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农民群体职业分化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农民群体职业分化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单家集的农民群体至少已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业工人、个体工商业者、工商业雇工、乡村经纪人、农村行政管理者等不同的职业群体,其中后五种职业都是从农业劳动者群体中分化出来的。个体工商业者是单家集从业人口最多的职业群体。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农民群体职业分化

二、职业分化

随着村庄内部各种非农行业的兴起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农民群体内部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单家集,“农民”概念的内涵和传统意义上种地的“农民”已有很大不同,尽管村庄里的人都自称为农民,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种地。目前,单家集的农民群体至少已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业工人、个体工商业者、工商业雇工、乡村经纪人、农村行政管理者等不同的职业群体,其中后五种职业都是从农业劳动者群体中分化出来的。

(一)职业类型

1.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者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这个职业群体把种植和养殖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年劳动时间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劳动收入以粮食、牲畜等实物形式为主,现金收入靠出售物化劳动成果获得。农业劳动者有两种形态:一种以家庭为单位,即某一家庭的全部劳动人口都是农业劳动者。另一种以个体为单位,某一个家庭的劳动人口中既有农业劳动者又有从事其他职业者。以家庭为单位统计,该村的农业劳动者大约有27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5.94%;以劳动者个体为单位统计,则该村的农业劳动者约有87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1.77%。农业劳动者是村庄内部的低收入群体。

2.农业工人。农业工人是近年来从农业劳动者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职业群体。随着各种非农产业的发展,一些个体工商业者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耕种自己的土地,但他们并不放弃对自己土地的经营。这样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自己的土地包给农业劳动者,等到粮食收获后,承包人给他们上缴一定数量的粮食,一般是每亩180~200斤之间。土地包出去后,发包人不承担种地的任何费用,完全由承包人自主经营。另一种是土地所有者用支付工资的形式雇用农业劳动者为他们耕种土地,如播种、灌溉、施肥、锄草、收割、碾场等。农业工人与农业劳动者有所同,农业工人干的也是农活儿,但他们就像餐馆里的打工者一样,是专门靠这种形式的劳动获得现金报酬的,他对这块土地没有所有权,他和土地所有者之间是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他们之间可以讨价还价,价格合适了就干,不合适就不干。

3.个体工商业者。个体工商业者是单家集从业人口最多的职业群体。据笔者调查,该村现有个体工商业者360户,800多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6.88%和20.02%,这些个体工商业者分散在牛羊屠宰、皮张贩运、土豆加工、粮油贩运、交通运输、商业零售、餐饮副食、农机维修等十余个行业门类中。个体工商业者群体的特点是全年的主要劳动时间都集中在各种非农产业方面,其劳动收入为现金收入,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村庄里的富裕阶层主要分布在个体工商业者群体中。

4.工商业雇工。工商业雇工是一个受雇于村庄里部分个体工商大户的职业群体。工商业雇工和农业工人一样,都是从农业劳动者中分离出来的,都以给他人提供劳动的形式获得工资性收入。但二者也有差别,工商业雇工的劳动是非农业劳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比如熟制牛皮、加工粉条、剥牛剔肉、驾驶车辆等,都是技术活儿,所以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能被雇用。工商业雇工在相同劳动时间内的工资收入要高于农业工人。工商业雇工的雇用期要比农业工人长,一旦被雇用具有相对稳定性。

5.乡村经纪人。乡村经纪人是一个靠集市生活的人群,在当地被称为“牙子”。1994年以后,单家集的集市得到恢复,后来这里的集市逐渐转型为畜产品专业市场。在单家集,专门从事经纪人这个职业的大概在5~8人之间,这主要与该村的集市规模相对较小有关系。每逢集日,经纪人是集市上最忙碌的人,买卖双方通过经纪人讨价还价,一桩交易完成后,买卖双方付给经纪人一定数量的佣金作为报酬。(www.xing528.com)

6.村庄管理者。农村行政管理者主要是指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等正式组织中担任职务、负责村庄内部事务管理的职业化群体。村庄管理者一般经村民选举或上级任命产生,负责村庄里的党务、经济、民政等事务,其职权的获得和行使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村庄管理者有任期,在任期内有一定的工资性收入。

尽管村庄内部已形成了多样化的职业群体,但由于单家集尚处在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育阶段,村庄的城镇化也刚刚起步,所以各种职业的专门化程度还不高,很多职业具有兼业特征,如很多村民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可能会成为工商业雇工、个体工商业者等。

(二)职业分化与社会关系重构

村庄内部的传统社会关系是以血缘纽带和长幼伦理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但随着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该村传统的社会关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村庄内部的业缘关系和法人组织日益发达,一种以经济利益和契约精神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关系正在成长。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时期,血缘和长幼伦理是维系和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随着单家集非农产业的发展,出于生产经营的需要,有些家庭成员的生产劳动不再以家庭为中心,而是走出家庭,在家庭之外甚至村庄之外寻找经营伙伴,这样就打破了生产单位的界限,使家庭关系变得松散,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些非农业活动虽然仍以家庭为单位,但家庭成员关系的伦理化色彩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的契约原则,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除了血缘关系,还可能是雇佣与被雇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合伙人等关系。他们在从事某一经营活动时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在收益分配方面有合同式的约定,而不是靠亲情关系和血缘认同来实现,试以牛皮贩运户马文秀为例:马文秀有四个儿子,他把全部经营资产分为5股,他自己一股,四个儿子各一股,大儿子和二儿子负责皮张的销售,三儿子和四儿子负责皮张的收购,经营活动中采取“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家庭内部的分工协作方面遵循的是“本领优先”的原则,而不是长幼有序的原则,辈分高、年龄大的长者并不一定就是经营活动中的负责人,谁能力高、有见识,谁就是企业的负责人,这与纯农业社会的关系结构有明显差异。在纯粹的农业生产中,老人受到尊重,这是因为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所以在传统农耕社会,老人因为其丰富的农事阅历和生产经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老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已派不上用场。在单家集,老人地位的衰落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老人群体在家庭内部经营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对村庄事务影响力的普遍减弱等方面。

单家集在传统上是一个血缘主导性村庄,村庄里的人虽然分属不同家族,但不同家族之间在相互嫁娶的基础上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村庄里的人都有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过去,家庭与家庭之间各自从事相对封闭的农业生产,没有利益关系,村庄内部的整合与团结靠盘根错节的亲属关系和地域认同来维持。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家庭之间出现了经济上的分工协作,这种分工协作并不完全是在血缘关系的框架内形成的,而是渗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家庭之间在经济上的分工协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血缘关系。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家庭之间往往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但由于在经营活动中互相依存,因而他们之间的往来要比血缘关系更近的家庭之间的往来更频繁、团结合作意识更强。在单家集,从事不同职业的家庭、群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协作关系,比如牛羊养殖户与牛羊屠宰户、土豆加工户和土豆种植户、牛羊养殖户与土豆加工户、牛羊屠宰户与皮张贩运户、牛羊屠宰户和交通运输户等之间都存在着合作和依存关系,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随着法人组织和行业协作关系的建立,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或群体之间的血缘意识和礼俗观念被冲淡了,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增强。社区团结已不完全靠亲族伦理和人情礼仪来维系,而是靠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职业分工和利益互惠。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这个村庄正处在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过渡的阶段,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