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传译
陇西为佛教自西域来华之要道,传译上有极重要关系,然其事实未详载之史书,至可惋惜。竺法护于晋初在敦煌译经,安公谓《光赞经》等浸逸凉土。(见安公《光赞放光随略解序》及《渐备经序》。竺法护晚年似在凉州。《渐备经序》中并亦言似斯经在长安译,后乃持至凉州。看上第七章竺法护段)而道安在襄阳时,慧常在凉州以晋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写《光赞》、《渐备》、《须赖》、《首楞严》四经,展转送达襄阳付道安。(《光赞》于五月二十四,《渐备》于十月三日到,余二经于四月二十三到,详见《渐备经序》。此序决为道安所作)则中原经典固有来自凉土者。而安公经录中列有《凉土异经录》,有五十九部七十九卷,亦可证凉州译经之早而颇多。又《渐备经序》有曰:“昔凉州诸道士释教道、竺法彦义(七字费解,但据下文可推知二道士之一名彦,其名当为竺法彦),斯二道士,并皆博学。”则凉土有博学僧人见称于世也。而其时当五胡之乱,张轨据有凉州,与西域颇有交涉。癸酉岁(公元373年)(按此当为晋孝武帝宁康元年。《首楞严经后记》称为咸和三年。据《开元录》“和”字当是“安”字,其后不知何时误刊为“和”字。案简文帝崩于咸安二年,实无三年。此其故乃因凉仍用咸安年号。凉土所奉年号,常不与江南相同,见《晋书》八十六卷),凉州刺史张无锡请月氏优婆塞支施仑在州内正听堂湛露轩下,出《首楞严》、《须赖》、《金光首》、《如幻三昧经》四种。译者龟兹王世子帛延。受者常侍西海赵□,会水令马奕,内侍来恭政。在坐沙门慧常、进行。“凉州(当指天锡)自属辞”。据今所知,前凉翻经,仅此一事。(《开元录》谓前凉之代,应更出经。可见智癉认真所译不仅此)再三岁而张氏为苻坚所灭。前秦译经,虽在长安,然其传译者为竺佛念,乃凉州沙门也。而建元中有僧纯、昙充至龟兹,求律于云慕蓝寺(《祐录》十一之十有达慕蓝,此“云”字乃“昙”字之误)。高德沙门佛图舌弥许得(一)《比丘尼大戒》(《祐录》十一载其序。又同卷《关中近出尼戒记》)中此戒乃卷初所载。昙摩侍传,佛念执胡,慧常笔受者也。是年岁在己卯,即安公到长安之年,是年并译比丘戒本。《开元录》所记误)。(二)《尼受大戒法》(同记谓载在中卷。佛图卑为译,昙摩侍传之)。(三)《二岁戒仪从受坐至属授诸杂事》(《开元录》称为《教授比丘尼二岁坛文》。《祐录》卷十一同记谓卷下载此。乃昙摩侍出,佛图卑译,慧常笔受者)。僧纯、昙充(充后又去龟兹,见《祐录》同处)或均为凉州人。而同时有凉州竺道曼者,亦谓自龟兹来。(见同处)方僧纯之在龟兹,已闻罗什之名。纯到长安(公元379年)后六年而什至凉州。(安公死于是年)什在凉州虽不闻译经,然僧肇从什公于凉州,则其时什之名已大为内地人所知也。
然约自安公晚年至什公来长安时,陇右无闻有传译者。其故当因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段氏)、西凉及夏之互相争战。(唯西秦有圣坚出经)及什公至关中,沮渠蒙逊领有凉土。蒙逊信佛,凉土遂为传译中心之一矣。《广弘明集》载《净住子》第二十六章云(按此章言及《房山石经》,今只知石经乃隋刻,《净住子》似经道宣窜改):“敬礼沮渠国大乘十二部法藏。”而《房录》十二记“于阗东南二千余里之遮拘迦国,素重大乘密藏,有十二部经”云云。今人考谓遮拘迦即沮渠。据此则沮渠氏为魏所灭,移居于阗附近(详见羽溪了谛《西域之佛教》第四章),郁为大乘有名国家。观于此,而昙无识携大乘经,不能得志于龟兹、鄯善,而在北凉则大弘其法者,其故可知矣。(www.xing528.com)
北凉人有道龚、僧伽陀、昙无谶、沮渠京声、浮陀跋摩、智猛、道泰、法盛共九人。凉土僧人晋末之往西域者,有沮渠京声、道泰、宝云、法盛(寓于高昌)、僧表(凉州人,上均据《名僧传抄》)等。而法显、智严、法勇、支法领等均经凉州至西域,皆在沮渠氏王北凉之时。即至宋初,尚闻有河西沙门释昙学、威(亦作成)德等八僧,西至于阗,当日凉州传译之盛况,亦甚可惊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