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延安文学研究在崛起
袁盛勇
我是2001年开始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至今整整十年了,这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延安文学研究在这新世纪的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而且,这个十年的延安文学研究,也已经突破了延安文学研究本身的限制,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深入认知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近几年延安文学研究其实成了一个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性话题之一,已经可以看到的相关博士论文就不下十余部,一些比我更年轻的学者和朋友都很乐意在这个领域贡献自己的激情和才智。我以为,这是很难得的,而且值得思考:为什么延安文学或延安文艺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研究对象具有如此大的学术召唤力?它的魅力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此种富有学术魅力的召唤,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更为深入的清理和研究?
记得2006年,我应上海《学术月刊》之邀策划并主持过一个专题讨论,题为《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集中刊发了三篇文章: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的《延安文学有重新加以研究的必要》、朱鸿召先生的《重新厘定延安文学传统》以及我的《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后来,这个专题中的主要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反思与重启”,这是我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当时跟一些前辈学者和朋友在讨论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新的延安文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反思之上,新的延安文学研究应该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重新启动。其实,新的延安文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就已开始,而到21世纪之初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作为一种学术行为的自觉,我们以为有加以明确提出的必要,所以就有了上述这个专题讨论的发生。我以为,新的延安文学研究不论在起点上,还是在境界上,也不论是在史料的整理上,还是在史识的论证上,确实应该走得更加沉稳、自信,也应该飞得更高、更远。延安文学在整体上自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人文肌理和历史品格,它是一个复杂化的存在,人们应该在新的历史与文化条件下直面与重写它的复杂性。而且在我看来,研究者只要采用了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复杂的而非简单的研究方法和眼光来观照延安文学,把延安文学的种种复杂性弄清楚了,那么,他就不仅可能而且必然会取得更为深入和为学界所认可的新成就。(www.xing528.com)
延安文学研究新气象的出现和渐次形成,应该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学术积累和发展过程,是一些内外因素或主客观因素多方面促成的结果,但是,它的直接原因在于一批年轻学人的迅速出现和成长,他们中不少人把博士论文的选题敏锐地限定在延安文学研究领域,而另外一些学者在进行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时,也往往不断驻足于此。这样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界终于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它们所内涵的创造性品格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其对于以往研究成果的超越性也就值得肯定,新的延安文学研究也就日渐形成和崛起了。在这崛起中,延安文学的种种复杂性因素得到了不少新生代学人的揭示:有的学者更多地揭示了延安文学的体制化,有的更多关注了延安文学的民间化,有的对延安文学所蕴涵的革命伦理作了较为细致的阐释,有的对延安文学的文艺、美学观念的演进作了整体性考察,有的对延安文学的传播和接受作了一番较为全面的梳理,有的对延安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现象,比如鲁迅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的直面延安文学作品本身,对其作了种种富有历史、人文和美学意味的细读,有的从中国现代文化和意识形态嬗变的角度总体性地探讨了延安文学的复杂化形成,而延安文人可歌可叹的心路历程及其命运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贵的是,这些研究者大多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或层面揭示延安文学,接近或部分地还原延安文学的历史真相,努力寻求并揭示延安文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本体属性及其复杂化内涵。
如上所述,新的延安文学研究一方面正在崛起,出现了一些为人称道的成果,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另一方面,它还只是刚刚起了个头,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细细清理和研究,也需要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拓展新的视野,比如抗战时期延安与重庆双城文学的比较研究就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新课题。如果在研究中把延安文学这样的老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人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国研究界的水平也就肯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延安文学研究新成果的出现,并不能简单体现在量的积累上,而应该注重内在学术含量的打造和提升,惟其如此,新的延安文学研究的崛起和深入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当代中国文化和学术所能达到的深度。不知是否可以说,延安文学研究领域富有文化智慧的每一次推进,既是当代中国文化氛围趋向民主和自由的表现之一,也是体现了一种政治主体在历史、文学和文化领域的自信,假如没有一种直面历史、文学和文化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就永远会处在一种蜷缩的状态,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自信和沛然之气不是装出来的,而应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一个民族和国家要想可持续性地产出富有原创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首先应该具有一种大度的包容,而且此种包容倘若仅仅体现在伪善的漂亮口号上,那是毫无价值的,它应该在一些制度上体现出来,并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所以,延安文学与文化研究在新世纪以来能够得以较为深入的展开,并且崛起在世人面前,真是幸莫大焉,而新的延安文学与文化研究能够在未来得以持续开展,也是可以乐观期待的吧。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