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存十一面观音像研究:一览表及藏传佛教阿弥陀佛

现存十一面观音像研究:一览表及藏传佛教阿弥陀佛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是十一面观音图像学研究的第一篇,讨论的内容以像式的分类与源流

现存十一面观音像研究:一览表及藏传佛教阿弥陀佛

现存十一面观音像一览表

汉-日系统十一面观音代表作:

石窟寺存十一面观音像

龙门:

公元8世纪初龙门擂鼓台北洞大日如来窟北壁浮雕现藏

日本大原美术馆1、7、3

公元8世纪初龙门西山惠简洞上方小窟

敦煌莫高窟:

敦煌334窟初唐壁画2臂坐像3、2、3、2、1

敦煌331窟a初唐壁画3、7、1

敦煌331窟b初唐壁画3、7、1

敦煌321窟初唐壁画4臂立像3、5、2、1

敦煌340窟初唐壁画东壁门上3、7、1

敦煌32窟盛唐壁画3、7、1

敦煌370窟a中唐3、5、2、1

敦煌370窟b中唐3、5、2、1

敦煌144窟中唐3、5、2、1

敦煌10窟晚唐壁画

敦煌14窟晚唐壁画3、5、3

敦煌198窟晚唐

敦煌163窟晚唐

敦煌338窟晚唐

敦煌161窟晚唐

敦煌35窟五代壁画

敦煌33窟五代壁画

敦煌402窟五代壁画

敦煌301窟五代壁画

敦煌388窟五代壁画

敦煌258窟五代壁画

敦煌331c窟五代壁画

敦煌225窟五代壁画

敦煌76窟北壁宋代壁画(P.102窟)

敦煌201窟甬道宋画壁画敦煌355窟西夏

敦煌443窟西夏

敦煌东2窟西夏

敦煌东4窟西夏

敦煌东7窟西夏

榆林

23窟a初唐

23窟b初唐

36窟五代

西安宝庆寺:

宝庆寺浮雕共6件,样式基本一致。

日本东京博物馆藏一件,1、5、4、1

日本永青文库藏一件,1、5、4、1。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一件,1、5、4、1

《敦煌莫高窟·三》邓键吾论文插图,1、5、4、1

内藤藤一朗《法隆寺壁画研究》插图,有德感703年铭造

像,1、5、4、1

太原天龙山

博物馆、美术馆藏十一面观音像(国内及欧洲)

国内

上海博物馆藏盛唐金铜立像一件1、5、4、1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五代吴勿昌绢画一幅8臂立像3、5、3

国外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盛唐2臂石立像1、4、5、1(可能是宝庆寺造像)

敦煌出绢本10世纪法国卢浮宫藏3644号6臂坐像3、5、3

波士顿美术馆藏12世纪2臂坐像1、?、?、1(?为笔者不确定的面数)

敦煌出绢本德里中亚博物馆(松本氏附图177)3、5、2、1

敦煌出绢本德里中亚博物馆(松本氏附图182a)3、5、2、1

敦煌出麻本德里中亚博物馆

敦煌出纸本德里中亚博物馆

敦煌出麻本德里中亚博物馆

敦煌出纸本德里中亚博物馆,显德二年(955年)(松本氏附图181a)3、5、3

敦煌出绢本德里中亚博物馆十一面千手(松本氏附图169)约五代3、5、3

敦煌出绢本德里中亚博物馆十一面千手(松本氏附图170)3、4、3、1

敦煌出绢本大英博物馆

敦煌出绢本大英博物馆,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松本氏附图179)3、5、3(www.xing528.com)

敦煌出绢本大英博物馆(松本氏附图183a)3、5、2、1

敦煌出绢本大英博物馆(松本氏附图178)3、5、3

敦煌出绢本大英博物馆十一面千手(松本附图167)3、5、2、1

敦煌出绢本吉美博物馆(松本氏附图180)3、5、3

敦煌藏经洞出麻本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五代后周显德三年142×65.5厘米此图由奥登堡于1914年至1915年间由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掠走

朝鲜半岛日本

新罗时期·庆州石窟庵7世纪浮雕造像一尊1、6、3、1

新罗时期·庆州博物馆藏一尊石刻造像1、10?、(上部残),通高200厘米

日本观音寺7世纪漆像1、10?、1

日本法隆寺金堂壁画一幅公元7世纪3、7、1

日本法隆寺宝藏殿檀造像一尊1、7、1(九面)

日本法隆寺藏铜浮雕(背面)奈良时期1、5、5

日本观音寺公元7世纪造像一件

日本东大寺四月堂十一面千手8世纪一件

日本志度寺十一面观音图一幅日本室町时代绢202.6×86.2登记号23389

东京国立博物馆第8世纪中作唐代请来样一

海住山寺平安初8世纪一

奈良博物馆木雕3件

圣林寺明治初年一

日本东京博物馆藏一件,1、5、4、1(宝庆寺像,前已录)

日本永青文库藏一件,1、5、4、1(宝庆寺像,前已录)

日本私人藏盛唐4臂像1、5、3、1

印-藏十一面观音造像代表作:

5~8世纪印度西南部地区坎黑里石窟第41号窟石造像,1、3、3、3、1,2臂

10~11世纪铜高24厘米英国信托博物馆3、3、3、1、1,6臂

11~12世纪青铜39.4厘米拉达克藏洛杉矶国家艺术博物馆,3、3、3、1、1,6臂

12世纪11.7厘米洛杉矶美术馆藏参考文献:Ulrich Von Schroede,3、3、3、1、?,4臂

(注:后面的数字为十一面的排列方式,数字代表自下而上排列的面数)

十一面观音的相关论文:

刘玉权《榆林窟第3窟<千手经变>研究》敦煌研究1987年第4期

楼宇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载《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2期

彭金章《千眼照见千手护持-敦煌密教经变研究之三》载《敦煌研究》1996年第1期

《莫高窟第76窟十一面八臂观音考》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

敦煌石窟十一面观音经变研究-敦煌密教经变研究之四》载《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1996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惠民《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敦煌学辑刊1994年第1期

[印]劳克什·钱德拉苏达尔沙娜·戴维·星哈尔著杨富学译《敦煌壁画中的观音》,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

朴亨国《‘饿鬼をも救济する观音菩萨’の造型的な表现》载《佛教艺术》270号(日)

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第六章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刊1937

内藤藤一朗《法隆寺壁画の研究》第三章日本大阪1932年

于君方Kuan-Yin: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 s'vara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年。

Huntington,Susan L.:The art of ancient India:Buddhist.Hindu Jain,1985 New York

Danielou,A lain:Gods of India,1985 New York

Banerjee,Radha:Avalokitesvara's Appeal,internet

【注释】

(1)本文研究的方向是“藏传佛教十一观音图像”,大约分为如下专题进行:“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十一面观音供养研究”、“十一面观音与千手观音”等。本文是十一面观音图像学研究的第一篇,讨论的内容以像式的分类与源流为主,事实上本文是一篇图像志意义上的研究。有关图像学方面的内容,即图像背后的宗教史内涵,将在以后的文章中逐渐讨论。

(2)据《西藏王统记》载,当年松赞干布(617~650)为了寻找自己的本尊神,曾派化僧去南印度等地,请来了十一面观音等像。据索南才让(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教授)讲,所谓迎请观音,其实只是请来南印度的木材,然后按尼泊尔的样式雕刻的。这种样式现存两件,分别在大昭寺布达拉宫,两件都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代所造。此说待考。

(3)《大正藏》20册No.1070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译《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另同一译本可见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

(4)四波罗夷罪,又称四种根本罪,有两种含义,一是显教比丘所持之戒,略称淫盗杀妄。二是指密教行者所受持之四种重禁。又作四重戒。

(5)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6)通过印度坎黑利石窟造像,可以说十一面观音像至少在5、6世纪就已出现,无论他与印度教大神湿婆或茹德罗(Rudra)的关系如何,作为佛教密宗神十一面观音,这种像式可能是最早的了,至于他在印度的演变还有待于调查。

(7)参考彭金章文附表1、2。《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83、84页。

(8)参见彭金章文附表1、2。《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76页。

(9)此像在《印度石窟》中定为7、8世纪,在Huntington:The art of ancient India及于君方《观音》(Chunfang-yu<Avalokite 'svara>)书中定为5、6世纪。并且据Huntington书中说:此像是十一面观音最早的像式,是其他地区,包括克什米尔、尼泊尔、中国藏区、汉地、日本等所流行的十一面观音像的源头。参见其书第265页。

(10)坎黑利石窟位于现在的孟买以北25公里处。此造像,在《佛光大辞典》中,说为四臂十一面观音。据笔者通过图片观察为二臂像,另二臂似有残迹,不能确定。由于这不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所以待查。

(11)经温玉成辨认,藏大原美术馆的头像,下为一面,现存龙门惠简洞的残像,温玉成确定下为三面。在此也向温玉成先生表示感谢。

(12)彭文注意到十一面有从下向上的排列法,但没有意识到另一种排列方式,而这正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图像系统分类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反映了两个传播系统。

(13)《大正藏》No.1070,又同者《大正藏》No.1071,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

(14)印度的石窟寺最晚到8世纪,主要分布在西印度,从造像题材看,多是佛三尊像,只在属于坎黑里石窟晚期的造像(5-8世纪属于印度石窟的晚期)中存有一尊十一面观音高浮雕。参考文物局教育处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论》。

(15)比如说,青颈观音与青颈湿婆,在名称、身形与持物上十分类似,同时,十一面观音咒中,提到的又是青颈观音(即青颈湿婆)法力如何如何,在考察印度教神时,湿婆的另一个身形茹德罗,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观音也有渊源(参见A lain Danielou:The Gods of India,第192~195页)。所以,观音作为一个古老的佛教神,可能与印度神有着深远的转换关系。

(16)佛教供养像,虽然多立体的三维雕塑,但往往只从正面观看造像,像的背面往往处理的极简或甚至就是平面的。所以思维上,佛教造像大多仍然是二维的。

(17)从整体上来说,对西藏造像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克什米尔、尼泊尔。西藏在10、11世纪的时候,由于缺少自己创作的经验,主要就是引用外来样式和外来的创作力量。而这时对于西部主要的影响源是克什米尔。而尼泊尔的艺术家对于西部西藏早期样式的影响并不明显,尼泊尔的影响主要在后藏。波罗样式对于西部西藏的影响部分地也是因为尼泊尔的纽瓦尔(Newar)人。可以说北、东北印度是西部西藏文化的根。

(18)在十一面观音像的传承上,汉地南印度的样式可能与善无畏有关。据说来自南印度的善无畏擅长工巧艺术,相传其自制模型,铸造金铜灵塔,备极庄严;其所画曼荼罗尤为精妙。

(19)唯一的特例可能属于敦煌334窟的初唐壁画像,诸面呈五层排列,由下而上为:3、2、3、2、1,并且头的大小相差不大,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印度造像的风格,但仅此一例。说明印度的样式可能传入,但并未得到广泛流传。因此,本文在排比时,将之放入纵式中。同样,西藏地区造像也有一件模仿汉地样式的,诸面排列为三层,下一单面,上环置诸小面,最上佛面,属于8世纪的作品,也是只此一件。

(20)石窟庵,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南约十六公里,吐含山顶东侧,其西南即为著名之佛国寺。本庵于新罗景德王十年(751)由金大城所创建。系模仿我国云冈、龙门二石窟之形式,依山壁而开凿,窟内为天龙八部众之雕像,扉道两侧则为金刚力士与四大天王。圆室中央之正后方,有一座石刻莲台,莲台上为释迦佛之雕像。本尊后方正中央,刻有十一面观音之立像。另于观音之左右两侧则为阿难等十大弟子之立像,于圆室入口处附近则有文殊、普贤、帝释天、梵天四尊雕像。日据时代,曾三次整修,唯因任意整修之故,致使部分原始造型遭到破坏。

(21)例如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一件8世纪“唐代请来样”观音,即是下为单面,诸面于上环置一周,最上再立佛面的样式。

(22)就实物收集情况看,朝鲜、日本传播的主要是横I式,极少见横II式。通过逸见梅荣先生的列表显示,日本图像系统中也有横II式造像,但逸表将之列于后面,可能说明这种像式在日本也不是主流。因此,本文认为,朝日流行的十一面观音像式主要是横I式,而横II虽然有,但并不流行。逸文列表参见本文附录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