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块旨在带领学习者解读漫画这一大众喜爱的传媒形式,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能更好地解读和创作漫画作品。通过一项题为“环境和我——妙笔绘漫画”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习者媒介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即意识到所有媒介信息都是人为加工的结果,它并不提供外部客观世界的简单映像。同时,在绘制漫画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相关经历来帮助确定漫画主题,通过观摩他人作品来启发自身的创作灵感,最后通过创作带有浓厚个人感情色彩的漫画作品来体会媒介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如何影响媒体作品最终效果的。表6.1描述了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框架。
表6.1 “环境和我——妙笔绘漫画”教学内容框架
续 表
续 表
6.1.1 步骤一:漫话“漫画”
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经典漫画作品的图片或书籍(纸质版本或电子版本);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邀请学生们回忆自身的漫画阅读和漫画创作经历(如果个别同学有的话),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分享各自的阅读和创作体会,包括在特定的漫画作品中指认人物形象、图画背景、文字类型以及画格之间的过渡类型等,以此来熟悉漫画的语言;最后,教师介绍漫画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概念及主要构成要素等。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1991)的定义,漫画是指一种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此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7)的定义,“漫画”是一种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之恺先生认为,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它是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丰子恺,1943)。
漫画作品的基本单元称之为“画格”,它是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框框,漫画作品的内容表现于其中。漫画中的画格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其规格一般视创作者的个人偏好而定。漫画作品既可以是单一的画格,如报纸上经常出现的政治漫画、生活漫画等,也可以是一系列画格的组合,称之为漫画连环画和漫画书。
无论是单一画格,还是由一系列画格组成的漫画作品,它们都有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那就是人物形象、图画背景和文字(McCloud,2000)。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是漫画的灵魂,图画背景是漫画必不可少的配角,文字虽然不是漫画所必需的,但有时是重要的补充。漫画中常用的文字类型包括三种,即对话、独白和旁白。对话指的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形象之间的沟通内容的描述;独白指的是对单个人物形象的内心想法的描述;而旁白是作者对故事情境的必要补充或说明,比如描述时间/地点的变化、描述故事中发出的一些声音,或者人物之间的关系或故事背景介绍等。
相比较单幅的漫画作品,一系列画面组合的漫画作品在故事情节的表现上更为复杂些,其中的每一幅画面被称之为画格,而画格和画格有一定的延续性,其中的过渡方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从时间到时间的过渡,例如,同一个人物形象从闭眼到睁眼的两种状态转换;(2)从动作到动作的过渡,例如,同一个人物形象打球时的前后两个动作转换;(3)从对象到对象的过渡,例如,从人物形象甲转向人物形象乙的转换;(4)从场景到场景的过渡,例如,从描述十年前的某一场景向描述十年后的某一场景的转换;(5)从视角到视角的过渡,例如,从屋里场景向屋外场景的转换;以及(6)无关联的过渡,即在两个毫无逻辑关系的两个画格之间的转换,例如一个画格描述的是森林里的场景,另一个画格描述的是海底世界的鱼群等。
漫画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高级语言。漫画家们通过塑造特定的角色以及赋予他(们)一定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周遭环境来传递他们希望与他人共鸣的一种情感。因此,学会欣赏漫画是理解漫画作品和创作漫画作品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就准备好的漫画作品组织学生开展接下来要进行的“漫画赏析”活动。
6.1.2 步骤二:欣赏漫画作品
表6.2展现了历届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中的一些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来做漫画赏析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利用“漫画赏析工具”(表6.3)来学习如何更好地来解读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漫画作品。每欣赏一幅漫画作品,教师邀请班里每一位同学回答“漫画赏析工具”提及的六个问题,等同学们都回答完毕后,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回答,并将全班同学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统计起来,做成一张“全班回答”统计表(表6.4)供同学们思考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可以发现:(1)不同的漫画阅读者在阅读同一幅漫画作品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2)漫画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中有一些特别的技巧或设计。
表6.2 漫画作品范例
续 表
续 表
表6.3 漫画赏析工具(www.xing528.com)
表6.4 “漫画赏析”的全班统计表
6.1.3 步骤三:创作漫画作品
教师安排学生们采用个人或两人一组的方式(学生可自选)进行创作漫画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漫画创作活动:
1.首先,教师邀请学生们围绕环境保护主题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将回忆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故事片断用纸笔记录下来,以便为漫画构思做准备。
2.在回忆活动的基础上,(a)选择独立绘制漫画的同学自己决定漫画主题故事;(b)选择小组作业的同学彼此分享各自的回忆,然后双方协商漫画主题故事;(c)构思漫画故事,将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记录下来。
3.在构思活动的基础上,(a)准备绘制漫画的工具(纸、笔、尺子、橡皮、颜料盒等);(b)选择独立绘制漫画的同学自己决定漫画布局、风格等;(c)选择小组作业的同学双方协商漫画布局、风格等。
4.基于以上的前期准备活动,教师就可以邀请学生们在给定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完成漫画创作活动。
美国著名的漫画家Scott McCloud(2006)曾经说过,创作漫画时,有两种工具是绝对不能少的,第一种工具是你的思想,第二种工具是你的双手。由此可见,创作者的思想是漫画作品的灵魂所在,但凡优秀的漫画作品,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必定是作品的构思,其背后反映出的就是创作者的思想,而创作者的思想的形成又是和他/她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感悟密切相关的,毫不夸张地说,伟大的漫画家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和能勘察人心的慧眼,他们会特别留意一些常人都习以为常的看法、想法、关系或情感,并用漫画手段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漫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漫画创作前的回忆和构思环节,鼓励学生们以小见大,留意生活中的感动之处。
6.1.4 步骤四:反思漫画创作过程
当学生们完成漫画作品创作后,教师要尽量安排学生之间能分享到各自的作品,教师可以将每位学生的作品张贴至班级内外的公共空间中,或者将每个作品拍照或扫描后存入电脑中,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之后,作为理解漫画很重要的内容,教师别忘了提醒学生们完成另外两项后续活动:(1)反思自己的“漫画创作过程”和(2)评价他人的漫画作品。表6.5呈现了“漫画创作过程”的反思工具。
表6.5 “漫画创作过程”的反思工具
6.1.5 步骤五:评价漫画作品
表6.6呈现的是漫画作品评价工具,它包含了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漫画构思的新颖性、内容表达的准确性、色彩搭配的效果、特殊技巧的使用、漫画的整体效果等,学生们可以使用的评价等级采用五点式里克特量表:1=很差;2=差;3=一般;4=良好;5=优秀。作品的总分由五方面的得分加总而成。
表6.6 漫画作品评价工具
学生们利用漫画作品评价工具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漫画作品,这本身也是一个理解漫画和促进漫画创作的过程。首先,对评价工具的知晓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漫画创作时要注意哪些要点;其次,教师安排学生们评价自身和他人作品可以弥补传统的单一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局限,同时,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能促进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媒体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漫画创作、反思和评价活动后,学生们对漫画的制作过程会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同时,今后在看他人漫画作品时,学生们会更理解漫画作者的用意以及体会漫画中的美感。
6.1.6 步骤六:模块活动反思
本模块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1)漫话“漫画”;(2)欣赏漫画作品;(3)创作漫画作品;(4)反思漫画创作过程;(5)评价漫画作品。每位学生在学习完本模块内容后请根据表6.7提示的问题反思学习过程。
表6.7 模块学习活动反思工具(请在选择项前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