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艾滋病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何时被发现的?
答: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艾滋病病例。
2.什么是艾滋病?
答:艾滋病(英文缩写为AIDS)是一种由于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而发生的传染病。它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谓“获得性”,是说该病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是指人体内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发生了故障,从而使人体缺乏足够的抵抗力来保护机体健康;“综合征”是指由于免疫缺陷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也无有效的生物疫苗可以预防,病死率极高。
3.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答: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且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4.艾滋病病毒(HIV)有什么特点?
答:HIV是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它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几点:
(1)主要攻击人体的T4淋巴细胞系统;
(2)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3)病毒基因变化多样;
(4)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5)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6)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
(7)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
对其特点的掌握,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艾滋病病毒。
5.艾滋病的临床分期会有哪些症状?
答: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会完整地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6周出现,“窗口期”也出现在这个时间。其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持续约两周自行消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此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2)无症状感染期: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艾滋病的潜伏期。潜伏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又称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时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艾滋病前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①淋巴结肿大;②全身出现症状;③各种感染。
(4)典型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①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②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③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何区别?
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是有区别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而艾滋病病人是指艾滋病毒抗体呈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一般来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要经过7~10年才会出现症状,如长期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咳嗽、盗汗等。当这些症状出现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发展成了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之前,只能称他们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大约有20%的感染者会在感染病毒后的5年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大约50%的感染者会在感染后的10年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10年后,其他没有发作的感染者也会陆续发作,出现症状,并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7.艾滋病病毒的潜伏期或无症状期有多长?
答: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一些人出现流感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而一些人一直无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但是有大约5%~15%的人在2~3年内就进展为艾滋病病人,我们称为快速进展者。另外,还有5%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可以维持正常达12年以上,我们称为长期不进展者。
8.什么叫做“窗口期”?“窗口期”有多长?
答: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一般需要2周时间才能逐渐产生病毒抗体。“窗口期”是指从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2周到3个月。在这段时间内,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抗体,但人体具有传染性。只有等到“窗口期”过后,血液中才会有足够数量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可以检测出来。但不能忽视的是,不同个体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反应不一,抗体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尤其对近期具有高危行为的人,一次实验结果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阴性不能轻易排出感染,应隔2~3个月再检查一次。
目前,国际公认的“窗口期”是6个月,但随着检验方式的进步,“窗口期”已经大大缩短。
9.“窗口期”应如何计算?
答:“窗口期”的计算应从高危行为发生之时或是接受输血之时算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患者是1月1日发生高危行为或是接受输血,那么他接受抗体检测的时间应该是从1月1日算起的6周后,也就是2月12日。
10.什么是机会性感染?得了艾滋病后易患什么病?
答: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难以抵抗传染病和恶性肿瘤,这被称作“机会性感染”,因为这些感染利用了脆弱的免疫系统提供的机会。
下面是部分全球最常见的与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感染和疾病,包括:
(1)诸如肺结核、鸟复合分支杆菌、细菌性肺炎和败血病(血中毒)之类的细菌性疾病;
(2)如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弓形体病、微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牛皮癣和利什曼病等原虫性疾病;
(3)真菌性疾病如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等;
(4)由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引起的病毒类疾病;
(5)与艾滋病病毒相关的肿瘤如卡波氏肉瘤、淋巴瘤和扁平细胞癌等。
艾滋病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典型症状。在艾滋病早期,人们会患结核、疟疾、细菌性肺炎、疱疹、葡萄球菌皮肤感染和白血病。当免疫系统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或者艾滋病变得功能低下时,就会患上如卡式肺囊虫肺炎、弓形体病、隐球菌病等机会性感染。一些感染会扩散到不同的器官中去,这种现象被称作“发散性”或“系统性”疾病。在HIV感染的最后阶段出现的许多机会性感染可能是致命的。
11.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艾滋病?
答:艾滋病常见的症状提示有:
(1)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3个月;
(2)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
(3)数周以来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疲乏;
(4)食欲下降,2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5)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
(6)气促、干咳数周;
(7)皮肤、口腔出现平坦和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
(8)咽、喉部出现白膜;
(9)头痛、视线模糊。
12.感染艾滋病后能活多久?
答: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接着,感染者进入第二个阶段,即为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80%的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做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艾滋病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
HIV每天都摧毁大量的免疫细胞,而骨髓则通过加速生成新的细胞来加以补偿,但是,新细胞的补充速度总是赶不上细胞损失的速度。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2年,多的可达20年,其长短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经血液感染者(主要为非法采血与共用注射器)的无症状期为4~5年,性交感染者为11~13年。如果一个感染者的无症状期能达到13年,就可以被称为长期生存者了。
第三阶段:当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了HIV感染的最后阶段,被称为有症状期。这时,感染者被叫做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AIDS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一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13.艾滋病可以治疗吗?有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答: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和治疗。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预防一种传染病,最理想的手段是研制并使用疫苗。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14.艾滋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感染?
答:HIV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脑脊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也有少量分布于乳汁、眼泪、唾液、尿液等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目前研究表明,人体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感染HIV:
(1)性接触传播。通过同性或异性的性行为传播是HIV传播的主要方式,目前全球约80%的HIV感染者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感染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性行为中,肛交具有最大的传染危险,其次是无保护的阴道性交、口交等。
(2)血液传播。HIV大量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中,通过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注射被污染的血液制品、移植HIV感染者或病人的器官、与HIV感染者或病人共用注射器和针头、使用不洁的医疗器具或理发及美容工具等,均可导致HIV的感染。
经血液传播HIV的感染率视不同的传播形式而不同:经输血传播的概率为95%;共用静脉注射器传播的概率大于70%;针头刺伤皮肤传播的概率约为1/400~1/300。
(3)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可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其概率大约为20%~35%。受感染的儿童存活时间较短,50%大约在2岁前死亡,80%存活不到5岁。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地区母婴传播HIV的概率有所不同,非洲大约为25%~40%,美国和欧洲大约为15%~25%。
15.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答: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小便;
(7)蚊子等昆虫叮咬。
16.艾滋病病毒会在感染者的哪些体液中存在?
答: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尤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而且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他体液,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中存在的数量很少,所以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17.怎样才能灭活HIV?
答:尽管艾滋病病毒见缝就钻,但其也有弱点,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活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血液和体液,就会很快死亡。
在室温下,液体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内有传染性。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证明,离体血液中HIV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所以,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但是HIV非常脆弱,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时,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加热到37度时,用70%医用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或0.3%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
18.有哪些机构可做HIV抗体检测?
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各级血站和血液中心、具备HIV抗体实验室检测初筛资格的医院,均可从事HIV抗体检测,各省、市、区的其他具体检测机构可向上述单位询问。目前,大部分省市都有一个确认实验室,一般设在省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本省HIV抗体呈阳性标本的复核和确认工作。上述机构在提供HIV抗体检测同时也提供有关艾滋病方面的咨询,包括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和门诊咨询等。
19.如何预防艾滋病?
答:艾滋病虽然目前无法治愈,但因其传播途径明确且易控制,对于一个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来说,要避免感染HIV并不困难。
(1)预防性传播: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是预防HIV经性传播的关键措施;提倡安全性行为。安全的性行为包括推迟第一次性交的年龄、采用非插入性交方式、减少性伴的数量、选择安全的性伴、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
(2)预防血液传播:注射毒品可因共用注射器引起HIV传染;落实《义务献血法》,鼓励无偿献血,保证临床用血和血制品的安全,实行临床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血制品;严格医院消毒制度,杜绝HIV的医源性传播;剃须刀、修脚刀和一些美容器械经常会使皮肤发生不易觉察的轻微擦伤,因此,不要去消毒不严格的理发馆、美容院、公共浴池等场所。
(3)预防母婴传播:婚姻双方严格遵守性道德,互相忠诚;感染HIV的妇女应在接受医学咨询后决定是否怀孕; HIV抗体呈阳性的孕妇应选择剖腹产;不论婴儿血液中的HIV抗体是否呈阳性,感染HIV的妇女都不应哺乳。
20.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答: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男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者,以及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这些人群包括:
(1)与他人共用针筒、针头注射毒品的吸毒者;
(2)输入未经病毒检测的血、血浆或血液制品者;
(3)多性伴侣者及其配偶;
(4)性病病人;
(5)男性同性恋或双性恋者;
(6)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
(7)经常接触血液或体液的医护人员。
21.哪些行为是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答:所谓“高危”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度而言的,哪些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哪些行为就是高危行为。换句话说,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具体说来,高危行为是指与他人发生体液交换的行为,即他人的体液进入到自己的身体内,或自己的体液进入他人的身体内。具体的高危行为有如下几种:
(1)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2)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3)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4)其他可以引起血液传染的途径,如理发、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到伤员的血液。
22.哪种性交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大?
答:在几种性交方式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肛门性交的被插入方→肛门性交的插入方→阴道性交的女方→阴道性交的男方→口腔性交的被插入方→口腔性交的插入方。
23.为什么男同性恋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答:这是由男性同性性行为的方式和特点决定的。首先,男性同性恋者多存在多性伴现象,而多性伴是感染性病、艾滋病的主要原因。其次,男性同性性行为的特殊性交方式是引起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重要原因。他们多采用肛交和口交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有感染的危险,尤其是肛交,因为肛肠的黏膜薄而娇嫩,其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肛交时极易引起破损出血造成病原体直接从肛门、直肠破损处侵入,进入血液;直肠内的碱性环境更适宜于病毒生存繁殖;直肠内很少有抗体分泌,直肠壁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可以直接接受病毒,被其感染后会大量繁殖,并造成感染。口腔黏膜薄且易损,也存在丰富的朗格汉斯细胞,口交时会因牙齿损伤口腔黏膜或因口腔内炎症破坏了口腔黏膜的完整性而接触到阴茎射精前的分泌物和精液而造成感染。所以,男性同性性行为更易感染性病、艾滋病。
24.为什么静脉吸毒者是容易感染HIV的高危人群?
答: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IV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无疑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而且毒品可使吸食者的免疫力大大下降,也增加了感染HIV的可能性,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
25.为什么血友病患者容易感染HIV?
答: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美国略高,这一比例为1%~3.6%,西班牙为0.2%。血友病病人之所以易感染上艾滋病,是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而得的疾病,如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则病人易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
26.艾滋病与性病有什么不同?
答:性病是一组传染病的总称,艾滋病属性病的一种。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学界只将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列入性病的范畴,称为经典性病。进入80年代后,性病已不只局限于上述经典性病,而是将各种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
目前,国外列入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已多达20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于1991年8月12日发布的《性病管理办法》中规定,在我国列入法定管理的性病有8种,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其中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二类传染病,并把艾滋病作为强制管理的病种之一。
27.性病患者为何容易感染艾滋病?
答:艾滋病是性病的一种,与其他性病关系十分密切,医学上称性病患者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并认为一般性病对艾滋病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几乎所有的性病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而这正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性病患者多在阴部及外生殖器部位患有溃疡,为艾滋病毒的侵入提供有利条件,使其很容易进入人体并迅速蔓延。
(3)性病病原体感染人时,往往引起炎症反应,而炎症又使淋巴细胞增多,由于淋巴细胞是艾滋病病毒进攻的靶细胞,所以它的迅速增加起到了吸引艾滋病病毒入侵的作用。
(4)性病患者主要通过性乱交、不洁性生活而感染,而其接触的性伴侣往往感染多种性病。同样,也可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
28.口交能感染艾滋病性病吗?
答:口交同样能传染艾滋病性病。和肛门性交或阴道性交相比,口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较低,但并不是没有危险。口交传播艾滋病病毒并不需要一个明显的破裂伤口或出血的牙龈,因为极小的口子和擦伤就可能成为病毒进入的门户。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多达8%的同性恋男人中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是因为口腔性行为引起的。此外,通过口交还易感染淋菌性咽炎、口腔咽部的尖锐湿疣、梅毒等性病。所以,在进行口交时也要采取戴安全套等保护措施。
29.一次高危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有多大?
答:西方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性接触传播规律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男性传染给男性的危险度最高,其后依次为男传女、女传男、女传女,而在不同的性行为中,肛交具有最大的传染危险,然后是无保护的阴道交、口交等。
资料显示,男传男的危险几率是1/10~1/1600,即如果一健康男性与一受感染的男性进行10次无保护的肛交,就会有一次感染上HIV,而最乐观的统计是1600次才有一次。其他的危险几率是这样的,男性传染给女性1/200~1/2000,女性传染给男性1/700~1/3000,女性传染给女性至今尚未有可靠的统计数据。据估计,在泰国,女性通过性交将HIV传染给男性的可能性为每100次性接触平均有3~6人受到传染。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性交都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其他方式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却更大。据各种估计,母亲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概率是13%~48%,如果在医疗过程中意外地被带HIV血液的针头刺破皮肤,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只是1/250或0.3%,但输入带HIV的血液,其传染率则是90%~100%。
另一项调查表明,HIV的传染由于感染者所处的感染期不同而大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疾病初期的传染性最高,传染几率是1/10~1/20,因为此时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最高;第二个传染高峰期为无症状期即将结束、临床期即将到来的一段时间,传染几率为1/100~1/200;无症状期的传染几率为1/1000。
30.妻子(丈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以有性生活吗?
答:可以的。如一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仍然可以保持着正常的性生活,如按摩、拥抱和抚摸等。没有体液交换的性活动,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是“安全的性行为”。但要记住,每次在性交中都要正确地使用安全套,以有效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染。
31.怎样预防经性接触传播HIV?
答: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患有性病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容易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32.什么是安全的性行为?
答:安全的性行为是指没有传播艾滋病病毒危险或传播危险非常小的性行为,具体包括:严格一夫一妻制及一切不涉及体液交换的性行为,都是较为安全的;进行阴道性交、肛门性交、口腔性交时要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安全套。
33.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
答:正确的方法是:
(1)一定要在性接触前戴上安全套;
(2)打开包装袋时一定要小心,器具不要划破安全套;
(3)掐住安全套顶端挤出空气,为贮存精液留出一点空间;
(4)将安全套套在勃起的阴茎顶端;
(5)掐住安全套顶端,自上而下展开,并套住整个阴茎直至根部;
(6)射精后掐住安全套的开口端,并在阴茎疲软前退出阴道,避免摘取安全套时精液流出。
34.使用安全套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使用安全套应注意:
(1)每次性接触时应使用新的安全套,不要反复使用一个安全套;
(2)不要使用超过有效期的安全套;
(3)使用前要检查安全套的外观,如发现安全套发粘、破损则不要使用;
(4)避免把安全套长期存放在皮夹、手袋中,以避免受热;
(5)应使用水质润滑剂,不应使用油质润滑剂(如凡士林或润滑脂等),因为油性物质可能会造成安全套的破坏。
35.吸毒人员如何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答:下列方法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1)戒毒;
(2)避免静脉注射毒品;
(3)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针具;
(4)如果使用的注射器具不是一次性的,在每次注射前应彻底消毒。
36.注射器和针头如何消毒?
答:下列方法可以起到消毒作用:
(1)配制家用漂白粉消毒液;
(2)先用注射器抽取清洁水然后快速推出,重复两次;
(3)用注射器抽取漂白粉消毒液,快速推出,重复两次,再用清水冲洗两次;(www.xing528.com)
(4)针头和注射器煮沸10分钟。
下列办法起不到消毒作用:
(1)用自来水冲洗注射器;
(2)开水洗、烫注射器;
(3)消毒剂擦洗注射器和针头的外表面。
37.艾滋病病毒通过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几率有多大?
答: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38.怎样知道婴儿是否感染了HIV?
答:所有感染了HIV的母亲分娩的婴儿,出生时都可能带有来自母体的HIV抗体。这意味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或简单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的结果应为阳性,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婴儿已被感染。当婴儿9~15个月时,母亲抗体开始消失。因此建议在婴儿出生后9个月应用快速检测法测定HIV抗体,如结果为阴性,则判定为未感染HIV;如呈阳性反应则视为HIV抗体可疑阳性。对HIV抗体可疑阳性的婴幼儿在其18月龄时须再次应用快速检测复检HIV抗体,如呈阴性反应者判定为未感染HIV;如呈阳性反应,则将其血样按规定程序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HIV抗体确认,确认阴性者判定为HIV阴性,确认阳性者则判定HIV感染婴儿。确认试验为不确定者,则按有关规定继续进行追踪观察。
39.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答:首先是妇女没有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人工喂养。
40.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能怀孕、生孩子吗?
答:根据《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中的规定,“艾滋病病人应暂缓结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作为艾滋病病人,应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诉对方,不应隐瞒和欺骗。
从医学上讲,如果不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感染的孕妇有1/3的机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从个人来说,虽然是否怀孕生孩子是个人的权利,但是,如果孩子被感染,一般来说五岁以前就会死亡,这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公平。如果孩子侥幸未被感染,则不久将会失去母亲;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妻子是通过性接触被丈夫感染的,孩子将会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其一生将会很悲惨。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承担治疗被感染的新生儿或是抚养孤儿到18岁的负担。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孩子,于私于公都是弊大于利。所以,建议已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最好不要怀孕生孩子;如已怀孕,建议做人工流产。
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坚持要怀孕,则应加强围产期与分娩时的监护。要到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分娩。分娩时要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推荐剖腹产和人工喂养,并做好新生儿的医学随访工作。
41.美容、理发、文身会感染艾滋病吗?
答:任何用具,只要是共用的,能刺破皮肤又不能保证严格消毒的,都有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美容、理发(特别是用剃刀修面)时,所用的器械一定要经过严格消毒。应尽量避免文身,如果坚持做,也一定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42.输血、注射、治牙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答:如果所输的血液经过严格的检测、注射用具真正做到一人一套、治牙用具也真正做到一人一套并且严格消毒钻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如果行医者没有严格执行血液检验及医疗消毒制度,仍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
43.献血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答:从理论上讲不会,因为你没有接受输血。但是,如果抽血的针头不是从未使用过的新针头,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提取了血浆再把红血球输回体内,且消毒得不到严格保证和操作不规范,危险性就更大了。
44.血制品会传播艾滋病吗?
答:血制品一般指人血制品,包括了人血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第Ⅷ凝血因子等制品。从理论上说,因为人血制品是人血加工而成的,有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可能,所以血制品会传播艾滋病的现实是存在的。
45.外科手术会传染艾滋病吗?
答: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措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某种外科手术不需要输血,排除了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手术器械、用品又经过严格的消毒,那么通过外科手术感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但由于目前一些医疗单位医疗器械包括手术器械、用品消毒合格率低或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手术者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46.接吻会传染艾滋病吗?
答:一般的礼节性接吻不会传播艾滋病,而如果是深接吻,则有传播的可能。艾滋病病毒在唾液中的含量并不高,但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一方患有牙龈炎或口腔溃疡,其唾液就会有血液及创口渗出液混入,艾滋病病毒就会随着这些体液进入对方口腔,如恰逢对方口腔黏膜也有破损或因深接吻黏膜被咬破,就有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47.蚊虫叮咬为什么不会传播艾滋病?
答:艾滋病防治专家在研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时,对一些叮人吸血的昆虫如蚊子、苍蝇等进行了研究。
研究者在蚊子的胃里分离到艾滋病病毒,发现蚊子吸了艾滋病病人的含有高浓度病毒的血液后,病毒可在蚊子的胃肠中存活3~4天。可以肯定蚊子是艾滋病病毒的暂时携带者,但至今还没有证据证明蚊子可以传播艾滋病。
研究人员认为,蚊子之所以不容易把艾滋病传染给健康人,是因为:
(1)病毒只停留在蚊子的胃肠中,而不进入蚊子血液和唾液中,因此在叮健康人时,不会把病毒传入被叮者体内。
(2)蚊子叮人吸血时,嘴上可能会沾有残血,但极微,仅为0.0004ml,照此计算,需要连续叮咬2800次方可形成残血带毒。
可是,蚊子吸一次血,至少4天不会再去叮人吸血。所以,虽然蚊子吸了艾滋病病人的血,蚊胃内有病毒,但不说明蚊子有传染艾滋病的能力。
在世界各国的多蚊地区,有的是艾滋病高发区,但事实上没有一个患者是被蚊子叮咬传染的。
48.在游泳池里游泳会传染艾滋病吗?
答:在游泳池游泳不可能感染上艾滋病。因为艾滋病病毒要进入到人体的血液系统或淋巴系统才能引起感染,而在游泳池游泳,艾滋病病毒不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内。此外,游泳池的水中含有漂白粉,能很快杀死艾滋病病毒。即使游泳池水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单位体积中所含的艾滋病病毒浓度极低,也不足以引起感染。
49.针头刺伤后危险性有多大?
答:研究资料显示,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几率为0.33%(20/6135)。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影响针头刺伤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素包括:刺伤的深度;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50.怎样预防经血液传播的艾滋病病毒?
答: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对于暂时无法戒除毒瘾的人,改变共用注射器吸毒的行为;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不接受不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器官;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及牙刷;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打针、针灸、美容或手术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安全注射措施。
51.消毒剂能预防艾滋病、性病吗?
答:这种做法缺乏科学根据。因为能直接喷在人身体上的消毒剂必须是没有毒性和刺激性的,但这样的药剂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杀灭病毒和病菌的效果,特别是药剂不容易进入阴茎深部,性交过程中的分泌物也会冲淡药剂浓度,在用了这类消毒剂后去进行高危性行为,同样会染上艾滋病和性病的,不应该去冒这种险。
52.检测HIV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HIV是一种病毒,它可以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机体的防御系统受到损害,机体就不能有效地抵御感染和肿瘤。实验室中的HIV检测是HIV抗体检测。当病原体入侵机体后,机体会产生抗体来抵御外来病原的侵害。通过HIV抗体检测可以知道机体是否受到HIV的感染。现行检验即以检测抗体为准。
53.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
(1)受检者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2)目前受检者体内有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
(3)受检者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54.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
(1)受检者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2)虽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但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能检测出的抗体,仍处在“窗口期”内。如果确实有过高危行为,要随访3~6个月。
55.抗病毒治疗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抗病毒治疗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治愈艾滋病,但是就目前而言抗病毒治疗只能实现以下目的:
(1)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载量;
(2)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
(3)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4)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6.对艾滋病应如何进行治疗?
答:艾滋病的致病原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感染HIV后,它们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治疗非常困难,尤其是HIV可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中,由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多种药物都不能通过。因此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治愈艾滋病,也没有特异性疫苗能预防艾滋病。艾滋病的治疗一般都是对症治疗,原则是:增强免疫功能、抗感染、抗肿瘤、抑制或杀灭病毒等。
(1)支持疗法:尽可能改善AIDS患者的进行性消耗。
(2)免疫调节剂治疗:①白细胞介素2(IL-2):提高机体对HIV感染细胞的MHC限制的细胞毒性作用,亦提高非MHC限制的自然杀伤细胞(NK)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活性;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增加循环中性粒细胞,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③灵杆菌素:激活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与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刺激机体产生体液抗体,使白细胞总数增加,吞噬功能加强,激活机体防御系统抗御病原微生物及病毒的侵袭;④干扰素(IFN):α-干扰素(IFN-α),对部分病人可略提高CD4+T细胞,40%Kaposis肉瘤患者有瘤体消退;β-干扰素(IFN-β):静脉给药效果与IFN-α类似,皮下注射,抗Kaposis肉瘤作用较弱;γ-干扰素(IFN-γ):提高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活性,抗弓形体等条件性感染有一定效果。
(3)抗病毒制剂:①抑制HIV与宿主细胞结合及穿入的药物:可溶性rsCD4能与HIV结合,占据CD4结合部位,使HIVgp120不能与CD4T淋巴细胞上的CD4结合,不能穿入感染CD4T淋巴细胞。剂量:rsCD4临床试验30mg/日,肌注或静注,连续28天;②抑制HIV逆转录酶(RT)的药物:通过抑制逆转录酶,阻断HIV复制。效果较好的药物有:叠氮胸苷、双脱氧胞苷。
57.目前国内市场有哪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答: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主要有:
(1)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英地那韦 (indinavir)】,有两种剂型,400mg/片和200mg/片。
(2)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双汰芝【含齐多夫定(ATZ)300mg/片,拉米夫定(3TC)150mg/片】;惠妥滋又叫地丹诺新(ddI),100mg/片;赛瑞特又叫司坦夫定(d4T),20mg/片。
(3)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施多宁【依非韦伦(efavirenz),200mg/片】。
58.什么是“鸡尾酒疗法”?
答:“鸡尾酒疗法”是根据药物的组合原则,由3~4种药物组合而成,一般包括核苷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剂,加上蛋白酶掏剂,如佳息患等。此疗法可最大限度地抑制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故又被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采用“鸡尾酒疗法”,药物的价格比较昂贵,大约每月要3000元左右。“鸡尾酒疗法”从发明到现在虽然只有9年时间,但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坚持正确使用“鸡尾酒疗法”可以使感染者相当长的时间不发病,平均至少推迟6~8年发病。
59.什么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答: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鼓励人们进行艾滋病自愿检测,并在检测前后为受检者提供保密咨询及相应支持和转诊服务的过程。
60.自愿咨询检测有什么好处?
答:自愿咨询检测的好处:
(1)及时了解自己的感染情况;
(2)教育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采取安全行为,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3)感染者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家人及其他人;
(4)感染者尽早对家庭的将来进行安排;
(5)感染者及时获得免费抗病毒治疗;
(6)感染者及家庭及时获得社会团体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救助。
61.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HIV?
答:人体感染HIV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从自我感觉和外表上无法确认是否感染了HIV,只有通过检测HIV抗体才可了解是否感染。如果有人曾暴露于感染HIV的危险中,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就必须到指定的机构做HIV抗体检测。检测方法分为初筛和确证试验,只有确证试验结果阳性才能判定感染了HIV。如果检测结果阴性,又不在“窗口期”内,则表明没有感染HIV。
62.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答: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生活和情绪可能会受到很大干扰。但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等于是艾滋病病人。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定期检查,积极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维持健康,推迟发病;为预防重复感染,应洁身自爱,杜绝高危行为,否则会加快发病;劝说和自己有过性关系的人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遵守政府有关法令,不威胁和损害他人;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避免造成传播;夫妻间性生活要坚持正确使用避孕套;如果是妇女,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选择是否怀孕,避免母乳喂养。
63.感染艾滋病病毒对个人及家庭具有哪些影响?
答:感染艾滋病病毒对个人的影响:首先,艾滋病病人出现由初期到晚期的各种艾滋病相关症候群,如全身不适、皮疹、发热、腹泻等。随着病程的发展,还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最后衰竭而死亡。其次,由于迄今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方法,且医疗费用昂贵,艾滋病病人将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对家庭的影响:(1)婚姻方面,感染者会给其配偶和子女的健康及家庭生活带来伤害,千万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若未婚者感染上艾滋病病毒,那么他们对未来婚姻和生育采取的处理方法则不同于未感染者。(2)子女教育方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子女有可能得不到同龄人应接受的学校教育。艾滋病孤儿的生活照顾要依赖亲属和社会的支持,其身心健康、未来生活令人担忧。
64.配偶双方检测结果不同怎么办?
答:当夫妇一起检测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对此人们常常不理解,因为夫妇双方可能认为他们应有相同的结果。不一致的检测结果会对夫妇咨询构成挑战。这种情况下的咨询应包括帮助夫妇应付情感冲突与危机,制订生活计划,不仅要保护血清检测阴性的伴侣免于感染,而且要帮助HIV抗体呈阳性伴侣正确对待感染,承担保护他人、家庭的责任并讨论避孕和计划生育问题。作为感染者的配偶,最难接受的是伴侣对自己不忠,而且会有很多忧虑,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了,家庭如何维持下去。面对这些配偶,以下的处理方法可以考虑:
(1)提供机会、时间让配偶宣泄感情;
(2)需要时,通过认同,引导配偶表达他们的感情;
(3)协助配偶理解其忧虑;
(4)协助配偶找出哪些忧虑是有理由的,哪些是不真实的;
(5)协助配偶分析面对的问题,研究可行的解决办法;
(6)协助配偶列出各种办法的利弊,便于作出选择;
(7)提供支持性咨询。
65.感染艾滋病病毒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答:感染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有:
(1)生存危机:艾滋病是一种与贫穷密切相关的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失去经济收入,且医疗费、营养费会耗竭家庭的积蓄;
(2)侮辱与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公开感染状态后,由于公众缺乏艾滋病知识,有可能要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的歧视,如被孤立、被家庭成员抛弃等;
(3)医疗保健:目前尚无价格低廉的治疗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多数感染者支付不起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所需的医疗费用;基层医务人员缺乏诊断、治疗艾滋病的能力;
(4)对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影响:在男性首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家庭中,妇女照顾家庭的负担加重了,而且在艾滋病流行与性乱相联系的文化背景下,女性感染者要面临比男性更加严重的歧视。
6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怎样与人相处?
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除了要善待自己,还应善待他人,只有不歧视自己,才不会被他人歧视:
(1)要将病情如实告诉自己的性伴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照样还有性需要,也可以过性生活,但是应将自己的感染情况告诉对方,并一定要坚持安全性生活的原则,正确使用安全套,这样才不会把病毒传染给对方;
(2)除了告诉性伴侣和医生,可以不向其他任何人透露病情,只要感染者不与他人们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就行了;
(3)法律规定,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决不能故意传染给他人;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剃刀、牙刷等物品;
(5)不捐献血液、人体器官和精子。
这样的行为才能使你赢得他人的尊重,从而有利于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6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义务与责任是什么?
答:(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服从卫生防疫部门的管理;
(2)艾滋病病人应暂缓结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暂缓生育,如申请生育,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
(3)对明知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而故意感染他人者,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捐献血液、精液、组织和细胞。
6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故意把病毒传播给别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答:目前,我国还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进行专门的立法。我国现行的《刑法》对故意传播艾滋病也没有相应的规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明知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而故意传播他人的,要依法严惩。
6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应该怎么办?
答:家里如果有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不用害怕,因为日常生活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事例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完全可以与感染者亲密相处而不受感染。作为艾滋病感染者家属,需要做到:
(1)夫妻性生活时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2)分开使用牙刷、剃刀、指甲刀等容易弄破皮肤或黏膜的物品;
(3)配偶及性伴侣要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测,接受医生指导。
70.如何对待身边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答: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如果别人对他们感到恐惧,我们应该带头到他们的家里去,跟他们握手,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从而消除他们的恐惧感。
71.如何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
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既要承受亲人患艾滋病的巨大痛苦,又要承担对病人的照顾,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要像对待其他一切不幸家庭一样,给予充分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这对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安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72.全球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如何?
答:按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数据显示,仅2003年就有约500万人新感染HIV,290万人死于艾滋病,均为历年来最高。截至2003年底,全球累计有5780万感染者,其中2000万人死亡。目前存活的3780万感染者中,成人2570万,15岁以下儿童210万。亚洲是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仅2003年就有110万人新感染HIV。增长最快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越南等。虽然大部分国家的感染率低于1%,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总感染率不高并不能掩盖一些地区的严重流行。如在印度,已经有5个邦的感染率超过1%。报告警告说,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总数已达4200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世界126个中、低收入国家还将有45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40%在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
73.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如何?
答:1985年6月,我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后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国累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6215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达8742例,死亡2359人。据2003年的报告,感染者和病人分别较2002年增加122.9%和495.3%。据2003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为8万例。当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西太平洋地区居第一位,在亚洲居第四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据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人。
74.云南省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如何?
答:云南省于1989年首次成批发现静脉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历传入期、扩散期,1996年进入快速增长期。继2004年开展的41万9类重点人群筛查后,2005—2008年8月底,全省共监测检测242万人。共检出感染者4.5万人,累计感染者达6万多人。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均报告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其中5个州为高度流行,截至2008年9月底,云南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332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752人;累计死亡7015例,感染率位居全国第一。
云南艾滋病总的疫情势态表现为:感染者和病人地区差异大,注射吸毒人群、暗娼等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走势虽已趋于平缓,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性传播感染比例逐年增高,女性感染者比例明显上升,男男性行为者感染成为日益突出的艾滋病问题;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阶段,艾滋病病人和死亡累计人数不断增加,关怀治疗任务日益加重,资金、设施保障和人力需求缺口不断加大;艾滋病疫情蔓延的危险因素依然普遍存在;感染者构成情况复杂,管理率低,传染源控制难度大六个特点。
75.“红丝带”的来历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艺术家们用“红丝带”来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在一次世界性艾滋病大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呼吁人们对艾滋病病人要给予关心和理解,之后人们把一条长长的“红丝带”抛向会场的上空,然后把“红丝带”剪成小段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红丝带”是唤醒人们认识艾滋病的国际标志,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和理解,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用心和真情来参与艾滋病预防和防治工作。佩戴“红丝带”,表示人们预防和抗击艾滋病迈出了第一步。
76.历年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什么?
答: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并根据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确定了每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1988年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 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 艾滋病和家庭
1995年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6年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8年 青少年——迎接艾滋病的主力军
1999年 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 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2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 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6年 行动起来,遏制艾滋
2007年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8年 全民动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