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修建了桑耶寺,有七个人出家了。在藏传佛教中,有三位杰出人物,叫“堪洛曲松”(mkhas-blo-chos gsum),我们叫“藏传佛教三杰”:“堪布”是静命大师(希瓦措),“洛本”是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对传播佛教来说是立了大功的,“曲”是藏王墀松德赞赞普。这段历史恰恰就是在公元779年前后,正是藏王墀松德赞当政时期,是(藏传)佛教的初步本土化时期。
到现在为止,藏传佛教寺庙中关于莲花生大师有很多传说,据说桑耶寺等五六座寺庙的建立都是他作出的重大贡献。当初佛教传到藏区的时候,原有的信仰苯教的人不支持,认为佛教里都是外国人,释迦牟尼——外国人,文殊菩萨——外国人,都是外国人,没有我们藏人,在信仰上就产生了疑惑。藏族里面原来苯教有些信仰,河有河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像现在的念青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就是一个山神,很厉害。山神人格化了,他有太太,还有儿子——也是一座神山,藏民对他很崇拜。他们就歧视外来的佛教,于是就发生冲突乃至于流血了。遭遇到几次挫折以后,当地佛教徒把莲花生请来,他就说,这个很容易,你们不是说当地有山神有水神吗,都搬到佛教里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就形成了佛教的万神殿。这样藏传佛教就把原来当地的崇拜和信仰统统吸收进来,最后皆大欢喜,当地人也觉得信仰、崇拜的神都是熟悉的,这样就减少了人们心理上的反感。这是莲花生大师重要的贡献。
静命(寂护):古印度佛学家,梵名“santarakaita”,生卒年不详,藏译名“希瓦措”,意译为“静命”或“寂护”,又称“菩提萨埵”。生于孟加拉,曾任那烂陀寺首座,为大乘佛教中观自续派论师。8世纪中,应吐蕃赞普墀松德赞(755~797年在位)之请,两次入藏传播佛教,与莲花生等创建桑耶寺,并任该寺第一任堪布,剃度“七觉士”出家,开始在西藏建立僧伽制度。前后在藏十余年,并圆寂于此地。著有《摄真实论》、《中观庄严论》等。
“曲”就是藏王墀松德赞,他的贡献除了修建桑耶寺,还发布了许多诏令,大力推行佛教,对于用各种手段来反对佛教的人预设了一些警告。西藏民间有一个传说叫“宴前认舅”,流传至今,还画在寺院壁画里,可见墀松德赞在藏族群众当中是很有威信的。(www.xing528.com)
宴前认舅:较早期的藏文史籍《拔协》及稍晚的《贤者喜宴》等古文献中,均记载有一则关于墀松德赞生母之争的故事。据载,金城公主生子墀松德赞不久,当墀德祖赞赞普准备去观瞻王子时,那囊氏王妃先将王子抢走并宣称是其所生。大臣为辨别谁是生母,将王子置于平坝上的洞穴之中,规定谁能得到王子就判给谁。金城公主先抱到王子,但那囊氏不顾孩子死活抢夺,金城公主担心孩子死去,遂松手说:“孩子是我的,你这个女凶手!”大臣们于是知道金城公主是王子生母。等王子周岁举办开步喜宴时,赞普将一金杯注满酒,让王子将酒杯交予舅舅手中,确认谁是生身母。王子不顾那囊氏族人的诱惑,径直将金杯递给汉地大臣并步入他们怀中,说:“墀松德赞乃汉人之子,你那囊氏岂能为舅?”金城公主大喜而歌。抛开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不谈,吐蕃时期留下来的唐蕃会盟碑碑文中,也多处提到舅甥之谊,证实了墀松德赞乃金城公主之子。
这就是吐蕃时期弘扬佛教的“三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