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见闻
每次到单家集,有两个人是我必须要登门造访的。一位是该村党总支书记许文杰同志,另一位是《固原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王文玉老师。许文杰书记今年65岁,是一位获得过许多荣誉的老党员,家里挂着好几张与中央领导的合影照。从1964年担任大队会计时算起,许担任村干部至今已有40余年,是单家集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重要组织者和亲历者,对这个村落的发展历程非常熟悉。王文玉是较早从单家集走出去的大学生之一,196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这个从单家集走出来的秀才虽然长期在城里工作和生活,但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他通过查阅文献和走访老年人等途径,对单家集村的演进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写一部单家集村史。从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王文玉大部分时间住在单家集。从交谈中不难发现,王文玉的脑海中已绘就了一幅关于家乡未来的美好图景,“文化人”开阔的视野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交织在一起,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扮演起了单家集未来发展的谋划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他曾多次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就单家集的发展问题向兴隆镇和县上的领导建言献策。
在单家集期间,我先后访问了许文杰书记、王文玉老师和单北、单南两个村的村干部,参观了单家集民族工业园、活畜交易市场、街道两边的店铺等,重访了我曾经走访过的富裕户和村子里相对贫困的家庭,目睹了这个村子里发生的一些新变化。
1.关于民族工业园。单家集民族工业园区是在西吉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始建于2003年5月。2004年我在该村调查时,民族工业园区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如园区道路建设、供(排)水设施配套等。三年来,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在园区内看到了一些外观设计新颖的厂房,如由本村牛羊屠宰大户米正清等投资建设的西开牧业清真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村支书单发俊和外地一家企业合资建立的单家集清真牛羊肉定点屠宰场等。我们在企业负责人的引导下参观了这两家企业的工作车间,看到了包括检疫、屠宰、分割、排酸、冷冻等主要工序在内的生产线,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前几年,单家集的牛羊肉屠宰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的,即使是一些屠宰大户,也多在自己的家里宰牛,加工水平也仅限于屠宰、剥皮、剔肉、销售等初级加工。可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规模较大企业内的现代设备不仅能够提升牛羊肉的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还有利于逐步改变当地分散屠宰、粗放经营等传统。据统计,单家集民族工业园区的入户企业已达到30余家,涵盖了牛羊肉屠宰加工、淀粉加工、皮革加工、牛骨收购与加工、面粉加工、建材贸易等诸多领域。民族工业园区另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单家集民族福利医院,据悉这家医院是由自治区爱心协会投资建设的,规模和设施不亚于当地的乡镇中心医院,这意味着单家集村的医疗卫生水平也已达到了许多村级社区暂时难以企及的较高水平。
2.村容村貌。和三年前相比,单家集的村容村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很多人都知道,单家集是一个“红色村落”。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北上抗日和西征途中曾三过单家集。更让单家集人感到自豪的是,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该村住宿过一夜,访问了该村的陕义堂清真大寺。为了表达对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村里人自发集资修建了一座简朴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人民救星,伟大领袖”八个大字。2006年,为了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发展红色旅游,兴隆镇党委、政府筹集资金,对陕义堂清真大寺内的厢房(毛主席与阿訇会面、交谈之所)和清真寺门楼等进行了修缮,同时在大寺门前修建了一个占地720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广场。原来位于大寺门外东北侧的纪念碑被移到了广场中心,并修葺一新。现在,这个广场已成为村里人和外地游客缅怀先烈、休闲交流的好去处,也成为单家集村的一道风景。
下方棋是农村人最常见的休闲方式
在村子里漫步,我们还看到了其他一些新变化。早在三年前,单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就已开始筹划村民新区建设的事情。如今,当初的愿望可以说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在村子的北边,我们看到了几排两层高的住宅楼,排列整齐、装饰讲究、庭院宽敞。虽然入住这种新式住宅的村民目前还不是很多,但不论从村组织的谋划、推动,还是从其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看,这类新式住宅正在成为单家集村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走向。在回族居住的村子里,清真寺是很重要的公共性建筑。我们注意到,村里有两座清真寺正在进行重建和扩建施工,其中单北清真大寺正在重建之中,单北清真小寺正在进行扩建。单北清真大寺是这个村子里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这座清真寺的“哈万德”(教众)以单姓回族为主。原来的单北清真大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在原址上又进行了重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清真寺已不能满足信教群众的需要。据了解,正在兴建中的单北清真大寺的概算投资在200万元左右,外观设计颇有气势。
现代通讯服务进入农村社区
单家集的服务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街道两边有很多店铺,如百货商店、农用物资商店、餐馆、副食品商店、机械修理店、理发店、药店、蔬菜水果销售摊点、网吧、台球室、加油站等。这次重访单家集,村里的商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也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手机专卖和入网服务是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在村里一家名为“深圳科技通讯”的专卖店里,我们看到了多款造型时尚、价格适中的手机。农村人足不出村就能买到太阳能热水器,享受便捷的现代通讯服务,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村子里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单北、单南两个行政村都有了专门的村部,办公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www.xing528.com)
3.生产经营方式及其变化。单家集是一个以非农产业为主导发展模式的村落,这种格局大约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已经形成了,单家集之所以能够成为富裕村,就是因为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大多从事牛羊屠宰、淀粉加工、皮毛加工、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等经营活动。据村委会提供的数据,单家集南、北两个行政村目前从事活畜贩运、屠宰和相关经营活动的在320户左右,从事“三粉”加工的200户左右,从事交通运输、商业零售、机械修理、医药卫生等其他经营活动的50多户。这样算下来,全村目前从事非农经营活动的农户在580户左右,约占总数的70%,比三年前增加了160余户。
以牛羊屠宰和淀粉加工为主导、多种经营并存的格局是单家集村经营方式的显著特点。据村干部估算,截至2006年年底,单家集以牛屠宰为主导的系列化经营(如活畜贩运、皮革贩运、牛骨收购加工、牛杂收购加工等)收入约占本村总收入的60%;淀粉加工、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等经营活动的收入约占本村总收入的35%;种植业收入在全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该村非农产业经营方式上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政府通过搭建平台(如民族工业园区)和积极引导,催生了一些经营规模较大、具备一定深加工能力的现代化企业。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单家集人善于经商的传统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在村落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人民生活对农业的依赖性很强,劳动时间也集中在农业生产活动方面。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单家集的经济结构和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在该村的重要性明显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劳动者将主要精力和大量时间用于非农业经营,用于农业劳动的时间也就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本村或邻村的一部分善于农耕的人口除了经营自己的土地,还通过承包其他非农业经营户的土地、在农忙时间受雇从事农业劳动等形式而成为农业劳动的主体。第二,大部分村民对土地的依赖心理逐渐减弱。比如在民族工业园区征地过程中,村民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合作态度。第三,村民在农产品消费方面已改变了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许多农户用于家庭消费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并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从市场上购买的,用于购买这些农产品的资金是他们通过非农业经营获得的。第四,村里的农业种植结构更多地取决于非农经济的结构和效益。近年来,单家集种植玉米(川地)和土豆(山地)的农户越来越多,这与该村牛屠宰业和淀粉加工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4.收入的变化。2006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80元,比2002年的2070元增加了1310元,年平均增长15.82%。2006年宁夏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其中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83元。比较而言,单家集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平均水平高出620元,比山区平均水平高出1497元。从1994年起,单家集就是西吉县和自治区级的小康示范村。十多年过去了,应当说该村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水平在全区处于中上水平。但是如果放在全国范围内来比较,情况就不同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这个平均水平比单家集高出207元。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的时候,单家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29元,但一年后差距拉大到了207元。单家集人主要从事以牛羊屠宰、贩运和淀粉加工为主导的非农产业,其经济效益一般要高于种植业。但即使这样的行业,也难以和全国农村同步发展。由此看来,如何促进宁夏全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5.社会事业。自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在单家集访问,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写在院墙上的一条醒目的标语:“两免一补,润泽民心”,我相信这一定是从老百姓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围绕“两免一补”政策,我走访了该村的一些普通群众,他们的回答朴素而真切:“现在,党的政策确实好。国家不但取消了农业税,还给农民发补乜帖。国家掏钱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买书,还免收学杂费。我们期盼过的和没有想过的都开始实行了。”这条政策如果执行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正、公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的另一个关注点就是正在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年前在单家集调查时,我曾访问过两个因孩子生重病而致贫的农户,其中有一个农户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花掉了5000元。就因为这5000元,这个家庭从此陷入贫困,好多年都翻不过身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目前唯一能够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新办法。据了解,绝大多数群众认同和接受正在推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农户约占总户数的90%。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农户未参加新型医疗合作,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户。
“两免一补”润泽民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