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区意识研究方法
一、社区意识研究问卷
由于社区意识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社区意识问卷的编制工作十分复杂,如果整体进行研究,一方面社区意识分问卷的初始项目极其多,被试工作量大,答卷时间长,容易产生被试的答卷疲劳现象,导致测试结果的不精确;另一方面,主试在测试的过程中,由于分问卷的内容涵盖社区情感、社区组织意识、社区参与和社区人际关系与人际信任,访谈容易泛泛而谈,采集不到我们真正需要的项目。所以,我们采用分步的方法,通过四位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分别考察社区意识的各个侧面,最后,将反映社区意识各个侧面的问卷装订成册,作为社区意识调查问卷。通过前期问卷的编制,社区意识问卷包括以下几个问卷。
1.社区情感问卷
(1)社区认同感问卷。社区认同感问卷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社区意义认同、社区形象认同和进步价值认同,共11个条目,5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社区认同感越强。总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00~0.809之间,分半信度在0.661~0.816之间。三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x2/df=2.16,GFI=0.93,NNFI=0.95,CFI=0.96,RMSEA=0.072)。
(2)社区归属感问卷。社区归属感问卷由两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人群归属和地域归属,共9个条目,5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社区归属感越强。总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00~0.837之间,分半信度在0.715~0.738之间。两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x2/df=2.23,GFI=0.94,NNFI=0.97,CFI= 0.97,RMSEA=0.076)。
(3)社区满意感问卷。根据方差贡献率和特征值的数学关系确定了社区满意感的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文化卫生、社区环境、日常生活和基础设施。根据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确定了附近学校、家政服务、医疗条件、社区绿化、环境卫生、社区治安、公共交通、日常购物的便利程度、邮电通讯、社区供水、社区供电、煤气供应等20个三级指标。通过20个项目反映社区满意感的总体水平,5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社区满意感越强。
2.社区参与问卷
(1)社区参与态度问卷。社区参与态度由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共17个条目,5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社区参与态度越强烈。总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13~0.856之间,分半信度在0.563~0.750之间。四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x2/df=2.16,NFI=0.91,NNFI=0.94,CFI=0.95,RMSEA=0.067)。
(2)社区参与行为问卷。社区参与行为由于涉及到居民具体的参与行为,主要通过居民社区参与的次数、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活动的主要身份三个项目来反映,这三个项目属于非连续数据,因此,依据一定的顺序排列项目,用三个项目的总分作为参与行为的指标,不需要进行项目信度与效度分析。
3.社区组织意识问卷
社区组织意识问卷由三个维度组成,分别是社区组织认同、社区组织信任、社区组织支持,共30个条目,5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社区组织意识越强。总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813~0.836之间,分半信度在0.803~0.924之间。三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x2/df=2.32,NFI=0.93,NNFI=0.95,CFI= 0.96,GFI=0.83,RMSEA=0.067)。
4.社区人际关系与人际信任问卷
社区人际关系问卷共5个条目,5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社区人际关系越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与分半信度分别是0.694和0.693,单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x2/df=1.67,NFI=0.90,NNFI=0.91,GFI=0.81,RMSEA=0.059)。社区人际信任问卷共6个条目,5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社区人际信任越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与分半信度分别是0.699和0.671,单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x2/df=2.673,NFI=0.89,NNFI=0.88,GFI=0.80,RMSEA=0.055)。
将以上研究问卷装订成册,组成社区意识问卷,问卷共由101道题组成。对各个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对初测项目进行了筛选,使得现有问卷项目较好地代表了居民的社区意识,完全可以作为可信和可测量的问卷在后续实证研究中使用。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可将项目中的“社区”替换为“学校”。
二、社区意识研究对象(www.xing528.com)
1.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银川城市社区居民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我们在社区意识问卷编制中,研究对象就是城市居民,为了与问卷编制的研究对象一致,也使问卷的研究对象前后吻合,本次调查依然以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
第二,以往大部分研究都局限于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调查,对银川这样的中小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研究并不多。我们认为,首先,中小城市社区由于人口相对较少,社区的规模不大,社区人口与居住密度适中,居民有心情愿意与左邻右舍来往,并且愿意去关注社区里发生的事情。其次,社区人口流动性不大、生活节奏平缓,相对而言,没有大城市社区居民的较大工作压力大,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较容易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而且较为稳定。由此看来,中小城市的居民更容易参与社区的邻里互助,以满足社区人际交往与互动以及相互依赖的情感需求,对社区的依赖和认同更强,更有利于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
第三,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区,大学生(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与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也是我们关注的内容。但由于学校社区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只能将学校社区大学生与城市青年居民社区意识进行对比,以探讨不同社区环境与特定社区对特定社区居民社区意识的影响。
2.研究对象的构成
从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随机抽取12个城市社区,发放问卷456份,回收问卷429份,有效问卷418份,回收率94%,有效率92%。418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居民186名,女性居民232名;三星级居民146名,四星级居民158名,五星级居民114名;居住1年以下居民93名,居住2~5年居民138名,居住6~10年居民99名,居住10年以上居民88名;年龄在18岁以下的居民54名,年龄在18~30岁的居民77名,年龄在31~40岁的居民73名,年龄在41~50岁的居民99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居民115名。
由于青年居民年龄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的人数只有48名,为了比较青年居民与大学生的社区意识,本研究从银川市高校社区随机抽取大学生,发放问卷72份,回收问卷68份,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94%,有效率89%。64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大学生27名,女性大学生37名;低年级29名,高年级35名。
三、社区意识研究模式
1.线性模式
线性发展模式主要是以社会结构为单位,研究人口密度和社区居住密度的线性增长对社区的影响。沃思于1938年就指出,现代城市高人口规模、高密度、高异质性使得城市中的人际关系冷漠、人际互动减少、个人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社区凝聚力减弱,社区意识降低。还有研究者认为,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和居住密度的增高对社区意识具有负面作用,最直接的就是社区成员之间缺乏密切而富有人情味的人际情感关系,破坏了滕尼斯1887年提出的“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彼此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的社区共同体理念。
2.系统模式
系统模式强调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数据,如个人在社区居住时间、社会地位、亲友关系等与社区意识的关系。目前,系统模式已被西方学者广泛采用。如海德尔格认为,居民的地方依恋程度随年龄和性别而变化。麦克安德鲁研究认为,居民的地方依附程度因人而异,和一个人的居住时间、年龄、性别、收入高低、社会阶层、种族等多种因素有关。国内学者也借助卡萨达的系统模型,研究了国内社区情感的影响因素。丘海雄研究发现,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和社区满足感。孙柏瑛等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居住年限、职业性质、对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环境的满意度会影响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这些研究在考虑社区客观环境的同时,也注意从居民自身的因素分析其对社区意识的影响,尤其考虑社区居民的主观感受,体现了社区研究的人本理念与思想。
本研究以社区意识研究的系统模式为主,以社区意识问卷编制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为参考,重点考虑了社区居民的性别、社区类型、居住年限、社区居民的年龄对社区意识的影响。同时也注意考察社区情感、社区参与、社区组织意识的内在机制以及学校社区与居民社区的比较,使得社区意识的研究更全面、客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