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文化研究:流域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汉水文化研究:流域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汉水流域基层图书馆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通过对汉水流域17个县级基层图书馆的调查显示,汉水流域县级图书馆的服务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常规服务,没有开展对文献信息的深加工及个性服务。因而,及时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汉水流域地方文献和史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汉水文化研究:流域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1]

刘 莉

地方文献是某一特定地区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能够直接、真实地反映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资料来源。地方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将有助于积累和保护一大批珍贵的地方史料,建立地方文献基础资料库,为科研事业提供帮助。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资源,将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的基本情况

汉水又称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300平方米,跨甘、陕、川、豫、鄂5省79个县市,汉水流域有6座历史文化名城,沿源头到入江口均匀分布,依次是汉中、南阳、襄樊、钟祥随州、武汉,在全国的大江大河中仅次于黄河、长江。汉水流域介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靠近秦岭——淮河这条最重要的自然分界线,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文化和北方黄河流域文化的结合部,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汉水流域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地理单元。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到夏商周三代乃至秦汉以来各朝各代,都有丰富的地下文物出土和文献史籍记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在区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汉水流域丰富的地方文献是汉水流域长期以来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最能够直接、真实地反映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研究汉水流域文化的重要资料来源,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因而加强汉水流域的地方文献建设对于我们进一步保护和发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汉水流域基层图书馆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通过对汉水流域17个县级基层图书馆的调查显示,汉水流域县级图书馆的服务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常规服务,没有开展对文献信息的深加工及个性服务。图书馆经费少,馆舍陈旧,馆藏图书量少,甚至有9所图书馆从2001年以来没有购进过一本新书,而且图书的收藏不完整,地方文献的保存不集中,地域分散、馆藏分散、收藏者分散,没有形成一个涵盖汉水流域历史文化的特色馆藏。因而,及时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汉水流域地方文献和史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的范围和分类

汉水流域地方文献应包括有关汉水流域的一切资料,如地方政治、经济、历史、天文、地理、社会、文化、科学、教育军事边防、民族、宗教、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等,它的承载形式多样,有图书、报刊、古籍、画册、地图、拓片、手稿、图片、照片、影片、音像资料、数据光盘,等等。对于地方文献的分类方法,各地图书馆基于不同的思想,选用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最早对地方文献进行阐述的杜定友先生在他的《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使用》一书中曾提出:“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他以《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初稿》为基础,提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包含了当地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特产等,包括地方史料、人物、出版三个部分。”从而把统一的分类表和地方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出了各地方的文献特点,至今仍被大多数图书馆所采用。本文也拟从地方史料、人物、出版三个方面对汉水流域的地方文献进行分类。

第一,地方史料取决于著作内容的地方特点,反映了一个地区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如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方志类著作、家谱和族谱、地方的公私档案、各类文物古迹资料、地方丛书、墓志、碑刻和拓片等。以汉中为例,历代的府州郡志书就有10余种,县志60余种,还有大量的地方史志类书籍,如《华阳国志》《汉中府志》《汉南续修郡志》《十三州志》《汉中纪闻》《郡国志》《郧台志》《汉中地区志》《汉中地区地理志》、各县县志,等等,除府州厅县志以外还有专志,如《忠武侯祠墓志》《陕西南山谷口考》《褒谷古迹辑略》等,保存了极为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

第二,人物及其著述应包括文集、专著、论文诗歌、信札、日记、奏折、照片以及纪念文字、讣告、哀思录、传记等。汉水流域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就是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文化内涵丰富,《诗经》《楚辞》《尚书》《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水经注》《山海经》等典籍都记载了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等情况。在这片土地上,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先哲在此奋斗跋涉的足迹。众多的历史人物与汉水流域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里有屈原的魂牵梦绕,有李白的“蜀道之难”,有陆游的“铁马秋风”,有米芾的“米家山水”,还有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汉水流域更是两汉、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刘邦崛起汉中,刘秀兴起南阳,诸葛卧龙腾起于襄阳、南阳之间,鞠躬尽瘁于汉中。张骞走出汉中,张衡跨出南阳,王粲求学于襄阳、南阳,随征于汉中,“丝绸之路”“地动仪”和“建安文学”是他们留下的历史丰碑。留下了众多的人物著述如:陆游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诸葛亮隆中对》《出师表》、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等。

第三,地方出版物取决于著者的雕印、出版地点。除正规出版社的出版物外,还要关注地方编印的资料,如年鉴、地方志、内刊、杂志、报纸、文件汇编、研究文集等等。汉水流域包括甘、陕、川、豫、鄂5省79个县市,历史上各地区都曾出版过大量的地方性出版物,但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大多仅限于在本地区流传,对于这些地方性的出版物只能通过各地区图书馆进行收藏。对本地方刻的古书更应注意收藏,收集应从文献的地方性和史料性出发,兼收并藏,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三、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的收集方法

地方文献具有永久的史料保存价值,地方文献的收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也是长期的、大量的工作,收集地方文献的主要方法以下五种:(www.xing528.com)

(1)征集和订购:设专人负责地方文献的征集和订购,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作品展览、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地方文献资料;与汉水流域各主要城市的出版社、史志、宣传、档案馆、图书馆、科研、教育、文化、高校等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及时掌握了解地方文献的出版信息和动态,使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形成网络体系,及时进行收集和订购工作;通过媒体、网络、会议、消息等渠道,及时掌握了解新的研究动态、出版信息、藏书信息等,保证新产生的地方文献收集的及时和完整;此外,还要多留意旧书市场上,发现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及时收购。

(2)呈缴和索取:地方文献中有许多是非正式出版物,形式多样,大多是在本地区相关系统内散发,而且大多一次性刊印或制作,被相关部门收藏,获取的难度很大,因此,应建立地方文献征集机制。在汉水流域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呈报新出版的地方文献,并督促落实,必要时上门开展工作,以确保地方文献收集的完整性。这项工作的完成依靠各地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在与各地图书馆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汉水流域各地区图书馆,将地区间文献资料进行互换和交流,互通有无,一举两得,既保证了图书馆的收藏量,又扩大了信息交流的途径和范围。

(3)复制和再现:有的地方文献是孤本,或数量稀少,或破损不堪,可以采用复制和再现的方法,如摄制照片、显微片、晒蓝图、影抄、誊抄、录音、灌片、幻灯片、扫描等。

(4)捐赠和交换:由于图书馆经费有限,可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动员社会各界捐赠或交换地方文献,以保证收藏的完整性。对在地方文献收集中大力协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予适当的奖励。

(5)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新的信息环境下,网上资源丰富,图书馆可以通过联机检索、网络通讯等技术从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汉水流域地域广泛,实物采集的困难很大,而且费时费力,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收集地方文献提供了新的快捷方便的途径。通过建立协作网络,可定期对网上的汉水流域各地区的网站进行检索和整理,在筛选的基础上对网上资源进行整合加工。

四、地方文献的整理和利用

地方文献收集到后,要及时进行登记、分类、新书可直接编目上架,进入流通。古籍因存留年代久远,多出现破损、污渍或残缺,要进行修复和养护,为减少借阅时出现的磨损和破坏图书现象,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技术,如复制、扫描等方法整理储存文献。通过网络的形式发布信息,供读者检索、查阅、下载,以便用更科学快捷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

地方文献由于流传的范围有限,文献的印刷量一般较少,许多只是一次性出版,使许多地方文献随时间流逝而日益稀少、残破,给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对古代的地方文献尤其是孤本和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古籍进行抢救性整理和校注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汉水流域各地区已经有许多的古籍校注本,还地方文献以原貌,方便了读者,增加了研究参考价值,如《郧台志校注本》《栈云峡雨稿》《褒谷古迹辑略校注》,等等。目前,汉水文化研究中心正在对汉中武侯祠中存有清代的《忠武侯祠墓志》,立项进行校注和整理,完成后,将成为全面研究诸葛亮思想的宝贵史料。

此外,要做好藏与用的关系,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方便读者,提供地方资源文献方面的参考,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为单位和个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参考资料,减少研究人员在查找资料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促进汉水流域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为文献原主和生成单位的服务,由于汉水流域涉及的地区广,分属不同的省市管辖,统一收集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要注重与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的收集和联系的单位、个人保持长期的交流关系,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后续文献和更大范围的文献收集整理工作。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化的时代,地方文献建设与开发要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地方文献信息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检索输出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知识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注释】

[1]该文原载《兰台世界》200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