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气行业创新研究:中外500强企业的成功案例

电气行业创新研究:中外500强企业的成功案例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气行业最大的愿景就在于实业强国之梦,成就世界级的电气工业品牌。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电气工业是外商最看好的行业之一。中国电气行业目前处于以技术和规模制胜的阶段,科技研发和资本运营成了中国电气行业主要的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这其中理念思维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中国电气行业现在以及将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拥有70多个专家品牌和本地品牌。

电气行业创新研究:中外500强企业的成功案例

一、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行业内涵

电气行业发展多年,但深究其定义之内涵与外延者不多。简单讲,电气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问。从专业上讲,电气一般指电力行业及相关行业,比如电力设备制造、电气化铁路等等,其外延涵盖了电子、光子学以及微机应用技术。

(二)行业发展阶段

全球范围内电气行业的发展至今已近200年的历史,涌现出如通用西门子、NEC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气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上海电气、东方、正泰等一批国有及民营电气企业,为电力、冶金、石化、交通等行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发电、输电、供配电和工业用电装备等,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掌握着机械制造业的高端核心技术,以其技术及品质赚取高额的利润,并实现世界级品牌的跨国运营。中国电气行业面临着这样的局面,虽然在国产化率的强制下,以“市场+技术”要求跨国公司向中方转移相关技术,但国产自主工业品牌距离世界水平,距离世界电气业的一流企业尚有很长的道路。中国电气行业最大的愿景就在于实业强国之梦,成就世界级的电气工业品牌。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电气工业是外商最看好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电气设备制造商们加速进入这个诱人的市场,成为中国电气设备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在前不久公布的中国电气工业100强中,外商投资企业就占去了30个席位。

从发展阶段来看,世界电气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规模导向、技术导向、品牌导向、文化导向等几个阶段。中国电气行业目前处于以技术和规模制胜的阶段,科技研发和资本运营成了中国电气行业主要的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随着企业逐步从规模化集约运营转向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品牌与文化的竞争必然要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中国电气行业在技术升级、规模升级的同时,将面临文化升级的状态。这其中理念思维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中国电气行业现在以及将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世界电气行业主要企业发展概况

行业中企业的经营状况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景气程度。从国际上主要电气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电气工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以下对国际上主要电气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1.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是资本化和品牌化高度结合的典型代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和最成功的多元化公司,1892年成立的通用电气是自1986道琼斯工业指数榜设立时的12家上榜公司中至今唯一一家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2007年通用电气的市值曾经达到4 134亿美元,仅次于埃克森美孚,高居2007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第4位,品牌价值达516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为前4大品牌中增长最快的,并以1 68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居2007年度《财富》全球500强第11 位,而高达208亿美元的净利润高居全球500强第7位,在《福布斯》公布的2007年全球2 000强中居第4位。

2.西门子

具有160多年历史的西门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和在电气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巨大。西门子在2007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中居第43 位,品牌价值为77.37亿美元,以1 07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居全球500强第28位,在《福布斯》公布的2007年全球2 000强中居第60位,2007年市值达到1

09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3.74%。

3.ABB

作为全球电气领域领先专家的ABB在资本市场和品牌上保持发展强势。2007年市值达540亿美元,同比增长90%以上。市盈率近26倍,超出其他几家电气全球500强企业市盈率不少,说明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看好。ABB在2006年以248.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居2007年全球500强第273位,在《福布斯》公布的2007年全球2 000强中居第260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ABB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是跨国企业学习的榜样,11家企业进入本届电气100强和中国成为其第一大市场已充分说明,ABB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地化策略已强力地推动ABB品牌在中国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4.施耐德电气

作为全球电力与控制专家的施耐德电气,在低压电器领域是全球的绝对第一品牌,和西门子、ABB一起成为全球电气领域的3大巨头。施耐德电气的强劲成长是以在电气领域的成功收购为前提的,旗下三大标志性品牌TE电器、美商实快电力和梅兰日兰均来自1988年、1991年和1992年的三次战略并购。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拥有70多个专家品牌和本地品牌。在2007年全球500强中,施耐德电气以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居第426位,比上一届跃升了53名,而其9.54%的利润率在11家电气500强企业中仅次于通用电气。在《福布斯》公布的2007年全球2 000强中更是高居第293位。近年来的施耐德电气发展相当强劲,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88亿欧元快速上升到2006年的137亿欧元,2007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达到82.54亿欧元,将成为“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的强劲潜在竞争者。在全球近190个国家开展业务的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本土化领先于大多数竞争对手,它早在1987年就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2007年在中国电气100强中施耐德电气下属的5家企业进入排行,更突出的是在2006年度中国电气纳税50强中,施耐德下属公司中也有5家企业入围。

其他的几家跨国电气品牌在这些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如阿海珐、艾默生电气、东芝、伊顿等在国际化和中国本土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熟的全球电气市场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集中度在加速提高,如ABB、西门子和阿海珐这3家来自欧洲的世界三大输配巨头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已从21世纪初的不到40%上升到了接近一半。

表1 2007年《财富》全球500强中的电气企业

(四)国内企业发展概况

进入2007年度电气行业企业100强的60家内资企业中有20家是上市公司,其收入和利润都以29%的增长速度同步发展,稍快于60家内资100强企业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利润的增长速度远超3大电气巨子和非上市的内资电气100强企业。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增长了137.91%,而利润总额增长了2倍,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步增长了1倍左右,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增长了35%以上,利润总额增长了60%左右。在盈利能力方面,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率超过了24%,进入电气100强、利润率前10强,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率也达到15.42%,超过40家外资电气100强平均利润率水平,但有10家上市公司电气100强企业的利润率低于5%,说明上市公司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

表2 2008年1~8月份全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

以纳税额来分析,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纳税百强有48家企业进入中国电气工业100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两家属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范围。这50家企业是第2007年电气100强的主流企业或下属公司,在2006年共纳税42亿元。纳税额的多少和增长速度真实地反映了公司在业内的竞争实力和发展速度。12家企业在2006年的纳税超过了1亿元,2005年有数据的37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在2006年的纳税增长了30%以上。ABB、施耐德电气、西门子分别有6、5、3家进入电气纳税前50名,共纳税169 543万元,电气纳税前50名的39.98%。内企如正泰、南瑞继保、西电、常熟开关等也是纳税的大户。北京ABB高压开关设备有限公司2006年纳税同比增长34%,成为唯一一家超过3亿元的企业,由此成为2007年度中国电气工业竞争力10强的代表性企业,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也有两家子公司纳税高居前10位,其在自己领域的竞争力无人可比。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两家公司入围,其中新进一家,是2007年度中国电气工业创新力10强的代表性企业。北京ABB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2006年收入增长50.65%,纳税增长60.41%,成为2007年度中国电气工业成长力10强的代表性企业。

二、行业创新环境分析

(一)国际行业创新环境

全球经济自2003年到2007年间走入一个较为快速增长的阶段,全球FDI从2004年开始复苏并重新走上快速通道,一些先进制造业如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机动车辆和机床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行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全过程技术创新成为电气产业的基本创新特征,高新技术应用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向纵深发展

世界大型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提升,围绕精密制造、智能化、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等产品发展方向,采用高新技术占领制高点。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等多种学科的突飞猛进并相互交融,亦全面推动、提升和改造着电气产业,直接影响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核心领域、科技前沿和核心要素。例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气产业迅速向微米、亚微米领域进展,正在推向纳米级制造;专用芯片、控制器件、微传感器、智能控制、新型材料等的出现,提示电气产业未来的核心技术和高增值潜力将越来越多地寓于微小之中。用“微小技术”发展“重大产品”,是高技术发展对电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www.xing528.com)

随着技术开发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世界大型电气产业公司将技术开发机构扩散到世界各地,实现研发网络全球化,它们的研发涉及的基础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综合设计、研究和开发为一体,体现了“大科学”和“超前化”的发展趋向。

2.生产组织方式向网络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在加速制造业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改变着电气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代表制造业最新外包趋势的EMS(电子制造服务)或ECM(电子合同制造)已从美国扩散到日本、欧洲等其他地区,形成了一些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高度自动化的新型制造商,它们在全球收购大型制造集团出售的工厂,建立若干全球性开发和试制据点和大量分布的工厂,极大地缩短了试制品完成到实现海外工厂批量生产的时间。这种全球产业链组织方式的规模、效率和发展速度都远远超过传统企业,对世界电气产业的产业分工产生深远影响。

制造业企业在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企业结构与地区、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导致世界电气制造业在全球范围的重组,通过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组建动态联盟,使资源配置范围扩大到全球,使电气产业的集群化趋势在全球得到不断发展。

3.世界电气产业不断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服务比重提高是电气产业高级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已伴随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甚至衍生到金融、网络等新的服务品种,使产业的主体增值部分由设备、工程、成套、交钥匙等环节扩展到了规划设计、管理维护、咨询服务、战略分析、概念创意等非物质型的高层次和知识型服务,根本性地改变了电气产业的结构和内涵。国外装备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来扩大经营的增值空间,对下游部门的服务范围正在拓宽和延伸,综合服务成为竞争的主要动力。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不仅对自己的用户,而且为竞争对手的用户提供服务,服务作为公司的独立领域,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其海外工程承包总额的70%。当前,发达国家电气制造企业在强化已有的以发电设备、冶金石化设备和汽车生产装备为代表的重大装备极大化制造能力的同时,更注重拥有强大的以微电子、光电子制造设备、微机电系统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型高技术电气装备制造能力。电气产业前沿转向微纳制造的趋势十分明显,有远见的企业正把改进生产方式和不断提高产品水平的未来寄托在微纳技术上。

(二)国内行业创新环境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增长年均达9.4%,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渐渐被要求从纯粹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自主创新也已经成为重要国策。其中,影响电气行业的创新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要求电气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前景所做的最新分析和预测,“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按当前汇率计算,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将达到1 700美元,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3

200美元。电气等装备产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将大大超过GDP的增幅,达到9.0%~9.6%。

随着宏观经济快速稳健的增长,中国已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瓶颈”部门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基本得到缓解,社会总供求基本实现平衡。中国工业化的核心任务已经由总量控制逐步转移到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重要使命。电气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承担着技术装备的新一轮更新改造,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任务。政府也通过各种政策性优惠措施大力扶持技术先进、具有规模优势的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同时实施一系列新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为电气行业企业创造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巨大发展空间,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需求。“十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8.4%,全社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21万亿元;“十一五”期间仍将有大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上马或继续推进,为电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市场空间。“十一五”期间对电气产业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基础投资项目有:

(1)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青藏高原铁路工程、京沪高速公路工程等。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将因此受益。

(2)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以及20个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其中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达8 000亿元。这些工程为金属制品、电气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带来机遇。

(3)能源类重大项目:为保障石油煤炭、电力等战略资源供应,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千万吨级大型炼厂、百万吨级乙烯、亿吨级煤田、煤炭气液化、燃气电厂、大型风电厂等领域的投资力度。这些工程将大力推动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金属制品等行业的发展。

(4)环保工程项目:包括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等。“十五”期间国家对生态和环保的投资总量将达到7 00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投资将达1

982亿元。要求环保等专用电气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5)农用机械项目:党的“十六大”后,国家对发展农业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指引,这对于电气产业是挑战,也是重大机遇,为专用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3.产业政策的战略性倾斜,为电气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十五”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思维为电气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依托重大工程,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先进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增强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亦明确指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而电气行业在整体装备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可以预计,“十一五”时期,政府在支持电气产业发展方面将从营造发展氛围转向具体政策的落实阶段,将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电气产业政策法规体系,以优化电气产业发展的环境。一是扩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试点范围,将在东北三省试点的生产型增值税改消费型增值税方案向全国范围普及,该倾斜性政策将加快电气装备企业更新设备,促进电气产品的需求。二是深化落实2005年2月发布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这一政府规划将可能转变为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国家急需的重大电气技术装备在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捆绑招标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三、行业创新体系机制研究

电气行业创新体系建设采用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现今的环境。目前,我国电气企业创新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强调稳定性的职能制(U型组织),二是强调适应性的事业部制(M型组织)。这两种模式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中各有优缺点。职能制组织的优势是能培养各部门的职能专长,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实现规模经济;但其缺点是各部门难以协调、对市场反应迟钝等。事业部制的优势是灵活,信息通畅,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但缺点是创新资源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创新成果难以共享等。不适应的组织形式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障碍。而从国际上看,对于电气行业创新体系,除了一般的星型、复合式星型和全球互连型模式外,中央研究院模式成为多数电气龙头企业采取的模式。

(一)一般创新体系组织模式

一般国际上企业研发的组织形式可归纳为三种,即星型组织模式、复合式星型组织模式和全球互联型网络组织结构。

1.星型组织模式

星型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是以总部研发中心为中心,若干海外R&D机构和技术联盟为组成部分,海外R&D机构和技术联盟由总部的研发中心控制和协调的技术创新国际化组织模式。

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公司总部集中关键创新资源,总部的研发中心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由总部创造主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然后向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扩散。海外R&D机构的资源投入主要由公司总部负责,其职能主要是进行技术搜索,将公司技术向海外专一或围绕子公司所服务的市场条件进行产品开发,为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适应性开发和技术支持。分支机构将所收集的创新信息传递到总部的研发中心,总部的研发中心则将创造的技术和产品的信息传递到分支机构,由此形成不同信息的单向流动。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决策自上而下进行,公司总部负责建立海外创新目标,规划海外研发项目,制定项目绩效监控和评价等主要决策。分支机构的领导人由总部任命,对总部负责。整个组织通过层级制的正规管理计划和监控方式运作,由于实行自上而下的决策方法、资源的集中和创新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使海外研发项目同公司的总体技术创新战略相一致,防止R&D重复建设,从而降低R&D成本,使研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但是,由于创新资源集中以及对海外R&D机构收集的创新信息吸收的障碍,创新组织对海外当地市场需求缺乏敏感性,面对地区市场差异的反应缺乏灵敏性;其次,由于决策权集中于总部,过度的控制会扼杀分支机构创造力,限制了对当地能力的利用;再次,分支机构间直接的横向联系不足,减弱了整个创新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