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要特点
如今,随着网络媒体成为大众传媒的新宠儿,青少年朋友们关注的媒体焦点也从传统的电子和印刷媒体转向了网络媒体。CNNIC(2013)的调研显示,在上网的人群中,19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占25.7%,20—39岁的青年人占一半以上(55.7%),40岁以上的网民仅占18.6%(图3.3)。很明显,40岁以内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从职业来看,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25.1%的网民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图3.4)。
图3.3 中国网民的年龄分布(CNNIC,2013)
按学者Prensky(2001)的定义,这些青少年属于典型的“数字原著民”或“数字土著居民”(digital natives),因为他们出生在一个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数字媒体一起成长。在这一群体看来,数字媒体环境天生就是其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它们,数字原著民们会觉得生活很不适应;相比较而言,“数字移民”们(digital immigrants)——那些在数字媒体出现之前出生的群体(一般指在1980年之前出生的人群)——是一群见证了数字媒体在人类历史上从无到有、影响力从小到大发展过程的群体,他们自身需要专门的学习和培训项目或活动来熟悉这些数字技术的使用。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数字移民”和“数字原著民”群体数字应用能力的讨论(Bennett,Maton,& Kervin,2008;Li & Ranieri,2010;Buckingham,2007),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1)数字原著民比数字移民更精通于数字媒体的应用(Frand,2000;Gaston,2006);(2)数字原著民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并不如我们想象地那么好(Lorenzo & Dziuban,2006);(3)“数字原著民”群体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青少年群体在数字媒体使用方面存在巨大差异(Li & Ranieri,2010)。
不过,不论是哪种观点能更准确地描述某个特定区域的青少年群体,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网络具有多元性、平等性、互动性、新奇性、虚拟性、娱乐性、游戏性等特征,而青少年具有求新求异、喜欢幻想、喜欢交流、喜欢娱乐、喜欢刺激、喜欢被鼓励等特性。网络的特征以及青少年的特性使得青少年朋友们对网络的态度是爱你没商量!
图3.4 中国网民的职业分布规模与增长率(CNNIC,2013)(www.xing528.com)
《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显示,2010年,中国有三成的少年儿童经常使用网络,是5年前的3倍。随着年级的增加,上网所占的比例也在增加;在日常的网络行为中,经常和有时在网上“跟同学朋友等熟人聊天”的少年儿童占到全体少年儿童的50。9%;年龄大的少年儿童更加开放,上网初中生与陌生人聊天的比例超过60%,看帖回帖的比例接近60%,写过博客的比例超过80%,90%以上的初中生通过网络听音乐、看视频、下载软件;2010年少年儿童拥有的个人物品中,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比例大幅增加,传统的娱乐媒介比例降低或不再使用;2010年少年儿童拥有手机的比例为27.2%,是2005年的2.4倍;少年儿童使用手机包括打电话(73.5%)、听音乐(49.2%)、收发短信(40.2%)、拍照摄像(34.9%)、玩游戏(19.5%)和上网(16.0%),小学低年级学生用手机玩游戏的比例(27.1%)高于初中生(18.0%),初中生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4倍(孙宏艳,2011)。
此外,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行为的总体特征表现为:(1)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但使用频率不高;(2)“家里”是未成年人上网的最主要场所;(3)相对而言,未成年人中的低龄者更迷恋网络;(4)不同的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有较大差异;(5)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专门网站的知晓程度不高;(6)娱乐方面的功能是主流,其中,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在线视听等功能最受欢迎;(7)绝大部分未成年人上网聊天,但频率和时长不一;(8)多数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且偏爱休闲型游戏;(9)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主页或博客的潮流初显。七成以上未成年人收看/收听网上的音频和视频;(10)网络课堂等使用率低(李文革,2010)。未成年人上网的最主要目的是娱乐、交流、玩游戏等(表3.2)。其他的很多研究都证实这一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不过,它们似乎还未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得力工具(李艳,2007)。
表3.2 2009年中国未成年人上网的最主要目的
资料来源:(李文革,2010)
调查亦发现,虽然广大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们,已经成为网民的主力军,但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并不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议题包括:(1)网民低龄化趋势明显,但对小网民行为特征研究甚少;(2)近年来,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增长迅速,但相关的研究不多;(3)城乡居民中的网民比例失调,数字鸿沟越来越明显,其经济和社会后果值得关注;(4)青少年上网目的更多是为了娱乐,不过,现有文献中有关寓教于乐的研究并不多;(5)未成年人专门网站不多,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也甚微(李文革,2010)。考虑到中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这些青少年们仍处于身心快速发育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形,加之他们缺乏足够的辨别水平和自控能力,特别容易受到媒体或正面或负面影响,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有必要在媒体环境日趋复杂、数字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的今天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数字消费行为的关注及正确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