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班级分层次管理的评价
班级分层次管理的评价包括评价方案的制订、检查和评价、评价结果的形成、评价结果的使用。
1.评价方案的制订
评价方案没有固定的程式。一般分为:目的意义,评价的项目、内容与要求,评价的方法,评价的组织,赋分标准与办法,评价等级及分数标准范围,评价结果使用等几个部分。评价方案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就是要符合班级工作的规律性,符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是方案实行的生命力所在,任何计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就有中途夭折的危险。
2.实施检查和评价
确定责任人,包括确定学校分管领导,确定学校管理职能部门及负责人,按职责确定项目检查考核的部门或人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项项有人查。为了能使评价更合理,对“评价方法”和“赋分办法”等要开展相应的培训与试行,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以调适。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从时间上说,有一天为周期进行检查评价的,如基础常规项目、学生考勤;有一周为周期检查评价的,如班团活动、周记批阅;有两周为周期检查评价的,如劳动、社区共建活动;有一个月为周期检查评价的,如班主任工作月汇报表、班级典型材料;也有随机检查评价的,如思想教育课、处理偶发事件等。从涉及的人员来说,有值日学生、学生会干部、教师、校医、年级组长、生活指导师、中层干部、学校领导等,涉及面非常广。以制度管人,以机制管事,程序化运行,才能运作流畅,评价合乎实际。
建立检查和评价的工作流程,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使之达到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每一个流程的设立既要恰到好处地体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达到合理管控、强化责任、提高效率的目的。检查和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有:
“日与周检查评价”的工作流程。日检查评价→日评价汇总:值日学生+值日教师+体育部+校医+生活指导师→值周教师公布评价结果→周评价结果汇总→总值周教师讲评→公布周评价结果→材料归档。
“月检查评价”的工作流程。各项目责任人检查考核→学校管理职能部门汇总→职能部门与班主任交流沟通→报校长室初审→初步结果公示→校长室→评价结果运用。
“学期检查评价”的工作流程。月评价结果之和→学期测评结果:学生测评情况+教职工测评情况+家长测评情况→汇总→初步审核→初步结果公示→审核确定→评价结果运用。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流程的工作要求,促进流转的规范运行,设计并印制置与流程相配套的规范工作用表。具体有:常规项目检查评价表,“三操一活动”检查评价表,公共场地检查评价表,寝室检查评价表,班团活动记载表,好人好事记载表,社区活动情况记载表,违纪违规情况登记表,周检查评价汇总表,月检查评价汇总表,学期检查评价汇总表,班级月工作情况自评表,劳动校产情况评价表,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表,学生考勤情况记载表,班级学习成绩情况评价汇总表,学科竞赛情况评价表等。工作用表的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了程序的规范化和各环节职能的落实。以表6.1为例。
表6.1 班级月工作项目评价考核表
运作机制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各部门工作的协同性,促进检查与评价结果的最大合理化和科学化。
3.评价结果的形成
首先,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以定量为主的原则。因为“量”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体现了管理过程的状态,应该予以尊重,尤其在把握不准、有争议的情况下,更要坚持硬指数的权威性。其次,要坚持工作态度与工作实效相结合,以工作实效为主的原则。一般来说,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实效是成正相关的,但育人的效应往往具有滞后的特点。况且,良好的工作态度并不一定能证明工作是“得法”的。不甚“得法”的勤奋工作,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评价的结果应该坚持以工作实效为主的原则不放松。以表6.2为例:
表6.2 班级工作月评价综合表
4.评价结果的使用
要重点体现激励性的原则。要形成激励机制的短期、中期、长期的持续效应。既能避免短期行为,也能克服长远激励机制虚无缥缈,效应不高的现象。我们要把评价结果作为动力源来挖掘,使他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下面提供一个班级分层次管理评价方案,供参考。
班级分层次管理评价方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各层次的班级上台阶,上等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根据学校新学年工作思路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评价的项目内容、要求与分数比例
(一)基础常规项目(40%)
1.公德:(8%)
2.纪律:(15%)
3.卫生:(教室、寝室、公共场地)(9%)
4.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8%)
(二)学校安排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13%)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安排的一些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属于动态的要求。
1.完成学校阶段性工作任务的情况;
2.完成每月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的情况;
3.组织和参加总结讲评、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及年级组、学校召集的会议等情况;
4.按时上交班主任工作月汇报表;
5.计划、总结、班级典型材料等的完成情况。
(三)班级活动(17%)
班级活动分“学校布置或要求开展的活动”、“在班主任指导下独立开展的班级活动”和“学生自主管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校布置或要求开展的活动。(5%)
1.班团活动、专项活动,要有活动记录;
2.读报(一、三,五)、唱歌(二、四)、文体活动等。
第二部分:在班主任指导下独立开展的班级活动。(7%)
1.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要有活动记录;
2.备好、上好思想教育课(时间、内容、组织情况、活动形式、效果评估,要有记录),重视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
3.及时批阅周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4.及对了解学生情况,注意学习方法等的指导;
5.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效果好);
6.主动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联系,沟通及时顺畅;
7.班级考试风气正;
8.善于协作,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第三部分:学生自主管理状态。(5%)
1.组织健全,制度完善;
2.机制有效,持之以恒;
3.主人翁意识强,学生精神风貌好。
(四)违纪与好人好事的扣分和加分
1.违纪情况扣分视性质严重与否确定,一般每次不超过3分;(www.xing528.com)
2.好人好事加分一般每月不超过5分,突出好事另行商定。
(五)劳动、考勤、学习成绩、社区共建等(30%)
1.爱护校产和生产劳动;(5%)
2.学习成绩,学科竞赛;(15%)
3.学生考勤,班级日记;(5%)
4.社区共建活动。(5%)
二、评价的方法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评价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工作态度与工作实效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逐项打分、量化考核为主,结合“看、查、听”的办法进行评价。看:即看班风,班貌(基础常规项目成绩,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的完成,集体活动的组织,劳动、集会、升旗仪式等);查:即查班主任工作的努力程度(各种记录、活动材料),学生自主管理状况(班级独立性活动的开展情况),各部门检查的记录和结果;听:即听师生、家长、检查小组的反映(与班级有关人员的评价)。
三、评价的组织
按项目确定部门或人员分工评价,职能部门汇总并提出建议意见,校长室审定。
1.基础常规项目:由总值周教师、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干部评价。一天一打分,次日公布;一周一汇总,次周公布并讲评。其中,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由体育组进行检查评价;眼保健操和公共场地卫生由校医负责检查评价;寝室卫生由男女生活指导师负责检查评价。值周教师负责检查和评价工作的管理;总值周教师负责协调和督查。
2.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和班级活动由政教处、年级组长检查评价;对必查或抽查的项目量化成一定的分数。
3.班级活动由政务处负责检查评价;其中涉及团委工作范围的由团委负责检查评价。
4.违纪与好人好事的扣分和加分由政教处、学生会负责检查评价。
5.总务处负责“爱护校产和生产劳动”项目的检查和评价,教务处负责“学习成绩、学科竞赛”项目的检查和评价,政务处负责“学生考勤、班级日记”项目的检查和评价,团委负责“社区共建活动”项目的检查和评价。
值周教师每天上交检查评价结果汇报表,总值周教师每周上交周评价结果汇报表,各线各部门完成检查项目考核后上交评价结果汇报表,班主任每月底上交班级开展工作汇报表。学校职能部门汇总并提出考核等第建议意见,交校长室审定。
四、赋分标准与办法
1.平时除突出好事外,一律以负分形式记分,即某一项内容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就相应扣分。扣分幅度一般在0.5~2分之间。月底统计,负分转化为正分,满分为100分,加分后可突破100分。
2.每项所得分一般是该项目的比例分减去该项目所扣之分,每项最低分为零分。
3.自修课、早自修、晚自修、集会的纪律扣分,在月底统计时,A层次班级按1倍扣分,B层次班级按2倍扣分,C层次班级按1.5倍扣分。
4.总分是五大部分得分相加之和。
五、评价等级及分数标准范围
1.评价等级分为:优秀级、良好级、合格级、不合格级四个等级。
2.等级分数基准范围:
优秀级, 90~100分;
良好级, 80~89分;
合格级, 70~79分;
不合格级, 69分以下。
考核的分数对确定等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还要考虑定性评价的结果。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态度与工作实效相结合。
3.各层次等级分数赋值范围
A层次班级:基准等级分数范围的标准。
B层次班级:
优秀级, 85~100分;
良好级, 75~85分;
合格级, 65~75分;
不合格级, 65分以下。
C层次班级:
优秀级, 80~100分;
良好级, 70~80分;
合格级, 60~70分;
不合格级, 60分以下。
六、评价结果使用
1.每月考核的结果,作为班主任津贴发放的依据,并每月予以兑现。
优秀级,当月班主任津贴___元;
良好级,当月班主任津贴___元;
合格级,当月班主任津贴___元;
不合格级,停发当月班主任津贴。
2.每月的考核结果是每学期考核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月分数的累计相加就是每学期班级考核的分数。
3.班级工作每学期考核的结果是评选先进班级、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的重要参数。
4.连续3个学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可作为向上级推荐优秀班主任的候选人。
班级分层次管理充分运用了激励的原则。班级分层次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激励管理。激励即激发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而人的需要和目标又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中的优势需要引发的,并朝着这种优势需要的目标努力的。这种努力的结果,又作为新的刺激反馈回来,调整人的需要结构,指导人的下一个新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激励过程,也称动机—行为过程。班级分层次管理,就是从需要出发,不断引发动机,动机指导人的行为,行为促使目标实现,目标实现又引发了新的需要和动机的不断循环反复,从而把班级管理推向纵深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分层次管理中,一是改变了过去一个年级一年只评一个先进班级的传统做法,而现在每个班级只要完成任务好,达到一定的标准,都可以成为先进班级,为每个班创造了潜在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激发了班主任及班级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二是由过去的年终终端考核改为现在的每月过程考核,即每月考核评选一次,可不断地引发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不断循环,每个月做了工作之后,能及时得到评价,时效性明显增强,推动班级管理任务的完成。
班级分层次管理,强化了目标管理原则。人的行为的重要特点就是其目的性,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的,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的。目标是引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班级分层次管理中,每个月初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确定目标、分步实施、分步考核、分步达标、现时评价,使每个班级每个人都有达标的机会,每个班级每个月都有达标的可能,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总目标的实现。在实施班级分层次管理中,一是设置的目标要科学可行,根据客观条件设置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目标。二是要形成目标体系,根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各班都制定每月的班级目标,使学校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班级及其成员身上。三是制定必要措施,使各班级及每一成员为达到个人执行目标、班级目标及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工作。四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调节,建立可调控体系,同时对实施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帮助解决。五是做好目标的终结考核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更高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班级分层次管理,运用了系统理论,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系统理论要求根据客观事物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关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在运动与变化中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问题。实施班级分层次管理就是根据系统论要求,从学校整体出发,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系统特征,正确处理好班级及学生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着力于班级集体管理,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和主人翁意识的提高,为班级每一成员提供了参与管理、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培养其自主管理或执行各自任务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从而为推进班级管理上台阶,增强整个学校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证。部门合作,条块结合,师生互动,合纵连横,强化了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系统的放大效应,成就了管理的最佳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