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淮安市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机制、资金支持体系较为缺乏。对淮安市而言,在企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论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政府部门缺乏强有力的调控手段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在科研立项、经费管理、成果评价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现行体制又使技术创新缺乏市场和企业需求导向。淮安市产学研各方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项目选题、申报、在研管理、成果鉴定、评奖等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办法,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企业则对成熟的科技产品的工艺、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经验。但是对于科技成果鉴定以后的产品开发、推广、应用等介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部分,则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政府,均无统一的管理机构、管理程序或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使这一环节成为真空地带。淮安市科技局是统领全市产学研合作的领导机构,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促进产学研对接方面没有完全做到位。由于产学研有效对接这一环做得不够完善,导致大批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不能尽快产生经济效益。
可以看出,产学研合作牵扯面甚广,涉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各方的利益。为此需要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协调各方关系,保证合作的成功。但我国目前还十分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因此在合作中的行为规范很难得到保证。淮安市政府近几年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提高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专门设立了基金,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但是一是基金规模较小,二是缺乏十分科学有效的基金管理制度,这样使得产学研合作效果不能充分显现出来。
第二,没有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协调统一机制。由于机制上的落后,观念上的差距,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技术引进上肯花钱,而对消化吸收,却吝于投入。近年来,淮安市许多企业花大笔资金从国外购进了先进的设备。但是不少企业不重视后续工作,如对操作设备人员的培训、设备使用人员激励机制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花费巨资引进的设备不能完全发挥效益。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缺乏科学有序的协调机制,设备引进方面不重视市场调研,往往引进的设备不是国外最先进的,甚至是国外淘汰的设备,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损失。(www.xing528.com)
第三,科技成果科学转化机制滞后。一般来讲,一项成熟的新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必须经历实验室成果、中间应用放大试验、工业化或产业化三个阶段,资金投入比例大致为1∶10∶100,而我国资金投入比例仅为1∶0.7∶100。对淮安市而言,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靠后位置,财力有限,因此资金投入上相比苏南发达地区规模小得多。这样导致实验室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高,用于中间放大试验的资金明显不足,所以产业化阶段的效益就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淮安所在的地理位置没有区位优势,不临江,不临海,不靠经济、技术、人才集聚的大城市,使得本地对先进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导致本地先进技术成果数量和质量与苏南等发达地区不可相提并论。这从淮安市每年所申请的专利数量和高新技术成果的产值就可看出,这些数据前文已经有具体的阐述。
第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尚未建立。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对技术创新投入偏少,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但承担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的纵向项目较多,与企业联合承担的攻关项目或从企业获得的横向研发项目较少。对于淮安市而言,本地经济处于次发达水平。市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为了提升产学研发展水平做了很多努力。结合本地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五大建设”的推进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制度。然而本地这些支柱产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辐射范围非常大的大市场。此外,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引导职能没有完全科学发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方面,还不能完全做到与市场有效对接,这样就使得本地产学研合作还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状态。本地高校如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对于市场的状况不是非常了解,本身技术开发能力也有限,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参加到本地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去。本地科研机构很少,能够形成较高科研能力的不多见。本地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技术在全省处于靠后水平。由于信息不够通畅,对于市场上技术需求信息的把握也不够到位,再加上不愿出很多资金自己搞研发,这样的结果使得目前淮安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方面与市场背离较远,效益较差。
第五,科技中介服务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合作各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领域,对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因素——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前景、预期收益等理解不一样,往往容易在技术转让允许的地域范围、时间长短、合作形式、付款方式及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产生分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通过第三方提供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保证合作各方的合理利益,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中介机构无论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能适应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需要。
第六,产学研各方合作动力机制缺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很多产业都处于卖方市场,缺乏科技需求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硬件设备上投入多,无暇顾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愿投入资金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淮安市的几大支柱产业如电子信息、化工、烟草、纺织等产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也比较缺乏。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富士康集团主要是做来料加工的,用的是别人的技术,淮安本地的工厂就是为国外企业制造零部件,用的是别人技术,本地研发动力缺乏,基本不需要很多研发人员。盐化工也主要是做初级加工,没有深加工,基本是为其他工厂提供原材料的环节,这里面没有更多的技术,所以企业也缺少研发的动力。此外淮安市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用别人的技术生产产品,缺乏高水平的研发队伍,也缺乏大量资金投入,从而也缺乏产学研合作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