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异宗
《中论疏》谓本无一家,分为二宗。一为道安本无义,如上所述,一为琛法师义。据日人安澄《中论疏记》,谓此即等道潜,字法深。而其作“琛”字者,乃误也。并谓有琛法师,即《中论疏》之所谓北土三论师。安澄并见其所作《中论疏》。(《大正续藏》六十五卷二十页)据此则琛法师另有其人,在罗什来华之后,非东晋初之竺法深也。竺法深善《放光般若》,师中州刘元真,年二十四即讲《法华》、《大品》。现存南北朝书籍中,未言其学说如何。然深为般若学者,而本无似为当时般若学之通称,则谓深法师执本无说者,自无不可。但唐元康《肇论疏》,则谓肇公《不真空论》所斥之本无义,乃竺法汰说。法汰,道安之同学,在建业讲《放光经》,在荆州驳道恒之心无义。而《祐录》中陆澄《法论目录》中有此一条:
“本无难问郄嘉宾竺法汰难,并郄答,往反四首”。
而《高僧传·汰传》亦曰:“汰所著义疏,并与郄超书论本无义,皆行于世。”按郄超似系主张支道林即色义者。本无义,应为法汰之说也。
《中论疏》五引琛(应作“深”,如前说)法师之言曰:“本无者,未有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僧肇论本无论曰:“本无者,情尚于无多(元康安澄解为情尚于无者多,盖此宗偏执于非有者多,而于非无则少所说也),触言以宾无。非有,有即无;非无,无即无。”(谓非有则无,非无亦无)据《中论疏记》曰:(www.xing528.com)
《二谛搜玄论》十三宗,本无异宗,其制论曰:“夫无者,何也?壑然无形,而万物由之而生者也。有虽可生,而无能生万物。故佛答梵志,四大从空生也。”《山门玄义》第五卷《二谛章》下云,复有竺法深即云,诸法本无,壑然无形,为第一义谛。所生万物,名为世谛。故佛答梵志,四大从空而生。
此宗谓万物从无而生,其所谓无者不详其实义。然观其所谓“壑然无形”,又引“四大从空而生”,似亦偏空色法,而心神为无形者,则似不空心神也。但此宗特点为肇等所注意者,似在执著有无二字。故僧肇又谓其执,“非有者无此有,非无者无彼无”。执有无若实物,故生穿凿。僧肇因而斥为“好无之谈”也。故《中论疏》解此说曰,若无在有前,则非有。本性是无即前无后有,从有还无。《疏》并引《大品经》三十七《成就众生品》之言驳之。经曰:若法前有后无,即诸佛菩萨便有罪过。今本无之说,谓先无后有,是亦有罪过也。
据此则此宗执“实无”。其所谓空者,非“非有非无”,而为先无后有,似直以有无之无释空,所以与安公空寂之说截然为二派也。
法汰同时有竺僧敷者,学通众经,尤善《放光》、《道行》。沙门道嵩与道安书,称为非吾等所及。在其死后,法汰曾与安公书曰:“每忆敷上人,周旋如昨。逝殁奄复多年,与其清谈之日,未尝不相忆,思得与君共覆疏其美”云云。汰并与安书数述敷义(上均见《高僧传》),则竺僧敷之学说,当亦与法汰本无义有契合处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