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译经:历史、主要人物及影响

北朝译经:历史、主要人物及影响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朝之译经罗什逝世后二十年,而昙无谶被杀于凉州,再七年而魏灭凉,沙门佛事俱东。译经之举,当已中绝。其后宣武帝、孝明帝及胡太后均奉佛法,洛阳译经之盛,前代所无。元魏洛阳之出经,多传法相唯识之学。而勒那摩提亦译有《法华经论》。菩提流支、佛陀扇多、般若流支亦在邺译经。其赞助译经者为大冢宰宇文护。那崛多与北齐之那连提黎耶舍后亦在隋时出经。

北朝译经:历史、主要人物及影响

北朝之译经

罗什逝世(公元413年)后二十年,而昙无谶被杀(公元433年)于凉州,再七年而魏灭凉(公元439年),沙门佛事俱东。又七年而太武下诏毁法(公元446年)。此三十余年间,南朝翻译、义学俱称极盛。而北方除凉土外,黄河流域佛事殊寂然。译经之举,当已中绝。及文成帝,复兴释教。领袖沙门为师贤,乃宾人。先游于凉,凉灭,徙于平城。于复法日,受命为道人统。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公元460年)。(上均见《释老志》)曜亦原来自凉土,彼于作复兴事业外,并在武周石窟集诸德僧对天竺沙门译经三部。其后有吉伽夜者,亦言出经五部。(上见《开元录》。又《释老志》又谓曜与天竺沙门常那邪舍等译出新经十四部)

元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其后宣武帝、孝明帝及胡太后均奉佛法,洛阳译经之盛,前代所无。而永宁寺译场之壮丽,世未曾有。(详《洛阳伽蓝记》)当时译经之僧人,为昙摩流支、法场、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乃婆罗门人)等六人。

元魏洛阳之出经,多传法相唯识之学。其要典如《深密解脱经》,《入楞伽经》,《金刚经论》,《法华经论》,《无量寿经论》,《胜思惟经论》,乃菩提流支所译也。《摄大乘论》为佛陀扇多所译。《唯识论》、《顺中论》为般若流支所译。而勒那摩提亦译有《法华经论》。而最重要者为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及佛陀扇多共译之《十地经论》,此事至重要,后当另详之。

此诸经论译出之后,北魏政局日趋混乱,至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而孝静帝立。未几,魏遂分为东西矣。孝静都于邺,佛徒随之北徙。菩提流支、佛陀扇多、般若流支亦在邺译经。又有月婆首那、毗目智仙(外有达磨菩提,不知在何年代)亦在邺出经。毗目智仙谓出经五部,有四部均世亲所造(《四法经论》、《三具足经论》、《转法轮经论》、《业成就论》),仅《回诤论》一部为龙树作品也。(月婆首那后亦往南方译经)

至高齐时,邺都犹有译经者。有那连提黎耶舍者,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至邺,为文宣帝高洋所重,安置天平寺中,请为翻经三藏。殿内梵本千有余夹,敕送寺内。令昭玄大统沙门法上等二十余人监掌翻译。沙门达摩那(乃瞿昙般若流支长子)及万天懿传语。万天懿原姓拓拔,魏分十姓,因为万俟氏,后单称万氏。少曾出家师婆罗门,聪慧有志力,善梵语梵书,兼工咒术,因得召为助译,并曾自译佛经一部。

宇文周都长安,亦有出经。译经沙门为攘那跋陀罗、那耶舍、耶舍崛多、那崛多、达摩流支五人。其赞助译经者为大冢宰宇文护。那崛多与北齐之那连提黎耶舍后亦在隋时出经。魏周之末,翻译有出于佛典以外者,所知者如下:

《龙树菩萨和香方》一卷(勒那摩提译,凡五十法。《开元录》等载之。《隋志》著录作二卷,无人名)(www.xing528.com)

《五明合论》(攘那跋陀罗译。《开元录》等著录)

《婆罗门天文》(达摩流支为大冢宰宇文护译,《长房录》著录)

论晋代以来之传译,得可注意者三事,

(甲)我国人冒万死,旅居外国,留学观光,代均有人。参礼圣迹,于宗教之信仰增加不少,而于梵语、于佛理得实地练习。及其归国,襄助译事,自较以前徒凭西域人之传述者,大为优胜。

(乙)我国沙门西去,自预知本国之缺失,携归经典,恒应需要。如朱士行之求《放光》,法显之求律藏,皆是也。

(丙)西域僧人如罗什得法性宗传,如真谛弘世亲之学,谈最上乘,广辟法门。我国佛教之盛衰、之分派,均依此为关键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