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莲花手”考辨
持莲花菩萨,尤其是立姿像,通常被称为“莲花手”,“莲花手”造像,从佛教艺术史的发展来看,大约在公元5、6世纪,西北印度就已十分流行了,基本动势就是立姿,左手持莲花,右手施无畏印。然而,至7、8世纪,也就是西藏的吐蕃时期,本文以上介绍的八种持花菩萨就都出现了,从本文所附图例的时间上也可以看出来,它们大都是吐蕃和后弘初期的遗存。
持莲花菩萨是大乘佛教的一种标志性图像。是佛教净土思想的反映,而菩萨则是普度众生成佛的大乘菩萨道精神的体现,因此,就藏传佛教造像来说,前弘、后弘初期的持莲花菩萨造像,不仅仅是观音,而是诸菩萨的通相,各个菩萨,是通过所持的莲花上的标识来确认,如在莲花上置金刚,则可能是大势至或八大菩萨中的金刚手,在莲花上置经夹,则可能是文殊,对于其另一个标识,头冠上化佛像,也要区别是哪尊佛,并非有化佛者都是观音,只有头冠中是无量光的才可能是观音。巴达恰利亚在《印度佛教图像志》中谈到关于五佛与相对应的佛母及菩萨时,列出了相关的“手”菩萨,并讨论了他们的造型特征,见附表(3)。
这些“手菩萨”,在造型上十分相似,辨认他们的方法,是通过莲花上或头冠上的标识,巴氏说:
“这些菩萨或坐或立于开放花上,并通常在每只手上持一长茎花,花上置其标识。身上着袍并于上面披巾帛,发髻上饰珠宝,上面有本尊佛像……而弥勒作为菩萨的造型往往也是一手持花(虽然名为龙蕊花,但在造像中并不易辨认),一手施愿印,即立姿,盛装,右手持莲花茎。弥勒与莲花手的主要区别是头冠上的小支提像。因此,他与莲花手的区别只能通过头冠上是佛还是塔来判断”(4)。
如此说来,单纯通过持莲花的造型,而判定其是否为观音是危险的。这其中至少有弥勒、文殊、金刚手等可能与之相类。大约在13世纪以后,弥勒、金刚手(大势至菩萨?)、文殊等菩萨的流行样式基本定型,从而大多从持花菩萨中分离出去,虽然还有这种样式的流传,但持莲花菩萨,在13世纪以后基本成为观音特有的造型。由于本文讨论的持莲花观音多是吐蕃和后弘初期的作品,因此有必要先澄清在藏传佛教造像的早期,这一造像样式,存在的诸菩萨混杂问题。以下讨论的对象即以没有这类标识的持莲花观音为对象,分析他的名称及样式的变化,时间主要限定于吐蕃及后弘初期,相关问题可能在时间上会后延。
由于这种造型最常用的称号是“莲花手”,因此,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何为“莲花手”。
以《大正藏》为例,在一共85册的佛经中,“莲花手”这个名称出现约127次(5),归纳有如下几种情况:
1.菩萨名号“莲花手”
《大正藏》7册,No220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东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佛号莲华胜德,彼有菩萨名莲华手。2.东方世界候补佛,称“莲花手”菩萨
《大正藏》14册,No.0438法护等译《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东方去此佛剎,过二殑伽沙数等世界。有世界名大菩提场庄严妙爱,其土有佛,号莲华最上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现住彼教化利益。其佛剎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莲华手,次补彼佛,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号莲华上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
3.佛化现诸身形之一,称“莲花手”
《大正藏》18册,No.0848善无畏、一行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有情界宣说真言道句法,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等相貌。
4.观音名号
《大正藏》18册,No.0884施护译《佛说秘密相经》: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告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即汝莲华手是名为莲华。
5.观音名号(www.xing528.com)
《大正藏》20册,No.1050天息灭译《大乘庄严宝王经》(梵Avalokite' svara-guna-kāranda-vyūha,藏Za-ma-tog-bkod-pa)卷二,第53页:归命大悲莲花手,大莲花王大吉祥…;卷四,第60页:莲花手莲花吉祥,如秋月色发髻宝冠顶戴……
6.千手观音中的一手
《大正藏》20册,No.1060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为种种功德者,当于白莲华手,若为欲得往生十方净土者,当于清莲华手。
7.胎藏界曼陀罗中守门菩萨名号
《大正藏》39册,No.1796一行记录的《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四维际亦置幢竿并偃月。其摽帜两向置之,于大勤勇门偃月上,各置如意宝,金刚手门偃月上,各置拔折罗,莲华手门偃月上各置商佉(法螺)。
综上所述,“莲花手”名号中,一种是指东方候补佛,名叫“莲花手”菩萨,如1、2所示,这显然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另有佛所化现之身为曼陀罗守门者,没有具体图像意义,也不在考虑之内。与观音有关的有三种,即4、5、6种,而观音作为一个具体神出现的又只有4、5,但4只说观音名号也称“莲花手”,却并没有对称为“莲花手”的观音身形作任何描述。只有第5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意义。这种称号出现在《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作为专门宣讲观音功德的经典《大乘庄严宝王经》对其形象的描写,如上所示,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卷二,文中记录说当阿修罗王与观音化现的那罗延天斗法失败后,请求观音救其脱离苦难而说:“归命大悲莲华手,大莲华王大吉祥”;第二次出现是在卷四,当时除盖障菩萨为求得“六字大明咒”,来到波罗奈大城一位受持六字大明咒的法师处,供上所有宝物求其宣说六字大明咒,正在此时,虚空传出声音“圣者予是六字大明”,就是让法师将六字大明咒宣示于除盖障菩萨,法师仰观虚空,见“莲花手莲花吉祥,如秋月色发髻宝冠顶戴,一切智殊妙庄严”。从第二处经文中得知,涉及形象因素的有“秋月色”、“高发髻戴宝冠”,然而,这对“莲花手”唯一的形象描述,除了身色和着宝冠之外,其实无法还原到一个具体的形象上,比如:持物、手印、坐立姿,甚至胁侍等。
与此同时,有的经文内容虽然未称“莲花手”,但描述的样式与“莲花手”却十分相近。如《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中写道:
“中画阿弥陀如来……,左画观自在菩萨,身相白色,虎皮为裙,白颇梨宝以为腰绦。以黑鹿皮角络而被住白莲花。左手持白莲花,右手施愿,无璎珞臂钏”。
这个材料描述的样式十分接近“莲花手”,但文中只称之为“观自在菩萨”。也就是说,这种样式的观音在经文中,没有明确称为“莲花手”,而称“莲花手”的观音,其实又不具备相应的图像描述(如前文列举的材料)。
由此推测,“莲花手”并不是针对某种具体造型样式称谓的,而应是对观音的一种泛称,也就是说,“莲花手”这一名称本身不具有特殊的图像含义。
巴达恰利亚《印度佛教图像志》图版43-69所列的108个观音中,只有104称为padmapāni loke s'vara,即“莲花手观音”,样式与本文前面描述的“立姿持莲花菩萨”之二相同(不知色彩相同否)。但巴氏在文章中没有专门介绍印度莲花手的观音造像。在讨论观音成就时,巴氏引用的主要文献《成就法鬘》也没有提到“莲花手”的成就法。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7、8世纪成就法(6)流行以前,在持明密法供养像中,“莲花手”并不流行,7、8世纪以后流行的持明密成就法中,也没有属于“莲花手”的成就,因此可以说,其像法,无论是单纯的供养像法,还是成就供养像法,可能都不存在。既然“莲花手”可能没有相应的像法,具体的“莲花手”图像也就不可能存在。
苏嚩罗译的《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记有:“尔时世尊以梵音声赞观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大莲花王……”,这里的“莲花王”指的是千手千眼观音,与前文所说《五百佛像集》第266号(钱号763)的十一面十八臂“莲花手”(见本文插图43)则有些相近,但与我们通常的认识相差就更远了。巴氏在《印度佛教图像志》第3页,无量光(Amitābha)中谈到莲花手时,他说:“无量光,被设想为禅定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主管这一贤劫(bhadrakalpa),但他自己不行动,而是他的助手菩萨,莲花手,负责行动和创造”。显然,莲花手的职能是代无量光行佛事的,即当观音以本尊佛无量光的旨意行事的时候,就是“莲花手”。
关于“莲花手”,巴氏认为:只要说到无量光,代表他在人间救度的观音菩萨,出现并使用的名号就是“padmapāni”即莲花手,而不用“Avalokites'vara”,即观音。巴氏说“菩萨”这个概念“在早些时,与僧伽或神职是同义词,……菩萨的职责就是在前一佛过去,后一佛未来之间负责世间的救度”,而莲花手,正是这个过渡期间出现的主要大菩萨:“释迦佛灭度至少4000年以后,在兜率天的弥勒佛才会降临,这期间,莲花手菩萨或世间尊观音菩萨来做人间佛事(Mortal Buddha)”(7)。另外,在关于如意轮观音六手功能的说明时,也用到这个称号,即菩萨的左第二为“莲花手”,而这个“莲花手”的功能正是救度“人道”。
尼泊尔有一则关于“莲花手”的传说,讲述有一头象想要去摘池塘中的莲花,不幸的是他滑进烂泥中,这头象痛苦地大喊并祈祷那罗衍那(8)。这时正在丛林中的圣观音,听到了求救声,马上变成那拉衍那的样子,从沼泽中救出了象,得救的象将莲花献给观音,观音又将象献给他的莲花,给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谢过观音的莲花,并要他将莲花献给他的本尊无量光佛,观音将整个故事告诉了无量光佛,为了赞扬观音的慈悲行为,无量光佛让他永远保持莲花,继续做有利于众生的事。从此以后,观音就以莲花手而著称。
通过以上的材料和分析,“莲花手”的概念基本可以确定,即“莲花手”是观音的一个称号,这一称号来自他的宗教职能,其职能总的来说有二,一是“除六道三障”,即救度六道众生脱离轮回之苦,如《大乘庄严宝王经》等观音类经典所宣示的,这时的“莲花手”是一种泛称,它指示的可以是各种身形的观音。二是救“人道”,即在未来佛尚未降世之前,于“人”间救度的菩萨,这时的“莲花手”是一种特指,指示观音为西方教主无量光佛的助手,代替无量光佛于“人”间行佛事。然而,两种职能的“莲花手”观音,只限于称号,并不具有特别的图像意义,因此“莲花王”、“莲花手”是观音的一个名称而非特指某一造型样式,只要是持莲花观音以具体的样式出现时,这位“莲花手”或“莲花王”就会具有供养法或成就法中特定的名称,所以“莲花手”名称本身没有图像含义。基于这个认识,以下本文将展开对具体持莲花观音名称及样式的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