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通知》的指导下,各高校对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如学校领导及老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实践的流于形式;教育模式单一导致效果不明显;教学覆盖面、课时数量被严重压缩;授课教师因备课、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原因产生畏难情绪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创新形式,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实效的实践与探索

李秀娟 吴松强 王 丹[1]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宗旨,我校有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高育人实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育人 实效

一、探索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背景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通知》的指导下,各高校对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如学校领导及老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实践的流于形式;教育模式单一导致效果不明显;教学覆盖面、课时数量被严重压缩;授课教师因备课、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原因产生畏难情绪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由此,如何真正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凸显其全面素质培养的功能,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落到实处仍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本着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宗旨,以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健全教育体制为着力点,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高育人实效为目标,学校大力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改革。从教育目标设定到教学运行模式的设计,充分重视发挥教育教学中各要素的作用,通过长期的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运作良好有效的教育机制,切实发挥形势与政策课主渠道、主阵地的功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最佳效果,而实效性则贯穿始终。

二、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授课师资、教学评价及教学管理等多个维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构架进行了重塑与构建。

(一)教学模式多样化,三管齐下,增强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

为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学校积极进行探索、改革、创新,摒弃了“你讲我听的填鸭灌输式”教学模式,建构了“你列我选的互动交流式”教学模式,注重挖掘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性,根据主题特性,进行灵活选择,三管齐下,确保实效。

(1)专题讲授型教学模式。对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实行专题讲授模式,由学校统一确定主题、统一安排师资、统一教学管理。如就“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问题,开展专题讲授型的形势与政策教学。

(2)菜单选学型教学模式。以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依据,教师根据专业专长,开列不同主题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菜单;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菜单中自己关注和喜欢的教育主题。如开设“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干部”的教育主题,供全校学生骨干及学生社团负责人选学。

(3)主题实践型教学模式。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如建国六十周年、上海世博会、反邪教宣传教育等)为契机,学校确定主题,学院依据自身特色和实际,自主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活动注重实践导向,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班会、组织生活会、志愿者服务等有机结合,形式灵活、载体多样,真正达到教育实效。

(二)教学内容科学化,统筹设计,增强教育教学工作吸引力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学校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中,注重“三结合”、“三贴近”,积极构建科学化的教学内容体系,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三结合”,即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依据,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与学校要求相结合、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教学内容紧扣教育部教学要点中所涵盖的时事热点,并结合本校自身特色、热点或发展需求,以学生关注点及对知识的需求为出发点,力争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关心、投身于学校发展,满足学生的各项实际需求。

“三贴近”,即教学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关注热点,确定教育主题,做到授课内容有的放矢。通过教师按专长开讲、学生按兴趣选学,把我们想说的与学生想听的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在进行政治导向、价值塑造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乐学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授课师资多元化,四位一体,丰富教育教学工作主体资源

组建教学师资库,强调师资来源多元化,建立“四位一体”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体系:一是以理论课教师为骨干,选拔一批高水平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二是以学生辅导员为主体,一大批讲师以上的“有资历、有能力、有专长、有兴趣”的学生辅导员承担了主要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三是以管理干部、专业教师为后盾,积极发动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校党委常委和院系党委(总支)书记、相关学科专业教师特别是名教师承担一定教学任务;以校外人士为补充,根据需要聘请地方党政负责同志、知名学者专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www.xing528.com)

师资来源广泛、多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工作主体资源,而且老师们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及社会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主题教学内容,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

(四)教学评价多维度,双向互动,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科学性

建立基于学生和教师双方主体的双向、多维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课程设计的科学化水平。

(1)学生评价反馈机制。每学期课程结束后,教研室针对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效果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全面反馈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安排合理化。调查结果与教师见面,帮助其明确提高和改进方向。

(2)教师双向听课制度。实行学习型和评价型双向听课制度:通过学习型听课即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授课任务的教师旁听其他教师授课,促进授课教师积极查找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通过评价型听课即各学院党委(总支)副书记、学生工作部负责人旁听形势与政策课,帮助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出对课程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建议。

(五)教学管理规范化,明章建制,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性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教育教学的秩序,增强教育实效。

(1)组织机构完备。成立了华东政法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工部、政治理论部、宣传部、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挂靠党委学工部,负责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安排及组织集体备课等教学管理事务

(2)经费保障到位。充分考虑形势与政策课程变化快、难度大、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对授课教师单列计算工作量,课酬给以适当倾斜,按照新开课程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给予课时津贴。

(3)课程设置合理。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的要求,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每个专业非毕业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设计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分共享的机制,将形势与政策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延伸成两部分,共计2学分。理论教学每个学期开展两次,每学年全校统一考核一次,三年共计1学分。实践延伸部分学生可选择在大一至大三阶段开展一次,计1学分。

(4)过程管理规范。建立网上选课制度,学生根据教师开列课程菜单网上选课,确保公正性;建立学生考勤制度,将考勤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折算后计入考核成绩,保证课程覆盖率及学生参与度;建立授课培训制度,邀请政治理论部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保证课程质量;建立师资流动制度,每年选拔优秀教师纳入师资库,而教学效果反馈不佳的教师则不再安排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5)课程考核严格。理论教学环节实行学年考核制,考核工作由教研室统一安排,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归档。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记入学生成绩单。不合格者,第四学年必须补修和补考,合格后方可毕业。实践延伸环节要求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开展一次实践延伸课,或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地方民情、社情等方面进行为期两周以上的社会调查,或持《社会实践经历卡》在与社情民情关联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两周以上的带社会调查主题的见习,并撰写调查报告。该环节以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情况及对调查报告的相关评价作为考核结果。

三、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育人实效的体会

如何在大学生中更好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切实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创新形式,深挖内涵,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实效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实现“三个统一”。

(1)教育目标上,实现教育性与实效性统一。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强大的信息量和正当性,但也具有外部性和一定枯燥性。如何被学生消化吸收,切实内化为自身政治修养和行为准则,在教育过程中取得实效,是进一步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难点。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深化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载体,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增强教育的说理性;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性,提供更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价值认知和内化。

(2)课程定位上,坚持系统性与针对性统一。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课程,从规范化的角度出发,在课程定位上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然而,在服从课程性质和体系要求的基本前提下,更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把握社会热点脉搏,突出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有针对性的编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活动。

(3)教学功能上,做到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如果说政治理论课教育实现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观察分析问题科学方法的教学功能,那么形势与政策教育则要实现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识社会问题和现象的教学功能。因此,知识传授是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形势与政策教育需要注意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性,不忘思想性。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把握形势的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注释】

[1]李秀娟,女,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吴松强,男,华东政法大学德育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王丹,女,华东政法大学德育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