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时代汉中生态环境揭示

南宋时代汉中生态环境揭示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陆游“汉中诗词”看南宋时代汉中的生态环境付兴林胡金佳陆游于乾道八年三月来到抗金前线汉中,又于当年十一月离开此地。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陆游的爱国思想、军事见解、诗学主张、心路历程,还可以借此一窥南宋时代汉中的物态风貌、生态环境。(二)山水陆游“汉中诗词”中,提到了很多汉中的山、水。这些山水已经成为陆游记忆中汉中的象征了。

南宋时代汉中生态环境揭示

陆游汉中诗词”看南宋时代汉中的生态环境

付兴林 胡金佳

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三月来到抗金前线汉中,又于当年十一月离开此地。这八个月的生活给陆游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致在其离开汉中后的近四十年里,写了近三百首回忆汉中生活或涉及汉中生态环境的作品。身在汉中的创作和离开汉中后回忆汉中的创作,构成了陆游“汉中诗词”的全部。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陆游的爱国思想、军事见解、诗学主张、心路历程,还可以借此一窥南宋时代汉中的物态风貌、生态环境。

一、山川交通

(一)交通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地势险要,故李白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叹。这样的地理位置使汉中的交通极不方便却因此显得极其重要。为了沟通关中和巴蜀地区,汉中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道路。《战国策·秦策》中蔡泽对范雎说:“今君相秦,计不下席……栈道千里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文中所云千里栈道就是指由关中到汉中的褒斜道和由汉中到四川剑阁金牛道。其中,金牛道自古至今都是沟通成都和汉中的一条要道。《水经注·沔水上》认为此道原名石牛道,并引《本蜀论》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陆游汉中诗词中提到的交通要道主要有:金牛道、傥骆道、沮水道、褒斜道。

1.金牛道

陆游是走金牛道来到汉中的。途中写有《金牛道中遇寒食》《晓发金牛》等诗,在日后怀念汉中时还常常提及诗中所提及的这条道。例如,《剑南诗稿》卷十五《夜行》“回首金牛道,加鞭负壮心”、卷二十三《独夜》“怳然唤起西征梦,身卧金牛古驿亭”、卷十七《雨中自项里夜至新塘舍舟步归》“一杯浊酒颓然睡,恍似金牛夜下程”等。金牛道已经成为陆游在汉中生活的一个缩影烙印在诗人的记忆中了。

2.傥骆道

深埋在陆游记忆中的还有傥骆道。骆谷是傥谷的别称,位于今汉中洋县,傥骆道沟通了关中和汉中,北口在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南口就是傥谷。陆游身在南郑时,“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辛丑正月三日雪》)。那时的平安火便是从骆谷方向传来的,有诗为证:“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陆游曾多次吟咏骆谷以及从骆谷来的平安火,如《剑南诗稿》卷三十《夏夜》中写有“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卷八十一《春日登小台西望》中写有“散关驿近柳迎马,骆谷雪深风裂面”。朱东润先生在《陆游传》中认为:“《宋史·陆游传》提出陆游主张‘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陆游的看法,始终着眼骆谷。……陆游的眼光是从这一条路直取长安。”虽然目前学术界对这一观点尚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陆游对傥骆道是十分重视的。

3.沮水道

陆游不止一次提到的还有沮水道。《剑南诗稿》卷三《南沮水道中》一诗描写了沮水道的大致情况:“磑舍临湍濑,罾船聚小潭。”沮水道的水流很急,道两旁是磨房,道中有很多捕鱼的船。其他描写沮水道的还有卷十一《鹅湖夜坐书怀》中的“拥马涉沮水”、卷二十八《初冬至近村》中的“沮水忆浮马”、卷三十八《三山杜门作歌》中的“南沮水边秋射虎”等。令陆游引以为傲的射虎壮举就是在此地发生,也难怪陆游会把这条道铭记在心了。

4.褒斜道

对于褒斜道,陆游诗词中提及得较少。只有三首诗有所涉及:《剑南诗稿》卷三《送刘戒之东归》中“残日半竿斜谷路,西风万里玉关情”、卷十三《闻蝉思南郑》中“昔在南郑时,送客褒谷口”、卷三《自阆复还汉中次益昌》中“北首褒斜又几程,骄云未放十分晴”。

虽然出入汉中的道路险峻,但是城内却是豁然平坦的。陆游在《剑南诗稿》卷三《山南行》中写道:“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在卷三十七《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中又云“路入梁州似掌平”。可以想见,南宋时代的汉中市区内东西大路横贯,路面平坦笔直。之所以有如此的坦途大道,就要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郑民南奔而建南郑,其民按照西周的井田方格格局来建城居住。郑民修建居所形成的市貌路况,一直延续保留至南宋。直到今天,汉中城区仍保持着方格状格局。

(二)山水

陆游“汉中诗词”中,提到了很多汉中的山、水。如在《剑南诗稿》卷十四《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即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一诗中写道:“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这首诗中提到了“孤云、两角”“嶓山”和“汉水”,在其他诗中还提到过“定军山”“漾水”“沮水”“嘉陵江”等。这些山水已经成为陆游记忆中汉中的象征了。

1.嶓山、沮水、漾水

嶓山,即是嶓冢山,在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古时认为汉水发源于嶓冢山,如《山海经·西山经》写道:“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陕西通志》中这样记载:“嶓冢山在州北九十里,形如冢,汉水所出。”

陆游汉中诗词中有很多吟咏嶓冢山的诗句,如《剑南诗稿》卷三十四《怀旧》有诗句“嶓冢山头是汉源,故祠寂寞掩朱门”、卷六十《感昔》有诗句“云深骆谷传烽处,雪密嶓山校猎时”、卷十四《晨起》有诗句“巴峡东连楚,嶓山北控秦”、卷三十《思远游》有诗句“嵯峨青城云,惨淡嶓冢树”,等等。

还有一些诗歌不仅提到了嶓冢山,还提及了沮水、漾水,如《剑南诗稿》卷三《晓发金牛》中写有“沮水春流绿,嶓山晓色苍”、卷十七《独酌有怀南郑》中写有“忆从嶓冢涉南沮,笳鼓声酣醉胆粗”、卷二十八《初冬至近村》中写有“沮水忆浮马,嶓山思射熊”等诗句。沮水源出今陕西留坝县紫柏山。《陕西通志》沔县词条中记载:“沔水在县三十里,一名沮水,源出凤县,县因以为名,南流入长江。”“漾水在县南大安军。《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即此。”陆游将汉水的源头,就是从嶓冢山下流出的一段水称为漾水。其《成都府江渎庙碑》文曰:“《禹贡》之所载,莫详乎江汉。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某尝登嶓冢山,有泉涓涓出两山间,是为汉水之源,事与经合。”陆游吟咏沮水和漾水的诗句还有许多,如《剑南诗稿》卷五《蒸暑思梁州述怀》中有“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卷十一《鹅湖夜坐书怀》中有“拥马涉沮水,飞鹰上中梁”、卷十三《闻蝉思南郑》中有“醉归涉漾水,鸣蝉在高柳”、卷三十八《三山杜门作歌》中有“南沮水边秋射虎,大散关头夜闻角”等诗句。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南宋时代的嶓冢山高耸入云,山下漾水涓涓,陆游经常在嶓冢山一带打猎射熊。漾水边的高柳上时常有蝉鸣叫,晚上则常常有胡笳声,在悲凉愁怨的曲调中,月亮慢慢西沉。沮水则水流很急,陆游对于沮水可谓是“频来道路谙”(《南沮水道中》),屡次往返于沮水边,并在此地有过射虎的壮举。

2.孤云、两角、定军山、嘉陵江

孤云山在县南百二十里,两角山与孤云山相接。《玉台闲话》云:“兴元之南,有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行三日始达于巅。其绝高处谓之孤云。”古语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定军山在县东南十里,两峰对峙,蜀汉昭烈于此山下作营,斩魏将夏侯渊。山下有诸葛亮墓,故称有八阵图,今无。

嘉陵江在县北一里,源出大散关之西,厉两当、略阳、会东谷等水,流经四川利、阆、合州,至重庆府入大江

孤云、两角在今陕西南郑县,陆游汉中诗词中关于这两座山的诗句有:《剑南诗稿》卷十四《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即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一诗有“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卷十七《西路口山店》一诗有“店当古路三叉处,山似孤云两角边”、卷三十三《蜀僧》一诗有“孤云两角山亡恙,斗米三钱路不忧”、卷三十四《雨夜》一诗有“孤梦正行天一握,高城俄报鼓三更”并自注:“‘孤云、两角,去天一握’,盖褒斜道上也。”孙启祥先生认为,孤云、两角不在褒斜道上,此处属陆游误记。

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南十里,是一个古战场。三国时,黄忠斩夏侯渊即在此。诸葛亮病逝后,亦归葬于此。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也说:“沔阳县……蜀丞相诸葛亮葬定军山。”陆游在《游诸葛武侯书台》诗中云:“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又在《怀旧》诗中云:“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

嘉陵江流经汉中的略阳、宁强,陆游在《剑南诗稿》卷三《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解酲,因小饮江月馆》中写有“柳花漠漠嘉陵岸,别是天涯一段愁”、卷二十三《秋晚思梁益旧游》中写有“恰似嘉陵江上路,冷云微雨湿黄昏”等诗句。

二、气候物产

(一)气候方面

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三月来到南郑,十一月离开,也就是说他在汉中停留的时间为八个月。按照我国民间农历划分法,陆游在汉中经历了三月暮春、四月至六月的夏季、七月至九月的秋季、十月初冬和十一月仲冬。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天南地北气候、物产差异悬殊,江南已是桃红柳绿而塞北却还是冰天雪地。那么,八百多年前南宋时代汉中的气候是怎样的呢?从陆游诗中可略见一二。

我国民间将农历的一至三月视为春季,陆游抵达南郑时正是三月暮春时节。暮春一向能勾动文人骚客的情思,或喜或悲,尽付于墨。武元衡曾写诗云:“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杜甫的《暮春》一诗这样描绘三月的景色:“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王安石眼中的暮春则是:“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陆游笔下汉中的暮春则又是另一番景色。

诗人在《剑南诗稿》卷三《金牛道中遇寒食》中有句云:“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同卷《晓发金牛》中又云:“快晴生马影,新暖拆花房。沮水春流绿,嶓山晓色苍。”同卷《南郑马上作》中又云:“迷空游絮凭陵去,曳线飞鸢跋扈鸣。”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想见,南宋时代汉中的暮春时节是很美的。清明前后,天气晴好,流水淙淙,鸟儿欢快地在树叶间穿梭啼鸣,骏马缓辔闲进走过溪桥。充足的阳光映照出马的影子,路边的野花刚刚绽开花苞,沮水碧绿,嶓山苍茫,天空中风筝飞舞,柳絮蒙蒙。多么明媚秀艳的一副春游乐图啊!

对于四月至九月的夏季、秋季,陆游描绘得很少,只在卷三《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中写道:“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溪。”在日后酷暑难耐回忆汉中凉爽的《蒸暑思梁州述怀》诗中写道:“夏中高凉最可喜,不省举手驱蚊虻。藏冰一出卖满市,玉璞堆积寒峥嵘。”陆游对于秋季的描绘,主要以九月为主。如在卷三《送范西叔赴召》中云:“天涯流落过重阳,枫叶摇丹已著霜。”其二中又云:“数声过雁催行色,一盏昏灯话别愁。”由此可见,当时的汉中夏季并不是很热,九月已经有霜了。(www.xing528.com)

十月和十一月是陆游常常回忆的,并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及“霜”“雪”。陆游的家乡在浙江山阴,地处南方,很少见到霜雪,因此他对于它们的感知更敏感。飞雪、寒霜似乎和战争有不解之缘,它们营造出的清冽寒冷的气氛更能突出战斗生活的瑰奇、艰难。如李白就曾在《塞下曲六首》中写道:“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又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卢纶在《塞下曲》中也写道:“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边塞之地,苦寒的同时也有瑰丽壮阔的美景,所以陆游对于霜雪的描绘也特别多。

在陆游汉中诗词中描写“霜雪”的有:《剑南诗稿》卷三《三泉驿舍》中“霜气峭深摧草木,风声浩荡卷郊原”、同卷《嘉川铺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中“肃肃霜飞当十月,离离斗转欲三更”、卷四《金错刀行》中“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卷十四《醉歌》中“雪中会猎南山下,清晓嶙峋玉千尺”、卷十七《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中“飞霜掠面寒指压,一寸赤心惟报国”、卷十九《冬夜闻角声》中“忆昔梁州夜雪深,落梅声里玉关心”、卷三十一《岁暮感怀》中“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汉宫秋·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中“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等诗句及词句。

如今,汉中很难见到陆游当年于诗中所写的“飞霜”“大雪”的天气,更别说“坚冰”“人马仆僵”的景象了。这似乎从一个方面印证着气候专家学者所担忧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观点。

(二)物产方面

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树木繁茂,生态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陆游在汉中诗词中,描写、介绍了南宋时代汉中的动植物资源。

1.动物资源

汉中地区动物资源丰富,“有鸟类239种,隶属17目,43科;兽类有71种,隶属7目,24科。……有两栖类12种,爬行类22种,鱼类109种。”从陆游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汉中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如他经常提到“梁州猎火满秋山”(《追感梁益旧游有作》)——打猎。陆游曾猎获过很多野生动物,主要有虎、狐、兔、熊。除此之外,汉中的蝉也是他追怀往昔的诗学意象。

(1)虎。陆游在作品中多次提到“射虎”一事,如在《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即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一诗中写道:“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嘑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文人写诗不免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但从陆游众多的“射虎”作品来看,当时汉中有虎是确定无疑的。分布在我国的虎主要有四种: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和孟加拉虎。其中华南虎曾广泛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陕南等广大地区,现在濒临灭绝。陆游作品中提到的想必就是现已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华南虎了。

(2)狐、兔。陆游汉中诗词中也常常提起“击兔伐狐”事,如《剑南诗稿》卷十《风顺,舟行甚疾,戏书》中云:“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伐狐穷岁年。”又如卷十一《鹅湖夜坐书怀》中云:“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又如卷二十一《和周元吉右司过弊居追怀南郑相从之作》中云:“阅兵金鼓震河渭,纵猎狐兔平山丘。”又如卷六十《感昔》中云“结阵弓刀边垒去,挂鞍狐兔猎场归。”诗人和将士们一起猎狐捕兔,常常满载而归。

(3)熊。陆游有五首诗涉及熊。《剑南诗稿》卷四《闻虏乱有感》中有云:“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出驰猎常半酣。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卷十五《秋雨渐凉有怀兴元》中有云:“遥知南郑风霜早,已有寒熊犯猎场。”卷十七《独酌有怀南郑》中有云:“秋风逐虎花叱拨,夜雪射熊金仆姑。”卷二十八《初冬至近村》中有云:“沮水忆浮马,嶓山思射熊。”卷三十七《感旧》中有云:“霜郊熊扑树,雪路马蒙毡。”据这五首诗可知,陆游在汉中时,不仅射虎而且猎熊,且当时狗熊的数量还不少呢!

(4)蝉。对于汉中的蝉,陆游记载得不多。最著名的一首诗应当是《剑南诗稿》卷十三中的《闻蝉思南郑》,诗云:“昔在南郑时,送客褒谷口,金羁叱拨驹,玉碗蒲萄酒。醉归涉漾水,鸣蝉在高柳。回鞭指秦中,所惧壮心负。人生岂易料,蹭蹬十年后,蝉声恍如昔,而我已白首。”此外卷二十四《蓬莱馆午憩》一诗中有云:“驿门系马听蝉吟,翻动平生万里心。”当年汉中的鸣蝉定是给陆游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他每每听见蝉鸣就不自觉地忆起在汉中的岁月。

2.植物资源

陆游汉中诗词中提到的植物资源主要有麦、桑、苜蓿、梨、菊、茶等。

(1)麦、桑。陆游一踏入南郑,就有《山南行》诗云:“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十一月时,他在赴成都途中写下《予行蜀汉间,道出谭毒关下,每憩罗汉院山光轩;今复过之,怅然有感》一诗,诗中有云:“麦陇雪苗寒剡剡,柘林风叶暮飕飕。”据此可知,当时的汉中已大面积种植冬小麦了。

汉中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故乡,自古就是“桑蚕之地”,故植桑的传统由来已久。向前追溯,唐代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一诗中有云:“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薛逢《题独孤处士村居》描写汉中农村桑树环绕的景象时云:“林峦当户茑萝暗,桑柘绕村姜芋肥。”可见,唐宋时期,汉中的桑树种植很普遍。

(2)苜蓿。陆游《山南行》诗云:“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陕西通志》中这样记载苜蓿:“味苦,平,无毒。陶隐居云:长安中有苜蓿园。唐李白诗云:‘天马常衔苜蓿花’,是此陕西甚多。饲牛马,嫩时人兼食之。微甘淡,不可多食。利大小肠。有宿根,刈讫又生。”现今的汉中仍处处可见苜蓿。

(3)梨、菊。陆游在《剑南诗稿》卷六十六《梨花》中写道:“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卷三十二《春晚怀山南》中又写道:“梨花堆雪柳吹绵,常记梁州古驿前。”梨花通常在春天开放,按时间来算,陆游在汉中时正赶上梨花盛开的时节,眼前的美景让诗人惊艳。正因如此,在离开后,陆游常常怀念汉中的梨花。

诗人在卷五十四《重九无菊有感》中云:“重阳未见一枝菊,它日菊开生我愁。高兴亭中香满把,令人北望忆梁州。”重阳赏菊的习俗由来已久,自古有之。当诗人在重阳节没看到菊花时,不禁开始怀念汉中的漫野菊花了。梨花胜雪,秋菊溢香,空气中时时弥漫着花香的汉中怎能不让陆游留恋追怀!

(4)茶。陆游在《剑南诗稿》卷六十六《梨花》中写道:“征西幕府煎茶地,一幅边鸾画折枝。”历史上,汉中是著名的茶区,汉中的绿茶曾是贡茶。如今汉中茶叶主要有汉水银梭、宁强雀舌、秦巴雾毫、午子仙毫、定军茗眉等十八个知名品种。

三、民风民俗

陆游汉中诗词中体现出的汉中风俗主要包括民风和民俗两方面。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一)民风

陆游在《剑南诗稿》卷三《山南行》中有“地近函秦气俗豪”一诗句。汉中地区人民质朴淳厚,是地方文献所公认的。例如,《陕西通志》中这样记载汉中的风俗:“风气强梁。其民质直,士风朴厚,有先民之风。”《汉中地区志》中则这样记载:“汉中自古民俗淳朴,人民勤劳,热情好客。”

陆游在《剑南诗稿》卷七十六《顷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赋》有云:“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汉中,本属蜀,很多方面都和四川类似,语言习惯上夹杂蜀音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是这首诗中,陆游又云:“种畲多菽粟,艺木杂松楠。妇汲惟陶器,民居半草庵。”可知,汉中当时农作物以豆类和谷子为主,树木时见松、楠,妇女用陶器汲水,居民住在茅草屋。岑参在《汉上题韦氏庄》中有“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的诗句,也是描写汉中地区茅屋住宅的。由此推测,修建简单的茅草屋应该是当时汉中地区的一个风俗。这或许与汉中的自然条件有关。汉中地区多雨潮湿,茅草吸水性好,正是盖房子的理想材料。

(二)民俗

陆游汉中诗词中体现出了汉中地区人民喜玩秋千、蹴鞠的民俗特点。如《剑南诗稿》卷三《金牛道中遇寒食》中有句云:“画柱彩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寒食节的时候,大家衣着光鲜,结伴荡秋千。卷七十四《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中有云:“梁州陌上女成群,铜绿春衫罨画裙。相唤游家园里去,秋千高挂欲侵云。”卷十一《园中杂书》自注云:“山南秋千最盛,巷陌处处有之。”

关于秋千和蹴鞠的诗句还有:

卷三《山南行》:“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

卷三十七《春晚感事》:“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卷三十七《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

据钱锺书先生考证:“每年春天,从寒食清明节起,开始玩这两种游戏,这是极古的风俗。”

除了秋千、蹴鞠,当时人们还喜放风筝。陆游在《南郑马上做》一诗中写道:“迷空游絮凭陵去,曳线飞鸢跋扈鸣。”现今汉中地区的人们时常放风筝,但是秋千和蹴鞠的游戏或不多见、或已绝迹了。

此外,“寒食后第二日就是清明,清明扫墓的习俗在宋代继续盛行。”针对这一习俗,陆游有诗记载云:“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可见,当时人们有清明节祭祀诸葛亮的习俗。现如今,随着休闲娱乐、时尚和古俗的兴起与复归,每年清明前后,人们争先前往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去瞻仰祭祀诸葛亮。

综上所述,陆游在其“汉中诗词”中满怀真情与深情地描写和追忆了汉中的山川地貌、气候物产、民风民俗。这些诗词不仅真实地记录下了陆游从军南郑时情感历程,而且成为认识南宋时代汉中生态环境的最好文献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