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ud, A. (1946). 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在任何一部涉及改变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书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很难被忽视,那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尽管弗洛伊德的贡献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贡献,心理学就不大可能像今天这样存在。他对提高我们对人类行为(特别是异常行为)的解释,使我们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从迷信、有魔力和邪恶的思想,提高到推理的、科学的、理性的观念。因此,对他的工作没有一个调查,这本书就是不完整的。现在,你可能要自问,既然弗洛伊德这么重要,为什么这本书的这一章节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完成?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一点儿解释。
虽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历史中是不可缺少的,也必须是这本书中的一部分,但这里论及他的研究与他的其他研究不一样,其他研究人员很难重复。困难的原因是:弗洛伊德不是通过明确的、定义性的、科学方法得出结论。因此,就不能像本书介绍的其他人的研究那样,选择一个单独的或一系列实验再现他的工作。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从他对病人细致的观察以及几十年的临床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他的著作很丰富,至少可以这么说。他的英译本著作集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整个的心理学著作的标准版本(London: Hogarth Press, 1953—1974),共24卷!很明显,在这么短的章节中能讨论的只是他著作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里所选的文章,是弗洛伊德理论部分中已经过时间检验且相对没有遭到批判的部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大量的批评集中在弗洛伊德的理论。特别是近40年,从科学的角度看,他的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批评家认为,他的许多理论不能被科学的实验证明;或者,即使被实验证明,实验的证明一般也不可信。因此,没有人怀疑弗洛伊德的历史重要性,但当今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对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的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和人们心理问题的根源理论持否定态度。然而,他的一些工作多年来一直得到积极的评论, 目前已被相对广泛地接受。这其中之一就是他的“防御机制”概念,这是自我用以抵御自我产生焦虑,从而保护自己的武器。他著作中这部分有代表性的内容被收录到此书中。
弗洛伊德发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在他30多年解决心理问题的经历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此为主题,这样系统、全面地讨论防御机制,在弗洛伊德的许多卷著作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出现过。事实上,弗洛伊德把他的这项工作交给他的女儿完成,他女儿在自己的领域特别是儿童心理方面,也是一位重要的心理分析专家。弗洛伊德在1936年安娜的《自我和防御机制》第一次在德国出版之前就承认了这个事实。他写道:“有大量的方法(或机制,正如我们所说)被自我用来执行防御功能。我的女儿,儿童分析家写了一本与此有关的书。” (S. Freud, 1936)。因此,是安娜·弗洛伊德把他父亲关于防御机制的理论合成了一本书,我们对此书进行了节选并将对弗洛伊德的工作进行讨论。
理论假设
为了检验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的观点,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设,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由基本的生物冲动组成,如饥饿、渴和性冲动。无论什么时候这种需要没有满足, 自我都会产生强烈的愿望使人想办法去满足它,并且是立刻满足!本我按弗洛伊德所说的“快乐原则”行动,它要求即刻满足所有的欲望,不顾道德、安全、逻辑、理性等一切因素。弗洛伊德认为,在每个人的本我中,那些黑暗的、反社会的、危险的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望)不断地寻求表现 因为本我在无意识水平运行,所以人们通常不能意识到它。然而,如果你缺乏人格中的其他部分而只有本我,你的行为将是不道德的、严重偏差的,并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不幸的。
你没有按这些危险的和偏差的方式去行动的原因,是你靠自我和超我的发展来限制和控制本我的冲动。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 自我按“现实原则”行动,即它注意现实社会和行为的结果。 自我属于意识,其工作是让本我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在合理的、社会认可的、相当安全的情况下去完成。
然而, 自我也受超我的限制。你的超我,实质上要求自我根据已有的一套关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准则,来解答本我的需要是道德的和合乎伦理的。这些准则是由你的父母逐渐灌输给你的,并且如果你的行为方式违犯了这些准则,你的超我会用它非常有效的武器惩罚你:那就是内疚。你认识它吗?它通常被称为良心。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在意识和无意识两个水平上发挥作用。
因此,弗洛伊德的人格观是动态的,即自我不断地试图用超我的道德要求自我平衡本我的需要和欲望,以此来决定你的行为。这里有一个例子来说明它是怎样工作的。想象一下,一个16岁的男孩在一个小镇的街上漫步。时间是晚上10点钟,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意识到自己饿了,在路过一个杂货店时,他看到在一个大的橱窗里有食物,但店门已关。他的本我可能说:“看,食物!跳过橱窗拿一些。”(记住,本我想立刻满足而不顾后果)。男孩可能没有意识到本我的建议,因为它们在意识水平之下。 自我可能“听到”了这些,不过,因为它的工作是保护男孩不受危险,它可能回答:“不,那将是危险的,让我们绕到后面,破门而入,偷些食物吧!”这时,超我将表达它的愤怒,“你不能那样做,那是不道德的,如果你那样做,我将惩罚你!”于是,男孩的自我重新考虑并提了一个新建议,那是本我和超我都能接受的。“你知道,过4条街有一个通宵快餐店,我们去那儿买点食物吧!”假定这个男孩的心理是健康的,这种解决方法就是一个能让它进入意识并反应在行为上的方法。
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大多数的人不存在行为上的反社会或偏差,是因为在人格三部分之间有这个检查和平衡系统。但如果这个系统发生故障,即平衡丧失,会发生什么?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是本我的要求太强烈而自我不能适当地控制。如果本我不被接受的欲望挤进你的意识(弗洛伊德称为前意识),并开始击败你的自我,会发生什么?弗洛伊德认为,如果这种事情发生,你将经历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被称为焦虑的情况,特别是他称它为游离性(free-floating)焦虑,虽然你感到焦虑和害怕,但你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产生焦虑的原因并没有完全进入意识。
当这种焦虑状态存在时,人就不舒服,并试图改变它。要做这件事情, 自我要拿起它的被称为“防御机制”的“大枪”。防御机制的目的是保护本我,避免被禁止的冲动进入意识。如果自我成功,由本我的冲动引起的焦虑不适将缓解。你可能问,防御机制如何避开焦虑?它们是通过自我欺骗和歪曲事实,而使本我的欲望没有得到承认。
方 法
弗洛伊德在多年临床上与他的病人相处,逐渐发现了防御机制。从弗洛伊德去世和安娜的书出版之后的这些年,防御机制的解释又得到很多精炼。下面一部分有关防御机制的摘要是被弗洛伊德识别、又被他女儿精细化了的内容。
结果和讨论
安娜·弗洛伊德确定了十种防御机制,那是他父亲曾描述过的(见安娜的书,第44页)。五种今天常被应用的和认可的原始防御机制将在此讨论:压抑(repression)、退行(regression)、投射(projection)、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和升华作用(sublimation)。请记住,防御机制的基本功能是改变现实以避免焦虑。
压抑
压抑是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防御机制。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他把“压抑”和“防御”这两个概念互用,并且解释压抑是重要的、惟一的防御机制。后来,他承认压抑是许多有效防止焦虑的心理过程之一(第43页)。压抑的作用就是把烦恼冲动挤出意识层。如果成功完成,与“被禁止的”想法相连的焦虑就可以避免。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压抑通常被用来抵御由不可接受的性欲望产生的焦虑。例如,一位妇女对他的父亲有性的情感,如果她意识到这种冲动,她将表现出强烈的焦虑。为了避免焦虑,她可能压抑她的不可接受的性欲望,迫使它们全部进入无意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欲望消失了,只是因为它们被压抑而不能产生焦虑。
你可能觉得奇怪,如果这些想法存在于无意识之中,怎么被发现?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这些隐藏的冲突可以通过口误、梦以及心理分析的各种技术(如自由联想或催眠术)揭示出来。此外,压抑的欲望可产生心理问题并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妇女压抑了对父亲的性欲望。她可能以另外的形式表达了这种冲动,即她不断地陷入了与男性关系的失败,在无意识中试图解除她对父亲的那种冲突。
退行
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通常,当第二个孩子来到一个家庭,大孩子将退行,用早期的说话方式,想要奶瓶甚至尿床。成人也可能用退行。想一想,一个男人感受到了“中年危机” (midlife crisis),他害怕变老而死去,为了避免与无意识恐惧相连的焦虑,他可能退行到青年时期,变得不负责任、开赛车兜风、试着与女性约会,甚至吃儿童食品。另一个退行的例子是,已婚的成人搬回家跟妈妈住,无论如何这是婚姻中的一个问题。
投射(www.xing528.com)
想象一下你的自我正被你的本我攻击。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但你感到非常焦虑。如果你的自我用投射机制消除焦虑,你将开始把你无意识中的欲望看成是别人的行为,那就是说,你把你的冲动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把引起的焦虑外化,并减少焦虑。你将不会意识到你做这些,而被你投射的人也不可能因你的谴责而有罪恶感。安娜举的一个例子是:一位丈夫有了一个对他妻子不忠的冲动(第120页),他可能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欲望,但这种欲望从他的本我中不知不觉地爬行上来,引起焦虑。为了防止焦虑,丈夫把他的欲望投射给他的妻子,变得强烈的忌妒并谴责她有什么事,即使没有证据支持他的谴责。另一个例子是,一位妇女害怕变老,并开始指出她的朋友和熟人看起来多么老。这些例子中的个体并不是在表演或说谎,而是真实地相信他们的投射机制。如果他们不这样,防御焦虑将会失败。
反向作用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哈姆雷特是弗洛伊德定义反向作用的一个例证。当哈姆雷特的妈妈看完演出的一幕,对哈姆雷特说“我认为,这个女士确实抗议得太厉害了”。当一个人感受到不可接受的、无意识中的“邪恶的”冲动时,为了避免焦虑,人们表现的行为是本我真实欲望的反面。安娜指出,这些行为通常被夸大甚至是强迫的(第9页),采取表面的、完全没有本我真实欲望的态度和行为来阻止焦虑。除非本我和自我的冲突以某种方式解决,否则,反向作用倾向于快速表现,并通常成为个体人格的永久的部分。举这样一个例子,再想一想刚才那个丈夫,他不知不觉地想得到别的女人,如果他是用反向作用而不是用投射来防止焦虑,那么他会变得过度殷勤地对待他的妻子,并送她礼物,宣布他忠贞不移的爱情。另一个例子来自于最近被称为“痛击同性恋” (gay bashing)的恼人的暴力犯罪新闻报道。按照弗洛伊德学派的解释,一个在无意识中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攻击或打击同性恋的极端反向的行为,以回避他们真实的欲望和与此相连的焦虑。
升华作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安娜·弗洛伊德两人都把大多数防御机制,包括上面描述的四种,在心理矫正(神经症)中作为心理有问题的指标。相反,升华这种防御机制不但被看做是正常的,而且是人人希望拥有的(第44页)。当人们使用升华机制时,他们找到了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转化无意识中被禁止的欲望所产生的能量。弗洛伊德主张,既然每个人的本我都包含这些欲望,升华就是多彩和健康生活所必须的一部分。另外他相信,更强的欲望可用不同的方式升华。某个人有强烈的攻击冲动,可以通过参加对抗运动或成为外科医生来得到升华。一个小女孩喜欢骑马,可以解释为不可接受的性欲望的升华。一个男人用一种带着色情的目光注视人体,可以通过让他成为一名裸体像画家或雕塑家来升华他的感情。
弗洛伊德相信,所有的我们称之为文明的现象可能都是通过升华机制而来的。按照他的观点,人类可以升华他们原始的、生物性的欲望和冲动,使他们建设文明的社会。弗洛伊德认为,有时,我们真实的、无意识的力量击败了我们的“集体自我” (collective ego),并且这些原始的行为以不文明的形式表现,就像战争的爆发。不管怎样,也只有通过升华,文明才能存在(S. Freud, 1930) 。
研究发现的意义及近期应用
虽然安娜·弗洛伊德在她的书中清楚地写到,防御机制的使用常常与神经症行为并存,但也应当指出,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几乎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会随时应用各种防御机制,特别是帮助他们应对应激增强的时期。防御机制能帮助我们减少焦虑,保持一个积极的自我意像。虽然如此,防御机制包含了自我欺骗和歪曲事实,如果过度使用,会产生消极的结果。例如,一个人每次都用退行机制,生活中的难题就会越积越多,他永远都不会自己发展必要的策略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结果,一个人的生活将变得不太有效。而且,弗洛伊德和许多其他的心理学家主张,当特别严重的冲突引起的焦虑被压抑时,它就会在某些时候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如恐怖症、惊恐发作或强迫症。
弗洛伊德的理论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防御机制真的存在吗?真的能通过阻止试图进入意识中本我的冲动来阻止焦虑的产生吗?也许最常引证批评弗洛伊德的所有的工作是:好一点的批评很难科学地验证,坏一点的批评不可验证。许多研究试图清楚地证明弗洛伊德学派的各种概念的存在。结果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一些观点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见Cramer, 2000),而另一些也已得到反证,仍然有一些不能被证实(见Fisher & Greenberg,1977, 1995)。
最近两个让人感兴趣的研究是,压抑(病态地相信一个真实的事件没有发生)和反向作用这两个防御机制找到了科学的甚至是身体上的证据。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检查了大脑右半球损伤的病人,这种病人常否认他们体验到右半身瘫痪(见本书的第一部分,Gazzaniga关于脑半球专门化研究中的论述)。罗摩占陀罗(Ramachandran, 1995)测试了这些病人,看他们是否有触觉或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说:对他们瘫痪意识的压抑。他让被试选择一种需要两只手参与的活动,即系鞋带。还有一种只需要一只手参与的活动,即把一个螺栓插入螺帽中。虽然他们的瘫痪使成功系鞋带几乎不可能,但是被试几乎总是选择两只手的任务。在许多次失败之后,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挫折感。接下来,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给被试一种错觉的虚拟(virtual-reality)项目,即他们能移动自己的左手臂。当被试体验到瘫痪手的运动时,他们在此过程中也没有表现出惊奇。这些结果表明,被试非常明显地缺乏对瘫痪的意识。最后,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方,罗摩占陀罗向一个病人的左耳内灌注冷水。“令人吃惊的是,这使病人‘压抑’的有关瘫痪的记忆回到了表面,她说她已经连续瘫痪了好几天了”(第22页)。作者认为,冷水刺激了内耳的一个被称为前庭系统的部位,在头部运动时,前庭系统与平衡、直立的姿势和视觉的轨迹有关。最近的研究发现,该系统还与快速眼动睡眠和白日梦有关,根据罗摩占陀罗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弗洛伊德学派的压抑的心理现象提供神经学的依据。
第二个研究所得到的证据来自于同性恐怖,即某些异性恋者所表现的对男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恋的不合理的恐惧、回避和偏见,其实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反向作用,即为了避免由自我压抑的同性恋倾向引起极端的焦虑所采用的防御机制(Adams, Wright,& Lohr, 1996)。一组男性接受一种判定同性恐怖水平的测验,然后被分成两组:同性恐怖组和非同性恐怖组。接着,所有的被试观看描述异性恋、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表演性活动的录像,当他们观看这些录像的时候,同时监测他们性唤起的生理信号。两组被试惟一的不同是,他们观看男同性恋的录像时。在这种条件下,“结果显示,同性恐怖的男性在性唤起方面表现明显增加,而非同性恐怖的男性没有这些表现”(第443页)。事实上,当观看男性同性恋的录像时,非同性恐怖组中66%的被试没有明显的性唤起信号,而同性恐怖组仅有20%的被试表现出很低的性唤起,或没有明显的性唤起信号。而且,当要求同性恐怖的男性主观评价自己的性唤起水平时,他们低估了自己在对同性恋录像中的性唤起的水平。这项研究结果与安娜·弗洛伊德对反向作用的描述相吻合。同时,也为前面所讨论的暴力反对同性恋的解释提供了支持。
结 论
从以上两个研究可以看出,心理学家对防御机制的科学兴趣在各分支学科中不断增加,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Cramer, 2000)。通过对防御机制的认识和了解,你对人们行为原因的洞察能力明显提高。这种理解可以让你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在何时和如何由压力所引起,而不是由那些容易看到的原因引起。如果你在自己的头脑中保存一个防御机制的条目表,你就可以开始在别人身上或自己身上发现它们。通过这种方法,如果你认为某人正在使用防御机制,那么请记住,他或她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令人讨厌的焦虑。因此,防御机制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能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在你与别人的交往中防御机制的知识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必须小心、谨慎地使用。
通过详细查看近期主要的关于心理分析理论的学术著作,你会容易的体验到安娜·弗洛伊德对她父亲防御机制概念的综合、分析对你持久的影响。你所遇到的大多数的引证都与弗洛伊德有关,的确如此。但是,当讨论转向防御机制时,安娜·弗洛伊德在1946年出版的书及它的各种修订本,被认为是论述此话题的权威性著作(Couch, 1995)。
Adarn s, H., Wright, L., & Lohr, B. (1996). Is homophobia associated with homosexual arousal?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5 (3), 440 - 445.
Couch, A. (1995, February) . Anna Freud's adult psychoanalytic technique: A defense of classic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76, 153 -171.
Cramer, P. (2000) . Defense mechanisms in psychology today: Further processes for adapt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6), 637 - 646.
Fisher, S. , & Greenberg, R. (1977). The scientific credibility of Freud's theories and therapy. New York: Basic Books.
Fisher, S. , & Greenberg, R. (1995) . Freud scientifically reappraised: Testing the theories and therapy. New York: Wiley.
Freud, S. (1936). A disturbance of memory on the Acropolis. London: Hogarth Press. (Original publication in German, 1936)
Freud, S. (1961). Civilis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London: Hogarth Press. (Original publication in German, 1930)
Ramachandran, V. (1995). Anosognosia in the parietal lobe syndrom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4 (1), 22 - 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