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辉祥[1]
摘 要:近些年来,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探索高校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教学,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等形式,了解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 形势与政策 问题 对策
形势与政策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否有效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关系到大学生能否科学、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结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与学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等形式,了解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一、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为了引导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国情、民情、社情,党中央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应运而生。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各自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普遍起步晚,经验不足,再加之课程本身信息量大、更新和传递速度特别快等特点,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各高校虽然加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但课程设置并没有完全到位,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片面地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让学生一般性地了解国内外时事,可有可无;部分老师对形势与政策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几门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不深,认为这门课可以通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去传达,或者可以通过学生工作渠道、主题班会等形式来进行,导致上课质量和上课时间、场地都难以保证。
学生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在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识上,45.16%的学生认为其重要性一般,25.81%的学生持不重要和无所谓态度。在该课程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上,尚有25.81%的学生完全不清楚其性质,只有41.94%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功能认识清楚。显然,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尚需提高学生对于该学科的重视程度,提高对该课程性质和功能上的认识。认清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功能,是学生了解国家政策,认清时事格局,明确政治立场的先决条件。认清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功能,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政策,逐步提高正确分析和判断国内外时事政治的能力,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2.教学内容时效性不强,未能足够激起学生兴趣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即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形势教育和热点问题剖析。可以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信息量相当大,更新和传播速度相当快。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然而,调查中有半数同学反映学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滞后于热点时事和形势,时效性不强。关于教学效果,认为效果一般和没有效果的分别为38.71%和19.35%,有41.94%学生认为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存在问题最严重的是教学内容方面,认为每次课的内容联系较少没有连贯性。而授课老师在接受采访中多数表示,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内容都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教师授课的出发点和学生的听课反应没有能够达成一致,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匮乏,不利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认真开展。
3.课程设置不大合理,教学时间有待规范
由于各种原因,形势与政策课程难以编撰统一教材,教学时间也“灵活机动”地安排在某周三下午或晚上,然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
部分授课老师表示,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多数以专题讲座形式为主,实行学分制,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比较好的尝试。只是由于这门课程没有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考虑课程开设先后顺序的合理性,各课次之间没有有序衔接。授课教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形势性和时效性特点,教材编写非常困难。由于教材的缺失,各位授课老师只能靠自己对信息的积累收集,整合成讲课内容。部分高校虽有统一的主题,由于授课教师的理解不同,授课内容也不一样,授课效果也可能不一样,形势与政策课的受重视程度则可能会大打折扣,也模糊了学生对该课程性质、功能以及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由于各种的原因,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被“灵活机动”地安排在正常课表教学时间之外的某个下午或晚上进行。然而,这个下午和晚上是学校师生最忙碌的时间,因此,在这个时间举办形势与政策课这样一门必修课,不管是从教学效果还是从现实可能性来讲,都有待商榷。
4.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自学意识不强
各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上多数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结合现代化多媒体平台(PPT、视频、图片等)的使用,摆脱了传统的“一本讲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了一定进步。但是由于没有周密的计划和系统地安排,随意性和变动性太大,时而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比较单调。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时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将理论授课单元和实践延伸单元相结合,搞活理论授课单元的教学方式,除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可以适当引入时事报告会、电视教学、网络教学、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真自学《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其他时事辅导资料,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效性,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5.师资队伍中缺乏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
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每次讲座内容和PPT都由社科部(或政治理论教学部)一两位骨干教师和几位辅导员来共同完成。由于这些老师自身所担任的课时较多,平时工作较忙,再加之形势与政策课所涉及的领域宽、跨度大,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所以备课的难度、工作量都相当之大。目前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教师主要为社科部(或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和辅导员,加上部分从事学生工作的中层领导干部。由于每次讲座前缺乏对师资队伍的集中培训、统一备课,再加之授课领导和教师工作、时间的关系,使得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随意性较大,难以很好地保证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国际上重大事件的认识。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力量满意度不高,非常满意者仅为22. 58%,一般满意者为51.61%。
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的对策
1.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中去,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www.xing528.com)
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内容相当庞杂,涉及面相当广,工作难度相当大,要组织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学校领导对各部门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从性质上来说,形势与政策课属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涉及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政治理论部的工作职能。作为一门课程,它又与教务处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教学经费的划拨、教学设备的购置则需要财务部门的全面配合。师资的培训又由人事处统一规划。然而,各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和管理现在主要由党委学工部或党委宣传部牵头,社科部也做了大量工作,其他部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要改变这种状况,从校领导到相关部门(尤其是教务部门),再到任课教师和上课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价值。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学工部负责教学组织和考核,宣传部、人事处、政治理论部负责师资队伍的培训,教务处负责教学排课计划的制订,辅导员协助参与教学工作管理的机制,齐心协力把形势与政策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形势教育和热点问题分析中,大学生往往更关注国际局势变化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专题讲座中重点讲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将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形势教育渗透到“热点”和“焦点”中去,在讲解中既注重政治性,又注重针对性和现实性,帮助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形势,在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明确立场,逐渐培养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各高校主要选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由几位思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集中备课,然后将相关材料和PPT发给授课教师学习,任课教师向学生作详细讲解。专题讲座的优点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在于师生互动不够,多数停留于单向灌输,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相关材料和PPT进行精心加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努力讲授学生在报纸、电视、广播中得不到的东西,认真组织语言,力求简洁、准确、有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结合形势的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开设形势报告会,考虑到各学校报告厅的现实条件和学生规模,建议学校可以采用主会场和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最高层次的教育资源,增强报告会的实效。
注重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逐步培育校园文化载体。目前,各高校已经为大学生订阅了《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同时建议学生食堂的电视在相关时段适时调至整点新闻、《新闻30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使学生能全方位、多途径地了解和掌握形势和政策,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培育和发挥校园文化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作用,利用校内刊物、报纸、宣传橱窗等加强形势与政策宣传,增加教育点,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强化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渗透性,为大学生关心和学习形势与政策营造更好的环境。
3.解决课时安排问题,完善考评机制
教育部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作了明确的要求。《通知》第3条规定:“要以规范化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根据课程要求,多数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分为两块进行:一块是教学单元,即每学期集中进行两至三次专题讲座;第二块是实践单元,由学生在大一至大三阶段任选 1次,在学工部或团委或二级学院指派的专职或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地方民情、社情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为期两周以上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应该说这两块单元的设计很好,既体现理论性,又体现实践性。现在的问题是,第二块工作在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的支持下开展得有声有色,而第一块即教学单元版块则因各种现实原因实效性不甚理想。因此,必须给形势与政策课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预留出一定时间,排入大学生的正式课表,以确保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目前,相当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还没有纳入公共课程计划。考试形式是由宣传部或学工部等部门统一实施,考核的方式多为每年度让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学后感想的论文。我们认为,这种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应将该课程的考核定为考查课,由主讲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进行考查。原则上简便易行、容易操作、不增加学生负担,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但是考核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可以将开卷考试考查基本形势和基本理论、课后撰写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总评成绩由主讲教师或辅导员根据平时成绩、开卷考试卷面成绩、论文或调研报告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成绩纳入学生的学年考评成绩统一管理,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统一查阅,以增强该课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4.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形势与政策课所涉及的领域广、跨度大,融合了多门学科,对任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要求颇高。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的关键。
首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中坚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具备了较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着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理论知识。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析和回答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复杂多变的形势揭示事物的本质。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其次,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作用,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指导。辅导员跟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最了解,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可更方便地组织学生看录像、听讲座、听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但是由于辅导员大多忙于学生事务,平时学习的时间较少,政治理论水平有待加强。所以,发挥辅导员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同时,要做好辅导员的培训和辅导工作。定期选派辅导员参加各种类型形势与政策课程培训,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聆听专家学者讲座,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最新动态;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过程也是一次相互学习的过程,大家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进行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听取思政课骨干教师的观摩学习,课后及时讨论评课,通过听和评,提高辅导员的教学能力。
再次,发挥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主导作用,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权威性。党政领导干部宏观感强,站得高、看得远,对形势和政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专家学者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占有最翔实、第一手的材料,站在学术问题的最前沿。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可以将社会的主流观念、前沿观念通过形势与政策课传递给大学生,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权威性。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Z].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Z].
[3]易敬源.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
[4]罗海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1].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5]陈玉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
【注释】
[1]李辉祥,男,华东政法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