群生固以有欲矣。甫救交敝之氓,永开利竞之俗。澄神反道,其可得乎!

利竞之路既开,朴质之风日弛。(www.xing528.com)

丹青眩媚彩之目,土木夸好壮之心。兴靡费之道,单九服之财。树无用之事,割群生之急。致营造之计,成私树之权。务权化之业,结师党之势。苦节以要厉精之誉,护法以展陵竞之情。悲矣,夫道其安寄乎!

夫佛以仁济灭欲为怀,而其法末流所及,适得其反。释慧琳者,盖深烛此末流之蔽,而不觉其言之激切也。

《白黑论》首辩佛家空无之义,止言及人生无常之虚幻,而未了本性空寂之深意。其言有曰:

今析豪空树,无伤垂荫之茂。离材虚室,不损轮奂之美。明无常,增其渴,之情,陈苦伪,笃其竞辰之虑。(此段文据《弘明集》宗炳《与何承天书》校正)

此盖由琳未达佛学实相空虚之义,而妄以树室相比。辞句虽丽,意旨全乖。由此言之,琳比丘者,究为长于制作之文士,而非妙测幽微之哲人。盖自魏晋中华教化与佛学结合以来,重要之事约有二端。一为玄理之契合。一为文字之表现。高僧如道安、慧远、僧肇诸公,佛教玄谈均已独步,而文章优美,又足以副之。及至宋朝,颇有长于文学之僧人。慧观探究《老》、《庄》,文名藉甚。元嘉初三月上巳车驾临曲水宴会,命朝士赋诗,观诗先成,文旨清婉。(《高僧传》本传)支昙谛善属文翰,集有六卷。(本传)僧彻一赋一咏,辄落笔成章。(本传)释慧休善属文,辞采绮绝,徐湛之与之甚厚,世祖命之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史。(《宋书》七十一。又钟嵘《诗品》有慧休。《隋志》著录,宋宛朐令《汤惠休集》三卷,梁四卷)凡此诸人,慧观颇以玄理见称,余人则非于义学有殊奇之造诣。汤慧休仅为文人。若慧琳者,实以才华致誉,而于玄致则未深入。夫清谈之资,本在名理,而其末流则重在言语之风流蕴藉,文章之绮丽华贵。琳之品格,比之支、许,又已卑矣。

琳原为庐陵王义真所知,曾与名士谢弘微交游。(《宋书》五十八弘微与琳共食事,在元嘉四年)义真好文籍,与谢灵运、颜延之及琳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少帝景平二年,义真废,颜、谢均被黜,琳或亦出都。(疑东至虎丘)至元嘉十年前后,琳乃作《白黑论》。(按《弘明集》)载宗炳《致何承天书》,言及《白黑论》,并称承天为何衡阳。何为衡阳太守,系殷景仁为仆射时。殷除仆射,在元嘉九年)一时僧人谓其贬黜释教,欲加摈斥,赖文帝见论赏之(见《宋书》九十七。又何承天《致宗炳书》云,冶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高僧传·道渊传》谓琳被斥交州,当未成事实),竟参权要,朝廷大事,皆与议焉。宾客辐凑,门车常有数十辆。四方赠赂相系,势倾一时。(《宋书》九十七)每召见,升独榻。颜延之甚疾之,谓“三台之坐,岂可使刑馀居之?”上变色。(据《宋书·颜延之传》。事当在元嘉十七年之后)按琳作论成,何承天亦甚相激赏,以送宗少文。宗复书斥琳之妄,与何往复辩难。何并作《达性论》亦诽释教。颜处之亦详与之辩。(文均载《弘明集》中)颜固信佛教,其斥慧琳为“刑馀”,疑亦向不满其言论故也。按何与宗、颜之辩难,理论虽非一,而其首要问题在神灵之不灭。宗与何书中有云:

吾故罄其愚思,制《明佛论》,以自献所怀,始成,已令人书写。

故宗作此论,亦在慧琳造《白黑论》之后。《明佛论》又名《神不灭论》,或亦针对琳比丘而作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