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分析结果

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分析结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分析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取决于其地方竞争优势,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集群所取得的进展密切相关。然而,从总体上看,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部分产业而言材料费用及其运输费用不再是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也不断降低,所以原料指数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不断减弱。对高科技产业集群而言,技术和人才就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原料”。

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分析结果

2.2 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取决于其地方竞争优势,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集群所取得的进展密切相关(Enright,1996)。波特(1998)曾写道:“在全球化经济中,有些人可能认为区域的作用将会削弱,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相反的一个国家真正的持续的竞争力往往植根于区域之中,来源于集聚于地方的专业化技术、知识、组织和商业竞合网络以及本地的挑剔的消费者。”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依靠“上大项目”拉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在很多地方是行不通的,因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民间资本也稀缺,依靠本地资金是不可能“上大项目”的[2]。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一种跨越式新型工业化实现路径。有证据表明,对欠发达地区来说,集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增强了经济增长能力(Nadvi、Barrientos,2004)。然而,产业集群的发展较少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影响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因素,以此作为制定推动集群发展政策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术界展开了大量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不乏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分析。但与此相关的研究大多局限于静态分析的层面,分析的框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综合考虑产业集群的类型差异。以下笔者将立足于动态分析的角度,主要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两个阶段,综合分析资源、政府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2.2.1 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资源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之间、社会资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替代,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以及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作用将越来越大。

2.2.1.1 自然资源的影响

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表现为区域专业化生产,并且伴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因此,可以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区域专业化生产和区际分工的结果。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3],资源禀赋决定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内容和区际分工格局。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到“导致工业地区性分布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自然条件,如气候和土壤的性质,附近有矿山和采石场,或是水陆交通便利”。凭借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而形成产业集群的例子很多,我国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集群就主要得益于当地的瓷土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对特定集群的存在有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即使在直接作用消失之后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自然资源是某些产业集群(特别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自然资源在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这是因为:①其原料指数较大,如金属矿石;②某些自然资源属于本地原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名贵稀有中药材稀有金属等;③除了运输成本较高外,某些本地原料远距运输较为困难或者不经济,如新鲜蔬菜、水果。根据湖北省经济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业集群有59个,其中70%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如罗田板栗、枝江柑橘潜江水产、应城石膏、鹤峰山野菜随州三里岗香菇英山茶叶、竹山绿松石、通山石材等,都是围绕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4]

其次,自然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按照自然资源的可替代状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替代资源,如木材等各类材料资源;另一类是不可替代资源,如土地、水等基础资源。在一些产业集聚区域不可替代资源短缺问题尤为严重。产业集群形成之初,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供给还比较充沛,对产业集聚影响不大,但随着集群规模不断壮大,进入集聚区域的企业增加,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势必出现短缺,从而成为制约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甚至可能使集群瓦解。例如宁波市象山县爵溪镇号称“中国针织名城”,在2km2多的区域上聚集了400余家针织企业,“彪马”、“小脚板”、“华伦天奴”、“阿迪达斯”、“耐克”、“圣罗兰”等近30个世界名牌都在此加工,2003年全街道的工业总产值为65亿元。爵溪针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其进一步的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印染行业是耗水大户,染1吨布就需要200吨水,爵溪街的企业每天需要用水8万吨以上,而县里的水利局只能提供1万吨。由于水资源奇缺,水的成本由原来的1元多涨到了现在的6~10元[5]

然而,从总体上看,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部分产业而言材料费用及其运输费用不再是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也不断降低,所以原料指数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不断减弱。此外,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可替代性增强,一种资源的缺失可以由另一种资源“补位”,从而外地原料增多,本地原料的比重降低,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进程中,自然资源禀赋并非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是基础性因素。

2.2.1.2 社会资源的影响

社会资源主要包括技术、人才、社会网络、文化及制度等,相对自然资源而言社会资源更加具有无限性,也更加不可量化。但从产业集群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不是关键性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源才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Porter,1990;Saxenian,1994)。实践也告诉我们,产业集群与各种社会资源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互动关系。

(1)技术和人才是产业集群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对高科技产业集群而言,技术和人才就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原料”。通过对国内外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大部分高科技产业集群都与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有密切的联系。硅谷是全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之一,其成功是与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组成的科研体系所提供的科技与人才支持分不开的。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区的龙头,其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作用。另外,北京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直机关、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等的首都效应为集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创造了独特的发展空间。

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来说,技术和人才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一个地区之所以形成某种特定的产业集群,是因为该地具备相关的技术传统,这种技术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许多生产技能、技巧不是通过著书立说来传播的,而是世代相传的行业秘密。例如,温州鹿城鞋业集群的生产技术源远流长,在南宋时就已有皮鞋生产专业户,500多年前的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温州生产的靴鞋就已成为朝廷贡品,此后鞋业的发展虽有反复,但鞋业传统并未中断。其次,技术和人才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其发展过程中多少会遭遇到技术瓶颈,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虽然一般来说传统制造业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但因为其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技术、资金壁垒很低,所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一个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如果创新不足、模仿有余,就会出现简单的重复生产,产品之间没有层次区分,市场无序竞争,甚至形成“柠檬市场”,从而导致集群的最终衰亡。

(2)文化和制度是植根于当地的社会资源,所以相对其他资源来说具有更大的不可复制性,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独特影响和作用是其他资源所不能代替的。一个地区能否形成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速度和发展路径能否有别于其他地区,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地方特色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不同地区之间文化和制度差异的结果。文化和制度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具体表如下:(www.xing528.com)

第一,地方特定的创业文化及制度促进或制约了该地产业集群的形成。衡量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主要指标是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所以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新企业的衍生,亦即创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创业活动主要来自民间,创业力量主要源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个体的创业行为往往受其本身所持有的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模式等思想意识支配,而作为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个体,其思想意识必然受制于社会文化和制度。个体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创业文化氛围熏陶的结果。温州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其非凡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与当地的瓯越文化,特别是永嘉学派所提倡功利、重视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创业活动除了需有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也需有良好的制度作保障。制度在创业活动中至少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制度支持;二是制度保证。制度支持是指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度保证则是指从制度上能够保证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创业利益的有效获取。对像我国这样的经济转型国家来说,制度保证作用尤为重要。制度保证的关键在于保护自由创业和产权,产权作为一种规则,它决定了社会应该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分配,以确保经济活动主体——人、企业具有创造精神,减少浪费和损失,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地方特定的合作精神及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论的观点告诉我们,尽管有选择就会有竞争,但由于系统是诸多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独立于环境的整体,如果一个系统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那么,这个系统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解体。因此,合作和竞争作为系统内部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的辩证统一无疑是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生产系统,也必然是竞争和合作的辩证统一体,而且相对其他组织形式而言,集群更是一个充满合作气息的共同体。所以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是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结果,如果缺少分工协作精神,企业即便在地理上集中,也只是“集而不群”,并最终会因过度竞争而走向衰亡。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固然与客观的市场环境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行为主体的精神气质,正如马凌诺斯基(2001)所言“他们行为上协作的性质是出于社会规则或习惯的结果”。温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各种温州村、浙江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现象的出现,多少都与温州人“抱团打天下”的精神气质有关。

2.2.2 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3类:一是自发形成,二是“自下而上”地培育与发展,三是“自上而下”地规划而发展。这种划分方式主要依据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关于政府对产业集群的作用争论颇多,许多学者认为政府对产业的发展颇有裨益,因为它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升目标产业的竞争力。而另外一些人则坚持“自由市场”观点,认为企业经营之事应交由“看不见的手”来协调。波特(1990)则认为此两者兼有偏颇,两者之中无论缺失哪个都会削弱一个地区的竞争力。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会损害企业的长期经营能力,而无视政府的角色则使它无法发挥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他进一步指出,政府的作用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企业创造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济环境,而不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那么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也是个颇有争论的问题。我们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运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所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政府的作用不可能一概而论,而是因政府的层级、产业集群所处的阶段以及各地特殊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产业集群的形成阶段,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企业衍生。首先,政府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预见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其次,政府还要为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包括一系列政策扶持;再次,政府需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诸如融资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物流仓储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等。

在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政府主要扮演“促进人”的角色。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体现在:①发起或推动网络中介和仲裁服务,例如发起或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参与行业规则、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知识交流场所和机会等;②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和不断升级的氛围,设立和发展促进集群技术研发的竞争项目及计划,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以期攻破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关;③发挥与区外知识、信息交流的促进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提高集群与市场的对接能力,比如邀请技术、管理专家召开讲座和论坛,构建产品展销平台,组织专业招商、招聘洽谈会;④作为区域代理人,实施区域整体营销,构建和维护区域品牌形象;⑤保证产业集群的开放度,降低集群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使企业能够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这是防止集群成为孤立的、内向的系统,保证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

2.2.3 宏观经济环境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产业集群是指众多相关企业在某个区域的集中,反过来讲是一个区域专业于生产某些产品,所以产业集群现象是区域专业化生产并由此而形成区际分工贸易的结果。因此可以说,产业集群现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而出现,伴随着由技术(如交通技术、通讯技术)进步推动区域贸易的繁荣而繁荣。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在工业革命之前,小农经济形态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偶有“剩余物”的交换,也只是近距离的少量交易活动,人类生产的专业分工尚未形成;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个体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然后相同专业的生产者逐步集中到某个区域,并衍生出新的专业生产者,从而使该区域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生产区域,这就是产业集群的雏形。产业集群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则与区际交易成本有关。

区际交易成本大致包含以下3个方面:一是消除和防范交易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机会主义的成本;二是区际贸易壁垒造成的成本;三是产品的运输费用。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既有“自然”的原因,比如交易空间距离和不可编码信息的存在、区际文化差异的存在、通讯技术和交流机制的不完备以及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等都是导致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是由于交易一方有意对另一方加以信息封锁造成的。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防范由此衍生的机会主义,交易者总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花费一定的交易成本。其次,人为设置的区际贸易壁垒亘古有之,在国际贸易中表现为关税进口配额等形式,在国内贸易中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为了突破区际贸易壁垒,交易者需额外支付费用,如产品关税和游说、诉讼费用等等,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交易成本。最后,由于交易双方的空间距离是自然存在的,所以交易者之间的产品传递必然需要一定的运输费用。

区际交易成本的大小与上述自然的、人为的因素直接相关,取决于由这些因素构成的交易环境。从短期来看,这种交易环境相对稳定,由当时的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条件塑造,影响着区际分工贸易格局,也影响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水平和内容,亦即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内容。从长期来看,这种交易环境是不断发展的,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区际交流与合作、商业诚信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等等。随着交易环境的演进,区际分工贸易深化,区域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从而产业集群的总体规模扩张。正如克鲁格曼和藤田昌久等(Krugman,1991;Fujita和Krugman,2000)认为的不断推进的全球化进程提高了地方专业化水平,因为全球化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从而有利于相关企业的集聚以获取地方外部规模经济。

具体来说,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仅需要完善的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更需要良好的社会诚信、和谐、开放等社会软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宏观背景。因此,从宏观、长远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将越来越小,而包括技术和人才、制度与文化在内的社会资源才是影响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的政策会影响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升级;而宏观经济环境则是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因素。据此可以看出,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是多方面、动态变化的,靠简单复制集群模式或依靠单一的工业园区升级为产业集群是不现实的。为了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地方政府需要从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创新体系。同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纵向结合区域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