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译本有二
梁任公疑《四十二章经》为伪书。盖因其不似汉译文体,其文字优美,谓应于三国两晋时求之。梁先生此说亦非确论。
第一,汉代称佛为浮屠(或浮图),沙门为桑门,旧译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罗汉,为沟港(一作道迹),频来(一作往来)、不还及无著(或应真,或应仪。此见《祐录》一)。按现存本经已曰佛、曰沙门、曰须陀洹等,则其经之非古可知。但旧日典籍,唯藉钞传。浮屠等名,或嫌失真,或含贬辞。后世辗转相录,渐易旧名为新语。即出《祐录》称天竺字为胡文,元明刻经乃改为梵,可以为证。(参看《开元录》安清条下。又后汉末译经已用佛与沙门二译名。但僧会《法镜经序》,严佛调作浮调,仍用汉时浮图旧译。须陀洹四名亦见于安世高译之《七处三观经》)
第二,现存经本,文辞优美,不似汉译人所能。则疑旧日此经,固有二译。其一汉译,文极朴质,早已亡失。其一吴支谦译,行文优美,因得流传。按《大周经录》卷八曰:
《四十二章经》一卷(初译六纸),
右后汉明帝代永平十年迦叶摩腾共竺法兰于白马寺译,出《长房录》。
《四十二章经》一卷(第二出),
右吴支谦译,与摩腾译者少异。
《四十二章经》(第三出),(www.xing528.com)
右见《长房录》。
上三经同本别译。
查《长房录》本经仅有第一第二出,更无第三出。但别又著录《五十二章经》一卷。《周录》之第三出,或系五十二章之讹误。至于支谦所译,则长房所记如下:“《四十二章经》一卷,第二出与摩腾译者小异,文义允正,辞句可观,见别录。”按《长房录》卷十载搜寻所得前代经目六家,及未尝见之二十四家。《别录》者在长房所目见之六家中。长房言此录有二卷,十篇,上卷三录,下卷七录(但缺其第五),并各详其部卷数目。《三宝记》中广引用之,但至宋朝为止。因此而长房曰:“未详作者,似宋时述。(梁任公谓为支愍度所撰,非也)”据此则刘宋时,《四十二章》犹存二译。一者汉代所译,一者吴支谦所出。《别录》作者谓此二本少异。汉译文句,想极质朴。而支谦所译,“则文义允正,辞句可观”。刘宋以后,汉译辞劣,因少读者,或即亡佚。支谦所出,则以文章优美而得长存。但古人写经,往往不著译人。(参看《祐录·失译经录》序)而摩腾译经为一大事,因遂误以支谦所出即是汉译,流传至今,因袭未改。故今存之经,梁任公读之,谓其文字优美,不似汉代译人所能办也。
以上推论,似涉武断。但合汉晋所引本经考之,则有二古本,实无可疑。后汉襄楷疏曰:“浮屠不三宿桑下。”高丽藏经本曰:“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襄疏曰:“天神遗(浮屠)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盼之。”宋藏曰:“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汝’。(下略)”三国时《法句经序》云:“唯值佛难,其文难闻。”宋板经曰:“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西晋郄超《奉法要》引经云:
佛问诸弟子:“何谓无常?”一人曰:“一日不可保,是为无常。”佛言:“非佛弟子”。一人曰:“食顷不可保,是为无常。”佛言:“非佛弟子。”一人曰:“出息不报,便就后世,是为无常。”佛言:“真佛弟子。”(此段或出汉译,佛字或原系浮屠,经后人改正)
丽本经曰: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去,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呼吸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四十二章经》,汉晋间有不同之译本,观上所列,甚可置信。译出既不只一次,则其源出西土,非中华所造,益了然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