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产学研协作问题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产学研协作问题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古典区位理论研究阶段、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阶段、新兴区域经济学的形成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分为两个阶段。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产学研协作问题研究

1.4.1 区域经济理论

1.区域经济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联系的决策性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826年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但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古典区位理论研究阶段、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阶段、新兴区域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古典区位理论阶段研究,主要是如何确定最佳位置。这方面代表性人物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和韦伯。杜能提出了著名的“杜能环”。后来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得出了3条区位法则,即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区位法则和集聚或分散法则。

战后区位理论主要由美国和北欧学者来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艾萨德、贝里、伯顿、史密斯,挪威的巴兰德尔,瑞典的加里森等。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区域科学方向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向。新兴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我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是生产力布局问题,由此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基础;二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研究高潮。

2.区域经济学的对象和内容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几种观点:(www.xing528.com)

胡佛认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强调地理分布、经济空间秩序或地域组织规律。

艾萨德认为区域经济学侧重研究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即只重视区内经济的发展,未涉及区际关系问题。

杜贝强调地区差异和区际关系的研究,对区内经济发展问题未予以注意。

陈栋生、郝寿义、安虎森、周起业、刘再兴等认为区域经济学应该兼顾区内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区际关系的研究。

武友德等在《区域经济学导论》中提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联系的决策性科学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联系和区域经济政策应该是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武友德等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概括为区域发展条件、区域经济运行要素、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区域经济管理、区域经济联系与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区域不平衡问题。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有东、中、西部的发展不平衡,也有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必须以区域发展理论为指导,在通盘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符合地方特点的产学研发展的各种科学可行的措施。离开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现实,探讨我国产学研合作问题,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