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三场”学生的分层次管理
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范围一般可分为:学习场、生活场和活动场。所谓学习场,是指学生学习的场所,主要包括教室和图书馆;所谓生活场,是指学生生活的场所,主要指学生公寓或寝室;所谓活动场,是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各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的场所。学习场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主要地方,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管理大多以班级和年级组管理为主;生活场是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地方,一般以寝室为单元,以幢为单位管理为主;活动场是学生兴趣和能力锻炼与培养的主要地方,一般以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组织的类别进行管理。“三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围绕“三场”构建学生分层次管理的体系,对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学习场”实施分层次管理,常见的是按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年级进行管理。各地普遍实施的年级组管理体制,就是为了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目标任务的需要,而采取的管理方式。实行年级组的管理体制便于在同一年级的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一般都以品德养成为先导,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兴趣激发为动力,以能力发展为重点,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抓好年级学生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具体说,年级组管理负责制的任务有:负责抓好年级学生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等教育;负责本年级班级工作、学生状况的分析评价;负责召开年级学生会、家长会;负责做好年级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班主任做好家访、电访工作;负责组织年级内学生的课后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抓好年级的广播操、眼保健操、体育锻炼活动、卫生保洁等常规管理工作;组织做好本年级各类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评选和申报工作;及时协调处理本年级违纪事件和意外事件;抓好年级住读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党团组织开展和指导本年级的党团活动,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年级组管理负责制的目标就是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选择更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年级组管理负责制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次管理的重要方式。
学生公寓,是学生主要的休息、生活场所。作为“生活场”,是学生交往和思想交流最为集中、最为稳定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阵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生活场”的学生分层次管理体系构建,可从“分层次的政治思想工作”、“分层次的行政管理”和“分层次的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分层次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学生公寓建立党建工作组织。每栋学生公寓楼设立党建工作中心,按不同楼层设立党小组,每个寝室指派一名积极分子作为联络员。党建工作中心指导员,按照学校党建工作要求,结合自己所在公寓的学生思想状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以月为单位予以实施。各楼层党小组长抓好本楼层党建任务的落实,并以寝室为单位开展评价。把参与活动的情况及积极分子的表现按月汇总汇报。公寓楼党建工作中心指导员,汇总后分别报告学生所在的党总支,作为党员考核和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料。学生公寓建立党建工作组织,密切了党组织与学生的联系,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了最基层的学生心里,强化了在业余时间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和考察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由于党建工作组织延伸到寝室,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及时化解矛盾,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团的组织进公寓是指在公寓楼以宿舍为单元建立团小组(或团支部),以公寓楼为单位建立团支部(或团总支),全面负责学生公寓的团建工作。它隶属于校团委,校团委可成立学生公寓工作部,具体管理公寓楼团建工作。团的工作进公寓,使团组织从“学校—班级”或“学校—总支—班级”的单一模式,演变为“学校—公寓楼—寝室”与“学校—总支—班级”相并列的双轨制模式。丰富了团的工作内容,完善了团的组织体系,增强了团组织功能,提高了团组织的影响力。使分层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第二,分层次的行政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负责领导和协调全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各项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任主任,具体负责和协调学生公寓日常事务工作。每幢学生公寓设楼长、层长、寝室长和公寓管理员。实行楼长负责制。楼长负责整个公寓楼内各项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按月汇总并给相关班级、相关部门反馈学生在寝室的表现情况。每幢学生公寓楼分别设立学生分会,在楼层设立楼层部,寝室为学生会的最基层组织。楼长实行聘任制,由热爱学生工作、擅长协调、工作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担任。一般情况下,楼长兼任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指导员、共青团工作指导员和公寓学生分会秘书长等职务。层长和寝室长都在学生中产生,由学生中威信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层长负责本楼层寝室的协调、沟通和组织管理工作。寝室长负责本寝室内的组织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协调、寝室管理制度的制定与秩序维护、意见的收集反馈、活动的组织、个性化寝室文化的创意、文明寝室的创建等。公寓管理员负责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楼层巡查、人员出入管理、家长接待、公寓后勤事务保障联络等任务。这样,就形成了“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楼长—层长—寝室长”分层次管理体系和“楼长—职能部门—学院—班主任”的反馈体系,使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与学生的整体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管理的效益,推进了科学管理水平。第三,分层次的考核评价。一是实施对公寓内学生个人的考核。根据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一般分纪律、卫生、内务、安全、精神风貌、个性化文化建设、好人好事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个人进行量化考核。每天一查,每周一小计,每月一汇总。其考核结果直接与学生推优、评优、奖学金评定等利益挂钩。二是实施对寝室整体状况的考核。内容一般有:每个人考核的平均得分;爱护公物情况;寝室内同学间团结互助情况;室内物品摆放是否统一整齐,地面及四周是否清洁,有无臭味;是否遵守寝室公约;寝室文化建设情况等,往往以文明寝室创建、星级寝室评选等为抓手予以推进。寝室考核一学期内有两次不合格的,所在人员不得推优评先进。三是对公寓楼长、公寓管理员的考核。按照岗位职责,由职能部门开展对公寓楼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作为奖金发放和聘任的依据。采用学生测评评价、项目效果评价、现场察看与查阅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此项考核,将管理人员的工作与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密切联系了起来,有效地促进公寓管理工作的开展。以“生活场”为中心的分层次学生管理,有利于塑造学生全面完美的人格特征。
“活动场”是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德育,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1)
“活动场”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培育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阵地。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般以活动课或选修课的方式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具体以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小组、志愿者活动、警校共建、社区活动基地、实践基地、体验基地、自治互助等组织形式为载体,开展校内校外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一般以社团为载体,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根据社团章程参与活动。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活动场”都是以学生个体的兴趣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场所。所以,通常把兴趣相同相近的学生合成一组一类,按类别组合、分类型开展活动,并实行管理。“活动场”学生的分层次管理的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兴趣特征,按类别、分类型的进行管理。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提高社会化技能,推动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得到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7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学生团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对于具体的领导体制,在2005年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的意见》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同时,由于社团活动符合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满足了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需求,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正由于如此,中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如有:政治思想型、理论研究型、专业知识型、艺术兴趣型、文艺娱乐型、体育运动型、社会服务型、信息传递型、科技创新型、公益志愿型、合作交流型、实践促进型、地域文化型、创意设计型、人文社科型等等,群星灿烂,异彩纷呈,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研究资料表明,仅首都高校就有2000多个社团, 17多万人参加见。如表7.1所示:
表7.1 首都高校社团状况一览(2004)
续表(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张彦,韩流:《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4-55页。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门类齐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多元化、广泛性、灵活性的趋势。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参与度广泛而深入,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见表7.2
表7.2 社团类别与能力素质综合得分对照表
资料来源:张彦,韩流:《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第127页。
对“活动场”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发掘学生的兴趣。兴趣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调动其知、情、意等集聚于某种状态,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进而刻苦钻研,甚至废寝忘食,达到持之以恒的境界,从而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发掘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参与真正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会有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兴趣和持久的动力。这是分层次管理最关键的工作环节。学生个体兴趣的发掘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法;可以学生自我竞报,也可以同学互报;可以通过任课教师推荐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班主任观察发现的方法。第二,做好引导引路的工作。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对自己的兴趣特征并不一定能正确把握,况且对许多活动类的组织也不可能了解得很详尽。帮助学生分析梳理思路,引导学生选择发展路径,力争少走弯路尽量不走弯路,充分满足学生个体的兴趣需求,推动其迈上正确的轨道,这是分层次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第三,关注参与的过程。学生进入活动类组织后,要分类别、分组建立个人档案。内容包括:活动计划、活动执行时间跨度、个体参与程度、活动中承担的角色、完成任务情况、效果反映、领导(观众、他人)评价、自我感觉(评价)、经验与体会、困难与问题等。 Astin的学生参与(student involvement)理论认为,学生花在有意义活动上的时间越多,付出的努力和精力越多,他们的收获就越大。(2)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发展和提高能力的过程。关注这个过程,实质上是考察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实力动态状况。第四,效果评价及反馈。评价周期有以年度为单位的,也有以学年度为单位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评价结果一般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平时每一次活动评价总分之和的平均分;二是活动组内人员(含指导师)的评价分;三是校内学生或合作单位及社会抽查测评分(社会影响力)。评价结果分A、B、C三等,由指导师反馈。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学生群体中个性特征各异,对其实施分层次管理,体现了因材施管与差异性发展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