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文化研究:探索地域文学的意义

汉水文化研究:探索地域文学的意义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把地域文学作为中文二级学科的条件已经具备。地域文学作为中文二级学科,与民间文学、比较文学等同样成为中文二级学科,有它的积极意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已显示了学界对于文学空间性因素的自觉重视。地域文学作为二级学科不但不会破坏“中国语言文学”既有二级学科的划分标准,相反,它的确立是对既有学科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汉水文化研究:探索地域文学的意义

地域文学作为中文二级学科的意义[1]

李仲凡

中国文学批评家很早就已经注意到文学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如《隋书·文学传序》即从地域角度对南北词人做过辨析:“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明清时期,人们开始更加自觉地从地域视角出发研究文学。蒋寅指出“文学史发展到明清时代,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地域性特别显豁起来,对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也清晰地凸显出来。理论上表现为对乡贤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体现为对乡里先辈作家的接受和模仿,在批评上则呈现为对地域文学特征的自觉意识和强调。以地域文学为对象的文学选本,也许是明清总集类数量最丰富、最引人注目的种群。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数量庞大的郡邑诗选和诗话,显示出强烈的以地域为视角和单位来搜集、遴选、编集、批评诗歌的自觉意识。”近代以来,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对文学与地域的关系也多有论述。

最近一二十年,地域文学引起学术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各地的地域性文学史,已经有数百部之多,可谓洋洋大观。相关的专著和论文也不在少数。专著如陈庆元的《文学:地域的观照》、梅新林的《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以及胡阿祥的《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等都是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就。单篇论文如曹道衡先生的《关中地区与汉代文学》、余恕诚的《李白长江》、周晓风的《区域文学——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以及李少群的《拓展地域文学研究的诗学格局》都在地域文学的个案研究或基本理论、方法探讨等方面颇多创见

学术界还以会议或专栏的形式对地域文学做过集中的讨论。2002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了“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06年10月,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举办了“地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涪陵师专学报》则在1999年设立了“重庆文学史”专栏,约请吴福辉等名家撰稿。上述学术会议和专栏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扩大了地域文学研究的影响,推动了地域文学研究的发展。

目前,地域文学的重要性已经被学界认同,有学者已经主张建立文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把地域文学作为中文二级学科的条件已经具备。只是现在尚未见到学者对其学科基础、理论架构和学科合法性作出明确而系统的论述。鉴于地域文学的重要学术意义和价值,本文拟就地域文学作为中文二级学科的必要性以及与此相关的课题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地域文学研究的发展有所裨益,并就教于方家。

文艺学一般被分为三个或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另外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这几个分支之间互相包容、互相渗透,包含了文艺学知识谱系的重要部分,但是并不能涵盖文艺学的所有现象和规律。因为在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过程中,文学史的研究方法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侧重时间因素的文学史研究通过对不同时代文学的比较、总结来获得关于文学规律的认识,贯穿其中的是文学发展的纵向时间轴,这是一种历时性的线性研究。既有的文艺学各分支中历时研究发达,共时研究则有待加强。与时间性因素对应的空间性(地域性)因素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文学在空间上具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既有的三大或五大分支构成的学科格局中被严重忽视了。与纵向时间轴相对应的横向空间轴的重要性还未在既有的学科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科体系的建构应该依据人们对文艺学学科认识的深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必要建立一个与文学史相对应的地域文学学科。

地域文学研究,与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了地域这一因素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学者指出:“在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中,我认为不仅要研究时序的变量,还要注意到空间的不变(常数);不仅要注意同一时代的共性,而且要注意到不同地域的个性与差别;不仅要关注空间因素的恒定不变,而且要深入辨析这些因素的不变之变;不仅看到全球化与一体化大潮的冲击,而且要保护文学地域特色的不流失。”地域文学不但是一种文学研究方法或者切入视角,还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这一点和比较文学的情况相似,比较文学就是既被当做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又被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二级学科。与单纯的线性文学史研究或单纯的文学研究相比,地域文学同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向度。

地域文学作为中文二级学科,与民间文学、比较文学等同样成为中文二级学科,有它的积极意义。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可以视为文学的空间研究,影响研究既有空间研究,也有时间研究。民间文学以及近几年对口承文学、活态文学的重视可以视为对只强调书面文学的传统定义的突破。

我国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是指高校和科研机构里的学科分类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的学科专业分为三个层级。最高层级为学科门类,其次为一级学科,再次为二级学科。学科门类下有不同的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又细分为不同的二级学科。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现有的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共有8个: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份目录对中文下属二级学科划分的标准并不统一。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从时间上界定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从民族和语言的角度界定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则更多的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界定自己的研究范围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已显示了学界对于文学空间性因素的自觉重视。地域文学在学科的思路上与世界文学是一致的、相通的。地域文学作为二级学科不但不会破坏“中国语言文学”既有二级学科的划分标准,相反,它的确立是对既有学科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教育部颁布的一二级学科目录主要是作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划分专业范围的依据。它的权威性也只在于此。它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划分和对一些学科的归属分类仍有可以商榷之处。比如,“中国民间文学”被包含在一级学科“社会学”之下的二级学科“民俗学”中,所属的学科大类则是法学。文学被归入法学,不但缺乏有说服力的学理依据,而且有违一般人的常识。教育部专业目录的划分依据并非完全依照各学科知识谱系的自身逻辑。有的情况下,只是出于一些技术性的考虑,如为了避免交叉和重复,才对某些学科做了不尽合理的分类处理。如果我们基于健全和完善既有学科体系的考虑,没有必要对这份专业目录过于拘泥。(www.xing528.com)

地域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中文学科在以前传统的二级学科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确认新的研究对象,不断丰富中文一级学科的内涵,推动中文学科的成长。它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可以提升地域文学研究的地位。李继凯认为地域文学研究对于重构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他说:“顾及地域文学及其互动性研究,更是为了真正把握文学全局,只有全局性文学研究充分了,也才能很好地整合、建构出更为有机、更具分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地域文学还可以在地方高校文学课程本土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地域文学,尤其是本土文学进入高校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地域文学进入高校,有助于本地作家与地方高校文学专业学生的互动,同时也是地方高校中文专业学生熟悉当下文坛,了解作家创作实际、增强对于文学写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创作水平的很好途径。

地域文学的学科定位是它成为中文二级学科后应该首先明确的。与其他学科以及相近的文学范畴之间关系的厘清是地域文学学科定位的前提。地域文学与已有的中文二级学科既互相补充又互相交融、渗透。地域文学与传统文学史研究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交融的全新格局。文学史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文学时间上的差异性,地域文学则重点关注文学地域空间上的差异性。但在对于某地文学的历时性研究中,地域文学仍然需要传统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在文学、文体的地域不平衡等传统文学史问题上,文学史研究需要地域文学研究视角的引入。地域文学与其他中文二级学科还会有相通或重合之处。地域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比较文学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经常运用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方法。地域文学有的研究对象则与民族文学重合,如史诗格萨尔王传》既是青藏高原的地域文学,也是藏民族文学。

地域文学与文学地理学是两个既有联系也有差异的概念。地域文学研究需要运用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的方法,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以及同样的时代、社会因素在各地文学的不同体现的研究,弄清文学与地域的关系,从而揭示出文学在地域空间上的基本规律。这一点上地域文学和文学地理学是相同的。但是文学的地域性不仅仅包括与地理相关的题材特点,更有与地域相关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精神气质、语言等诸多方面有一定关系。因此,严家炎说:“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决不仅止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如该地区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而越到后来,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也越大。确切地说,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实际上通过区域文化这个中间环节而起作用。即使自然条件,后来也是越发与本区域的人文因素紧密联结,透过区域文化的中间环节才影响和制约着文学的。”地域文学不止研究文学的地理分布以及地域的差异和影响,涉及的不仅仅有文学和地理学,也不是文学研究中借用地理学方法那么简单,更不是文学与地理学的简单相加。

地域文学比乡土文学和地方文学的内涵也要丰富得多。有学者对地域文学做过这样的界定:“严格地说,所有文学都具有地域性。这里所谓地域文学专指相对于主流文学来说的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边缘群体文学。”而乡土文学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与题材有关的范畴,所谓乡土文学,即以乡村、乡镇为题材的文学,与城市∕都市文学相对应。乡土文学往往因为表现了浓厚的风土人情而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性,是地域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但城市文学也可以进入地域文学的研究视阈。因为城市文学也有地域性,如在一些时期内,许多标志性的城市建筑、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仍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这些地域性,在城市文学中也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地域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并不是为了把文学研究的焦点局限于地域性,而是对文学空间维度的开拓。例如,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并不仅仅是地域性的问题。也不是把研究对象局限于地域性或区域性的文学,而是把文学的地域性作为一种新的观照视角。地域文学研究就是要走出单一的文学维度。有学者指出“对于反映了独特时空关系的地域文学来说,既需要有‘纯文学’视角的精密的文本分析,也要把握其与社会、历史、民族和宗教等外在因素的关系。只有将这两类研究线索、角度进行完满的结合,才能对其处于特定时空结构中的文学内涵产生更为贴切、深入的抉择与对应。”地域文学从空间的维度来观照和研究文学,重视对文学环境因素的研究,这一点与文化研究等方法相通。因此,地域文学的研究必然与对地域传统、地方历史以及地域文化心理、自然环境等的研究密不可分。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的引入对地域文学研究都会大有裨益。

在具体的地域文学研究中,还会面临到对文学的基本地域单位的划分问题。有学者对学术研究中的地域视角做过这样的解释:“地域可以有多种划分,空间的、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但从历史实际和学术研究的实际来看,最值得重视的还是行政(政治的、社会的)的划分和文化的划分。”可以按行政区域的划分,如国家、省市区、县等,其中省级的划分最为常见。也有以省市的某个区域为单位的,如黔北文学、凉州小说等;还可以按山脉、水系流域,或其他自然地理、文化地理区划,如盆地、高原等作为地域文学的单位。因为省级行政区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特征鲜明的文化区域,地域文学研究可以把省作为最基本的地域文学区划单位,同时兼顾使用其他的文化或自然地理区划单位。

对于应该进入地域文学研究视阈的作家和作品,应该尽量宽泛。地域文学不仅应该研究本土作家,还应该重视过境作家的研究,如秦州、夔州之于杜甫,北京之于鲁迅,既不是籍贯也不是出生地,但这些地方却都对他们的创作发生了影响。地域文学除了书面文学之外,还应该关注口传文学。各地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不但地方色彩颇为浓厚,而且与有关的书面文学关系密切。地域文学除了研究水准较高的文学写作之外,也应该把许多水平并不怎么高的文学写作甚至亚文学纳入研究视阈。

地域文学在研究思路上主要包括地域自然环境与作家创作的关系研究、不同地域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把地域性作为地域文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突出文学的地域性视角,并非一味抬高文学地域性的价值。地域性并不能作为地域文学研究中的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在对文学价值认定上,地域文学研究中传统的艺术性、世界性、现代性标准仍然有效,而不能走入独尊地域性的歧途,这是我们在地域文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

【注释】

[1]该文原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