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及内容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及内容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3.1基本思路图1.1研究逻辑思路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性网络组织,作为混合性组织,就存在“搭便车”、机会主义、路径依赖所造成的锁定效应等潜在风险,要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求助于组织治理,需要依赖于治理机制的优化、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针对集群目标有目的地展开集体行动。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及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基本思路

img2

图1.1 研究逻辑思路

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性网络组织,作为混合性组织,就存在“搭便车”、机会主义、路径依赖所造成的锁定效应等潜在风险,要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求助于组织治理,需要依赖于治理机制的优化、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针对集群目标有目的地展开集体行动。从治理机制、治理结构、治理行动、治理绩效的关系来看,集群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权力关系)构成治理体系的核心网络,正式或非正式的治理机制(制度)构成治理体系的环境要素。治理结构的完善能够促进治理环境的改善,而治理环境的改善又会进一步有利于治理网络的发育成熟,形成“治理网络”与“治理环境”的互动观。“治理网络”与“治理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是“集体行动”,而集体行动的过程和效果直接影响集群治理的绩效。根据以上的逻辑思路(图1.1),本书通过“机制-结构-行动-绩效”的分析路径,主要研究4个方面的内容:代表制度要素的集群治理机制、代表权力关系的集群治理结构、代表行动要素的集群集体行动以及集群治理绩效的决定与评价。

1.3.2 主要内容

本书对集群治理的内涵、动因、主体、目标、逻辑、机制、结构、行动、绩效进行系统的理论探索,以求更充分地揭示集群治理的特定范畴和内在规律。根据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阐述产业集群治理的内涵、动因、主体、目标、边界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集群治理逻辑及机制,建立集群治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二是基于权力和权力分配属性的集群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演进;三是产业集群治理的集体行动体系;四是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决定及评价。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治理的基本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书一共分为8个章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图1.2)。

第1章阐述全书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产业集群有关的理论进行综述和简要评价,并介绍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2章首先分析产业集群的中间性组织特性和网络组织特性,为后续概念的界定和内容分析提供组织类型界定的基础;其次,结合有关“治理”的基础理论,重新界定和分析集群治理的概念和内涵,并阐述集群治理与网络治理、价值链治理概念的区别;再次,分析集群治理的动因、主体和目标;最后,建立集群治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总体结构模型,为全书的展开提供一个全局性的逻辑思路。(www.xing528.com)

第3章在Johanson和Mattsson(1987)建立的关于网络形态与互动关系的JM模型和孙国强的网络治理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集群治理的基础——集群剩余,探讨集群治理的内在逻辑,并简要阐述作为治理逻辑约束变量的集群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最后,从逻辑扩展的角度建立本书关于集群治理研究的分析框架。

img3

图1.2 研究主要内容

第4章指出产业集群治理的目标在于增加集群剩余,提升整体竞争力,这就必然涉及到集群剩余的索取、控制及分配问题,其中的决定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集群剩余的规模;二是集群网络中各个治理主体获取集群剩余能力的大小。而二者都与集群治理主体在集群网络权力关系中的权力序阶也即权力比例结构或权力关系有关。本章首先重新界定集群治理结构的内涵,提出集群网络权力的概念,揭示集群网络权力的来源、表现和特点,从网络权力关系差异的角度划分不同类型的集群治理模式,并分析集群网络权力关系的配置与演进规律;最后阐述集群网络权力关系对集群剩余分配的影响,并采用基于夏普利值所建立的模型分析集群剩余分配合理化的方法。

第5章将产业集群治理行动定义为旨在建立和维护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集群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首先对产业集群集体行动的类型进行划分,系统归纳影响集群集体行动的因素(包括领导型企业、社会资本、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代理机构、地方政府行为、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等),并以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其次,基于异质性偏好的假设,通过建立一个领导-追随者模型,结合声誉机制要素,以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对欧盟反倾销诉讼行动为例,分析集群集体行动的实现条件。

第6章首先,将产业集群治理绩效划分为产出绩效和过程绩效两个部分,提出集群治理力的概念,并指出集群治理的产出绩效与竞争力对应,过程绩效与治理力对应;其次,分析投入要素、机制要素、结构要素、环境要素等对集群治理绩效的影响,以及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于竞争力和治理力的差异而导致的集群治理绩效的变化规律;最后,从产出绩效(竞争力)和过程绩效(治理力)两个维度,建立涵盖44个指标的集群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以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第7章立足于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产业集群治理也存在失灵问题,包括治理机制的不确定、治理结构的不均衡、集体行动的困境、共同治理的低效率,等等,在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集群治理的绩效。从治理层面考虑,从集群企业治理、行业协会治理和地方政府治理3个维度提出了推进中国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8章主要对全书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指出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