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放疗科医生如何读好犆犜片
CT是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简称,系英国工程师Godfley N.Hounsfield于1967年发明,1971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近40年。因其可提供人体清晰的断层图像且密度分辨率高,给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大量信息,已成为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在放疗领域,CT也已成为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如何读好CT片就显得至关重要。
CT读片的一般原则是:掌握正常,辨别异常,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先定位,后定性。即在CT阅片中应当:①认识人体正常解剖图像;②应用所掌握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异常影像;③结合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推理分析,同时亦应参考平片、MRI、超声等影像检查,发挥各种检查方法的特长;④对放疗医生而言,其中立体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应多加关注。要读好CT片,我们觉得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CT读片中要注意的问题
1.CT原理 CT是利用X线球管,围绕人体的长轴进行旋转照射后,由对侧探测器(detector)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送入微型计算机进行重建,形成图像并在监视器上显示,亦可再重建成矢状面、冠状面等图像。
2.CT基本结构 CT机主要由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所构成。硬件部分主要由扫描架、扫描床及控制台三大部分所组成。X线球管和探测器设置在扫描架内,控制台装有微型电子计算机以及图像显示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用来将扫描图像摄在胶片上。
3.CT的发展 近年来CT机器制造工艺日新月异,一般常用机型逐渐更新为螺旋CT。新的多排螺旋CT、探测器已由单排增加到64排,不久的将来256排CT机也将推向市场,使CT扫描变得更为快捷,完全可以在放疗中实时观察脏器的运动情况(如肺的呼吸运动、心血管的活动)。
4.CT诊断术语
(1)平扫(simple scanning) 即普通扫描,指不通过脉管引入对比剂的CT扫描。当前,一般情况下平扫是筛查手段,如根据平扫不能很好对疾病作出诊断时,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无相关禁忌证情况下,还需考虑再做增强扫描。
(2)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CT) 一般用“C+”来表示,指经静脉或动脉注入对比剂,在特定时间进行扫描,可显示组织器官及病变的血供情况,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3)定位扫描(scout) 它是X线球管固定,检查床移动的扫描图像,主要为设计扫描方案时用,亦可部分代替X线片做图像观察,但并不完全等同于X线平片。
(4)窗宽(window width,WW) 表示图像的CT值现实范围,一般情况下,最低可为-1 000,最高为+4 000,观察不同部位或组织可以选择不同窗宽。
(5)窗位(window level,WL) 表示图像的CT值中心位置,可根据组织密度不同而加以选择。对某一台CT机而言,WW和WL是相对固定的,但有时也可根据观察需要不同进行调整。
(6)CT值(CT value) 单位是Hu(Hounsfield unit,Hu),表示该组织的X线衰减系数。组织密度高则CT值大,密度低则小,如水的CT值为0Hu。CT值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在放疗计划设计系统(radi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RTPS)中,CT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7)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CT值测定,是在图像上对某一部分进行CT值测量和分析,其中有3个指标或含义。
1)平均值(mean):ROI的平均CT值,可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
2)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该组织的CT值平均偏差。
3)面积(area):所测定的ROI的面积,多以平方毫米(mm2)表示。
(8)象素(pixel) 构成CT图像的最小单位称为象素,象素越小,图像越清晰,空间分辨率越高。
(9)伪影(artifacts) 因机器或技术等原因出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各种影像。有条状、环状等形状。产生原因,如呼吸、心跳等生理运动,以及颅骨-脑交界处等,读片时必须加以注意,以免误诊。
(10)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 在一定厚度层面,因层面内上、下区域的组织密度不同,故所测CT值与相应层面的组织、病变的真实密度不完全一致,即为部分容积效应。CT读片时需要特别注意。
(11)层厚(thickness) 指扫描设置的层面厚度,以毫米(mm)表示,实际上指扫描X线束的宽度。但多排螺旋CT出现后,层厚的意义与传统意义上有所不同。常规多采用6~10mm,为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可采用薄层扫描(如层厚选2mm或更小)。
(12)层距(interval) 指CT扫描层面或图像之间的距离,也以mm来表示。根据病变不同可设定为不同层距,一般多采用10mm。传统的CT扫描中,如果层厚与层距相等为连续扫描,层厚小于层距为间隔扫描,相反则为重叠扫描。这在放疗计划中特别重要,直接影响着图像重建的精确性。
(13)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 指层厚<3mm,使用高空间频率算法成像的CT扫描技术。
(14)螺旋CT(helical CT) 它是扫描机架内滑环结构(X线球管和探测器)做连续旋转,同时检查床继续送进,完成无间断体积扫描。可避免由于呼吸等生理运动所引起的移动伪影及病灶的遗漏,且提高了检查速度、缩短扫描时间,并可行多种图像后处理。
(15)CT图像后处理技术 它是将螺旋CT原始数据资料传送到独立的工作站,或直接在主机上应用多种图像重建软件进行重建,如,表面遮盖重建(surfaceshaded display,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 virtual bronchioendoscopey,CTVB)等,得到各种类型的重建图像,可立体地为放疗科医生提供更直观、更逼真、更可靠的图像信息。(www.xing528.com)
5.CT图像的构成 以单幅CT图像为例,中央为诊断用图像,周围的文字说明信息随CT厂家的不同而异,但主要内容相似。
(1)主图像 于画面的中央显示所扫描的部位的横断面图像,读片中,主图像是观察的重点。
(2)灰阶 在图像一侧呈上下长条状黑白深浅不同的灰阶,同时可见窗宽、窗位的数值。
(3)扫描条件 标示此幅图像采用的kV及mA以及扫描的时间。
(4)患者资料(identification,ID) 包括CT扫描序号,扫描层次序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有否增强(C+),检查日期(年、月、日、时、分及秒)。
(5)其他资料 如医院名称,倾斜角(扫描架),扫描床位置(mm),层厚,层距,病变的CT值,平均值,标准差,面积,放大率(zooming),机器名称,右侧,左侧,前,后,扫描部位,螺旋CT多用螺旋标志等。
6.关于CT值 正常人体组织的密度不同,故测出的CT值亦不同,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见表4-1。器官、组织产生各种病变,CT值亦相应产生变化,然而当病变与正常组织呈等密度时,则需通过增强扫描,人为地提高两者密度差,以提供诊断信息。病变时的CT值见表4-2。所选用层厚越薄则所测CT值越准确,CT值测量才有一定价值,但不可绝对化。各CT机CT值可能有一定偏差,需定期测试(进行水模或空气纠正)。
以上所列4个方面的问题是CT读片的基础,也是CT读片分析的原则。
表4-1 正常人体组织的CT值(Hu)
表4-2 病变的CT值(Hu)
二、CT读片的基本原则
1.认识正常和正常变异 根据正常解剖学、生理学的基础知识,认识正常人体器官和组织在CT上的表现。同时要熟悉人体正常变异,不要将其误诊为病变。
2.辨别异常 对所见异常CT征象,要从病理学和病生学知识角度进行辩证的分析。当然要熟悉异常征象,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临床积累。
3.结合临床,综合诊断 疾病种类众多,有时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困难,CT上同病异征、异病同征甚为常见,因此在读片中,应对CT提供的所有现象进行客观、全面的观察与分析。读片中,首先从常见病入手,毕竟常见病发病率高;同时兼顾少见病,但头脑中也应具有广泛的少见、罕见病的相关知识,以免误诊。同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其他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客观的逻辑分析、推理、判断。
4.CT读片程序
(1)首先阅读患者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等。
(2)阅读CT扫描资料、部位、层厚、层距、扫描层数、有无增强等。
(3)阅读CT片应细致全面,为了不致于遗漏重要CT征象,应按图像编号顺序,先平扫后增强,一幅图一幅图全面而系统仔细观察。在读片中,应按一定顺序观察(如由里到外),并尝试把所视CT二维图像转换为脑海中立体三维图像,养成立体思维习惯,而这需要密切结合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培养。
(4)发现异常影像时,注意其部位、形状、大小、数目、密度(CT值)、边缘、内部结构及病变与周围的关系。
(5)在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同时,将CT征象与病理基础联系起来,同时应参考其他影像资料,从而做出综合分析。
在肿瘤放疗中CT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CT读片,我们仍强调“掌握正常,辨别异常,结合临床,综合判断”的读片原则,并希望在日常工作中,放疗科医生应与影像诊断医生紧密合作,共同进步。
(张志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