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
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成六个大类。(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知识的记忆,处理具体事务方式方法的记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记忆。(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3)运用。指对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订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标准或外在标准进行价值判断。(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揭示了认知水平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特点,体现了发展的层次性。
布鲁姆指出:“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明确地确定教育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就一语道出了设置目标的重要意义。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的不同情况,分层次设计好教学的目标。首先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学科成绩的差异性和教材的难易度是学生分层次的主要考虑因素。这一步的关键是向学生讲清楚目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层次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消极因素的产生。其次是构建各层次知识、能力目标的理性框架。参照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的理论,和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教授把教学目标分为:“记忆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三个层次的理论,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客观规律.可把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建构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A):基础知识、记忆能力;第二层次(B):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层次(C):评价、综合能力。三是梳理学段内学科知识体系,确定每一个教学“点”的分层次要求和达标要求。比如,可把整个初中段六册语文教材视为一个大系统,把每一册视为一个子系统、每一单元视为一个面,把每一篇课文视为一个“点”进行分析梳理。第一,对照大纲,理清各单元、各册、各年级的知识点和全学段整套教材的体系,并以篇为单位,整理好每篇课文每个相应层次的知识点。从“点”着手,由点及面,不仅可以建构成体系完整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有利于开展教学。第二,根据三个层次学生各自应掌握的知识,应培养的能力要求,设置好每一篇课文每个层次的目标要求。A层次为中下生学习本课文的目标,B层次为中等生学习本课文的目标,C层次为尖子生学习本课文的目标。在保证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和连贯前提下,基本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对现行的教材的某些具体要求适当做一些“降低、保留、提高”的处理工作,使各层次学生都有一个相应的起点和终点,尽可能使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得了。第三,按照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编制好每一课文各层次的目标测试题,以检查教与学的达标情况。在整理好各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按照各层次的目标要求分别编制成三个层次的目标测试题。每一份测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A层次60分,B层次30分,C层次10分。答卷时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A层次的学生完成A层次的60分题目,B层次的学生完成A、B层次90分的题目,B层次学生完成A、B、C三个层次100分的题目。也可以自由选择完成各自层次的题目。(www.xing528.com)
由于,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的不同的学习目标,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要求,因而实现了教与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使教者能按“教标”要求因材施教,不断优化教学程序;使学者在各自“学标”的导向下,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与学紧密合作,师生和谐共振,以分层次教学为起点,以提高各层次学生整体水平为终点,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