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舆论压力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舆论压力对社会的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舆论的社会压力作为网络自由言论的直接产物,是网民言论群极化的无形约束力,也是网络言论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内容。它以网民意见为载体,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使流动的意见在短时间内形成言论风暴,并对事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性的网络舆论压力。

网络舆论压力对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社会压力的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stress)是个体对于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是真实存在的或人们知觉到的心理社会压力。而网络舆论造成的社会压力,不仅仅是言论自由的汇集产生的群体心理压力的现实化,网络舆论的广泛性和匿名性,网民言论的理性与非理性,网络信息的不确定与更新迅速等特性,使其不像压力对个体作用那么具有单一破坏性,网络舆论压力可以促进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会给当事人产生诸多心理压力。

网络舆论的社会压力作为网络自由言论的直接产物,是网民言论群极化的无形约束力,也是网络言论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内容。它以网民意见为载体,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使流动的意见在短时间内形成言论风暴,并对事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性的网络舆论压力。

二、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舆论的社会压力相比于舆论本身有更大的杀伤力和影响力,在每一个热点事件的背后,这种自由言论以势不可挡的趋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事件结果。

(一)网络舆论社会压力的正效应

1.加强舆论监督司法公正

消极的重大事件在舆论压力的道德审判下,无论是肇事者,还是煽动者,都受到了应有惩罚。网民虽然不能亲自通过司法渠道捍卫自己的知情权,但强大的舆论压力无疑让事件真相的揭露时间尽可能缩短。如前文所提到的“杭州飙车肇事案”在几天时间内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演变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并对司法审判形成不同程度的舆论压力。

2.推进政治民主与反腐倡廉(www.xing528.com)

就道德而言,大部分舆论压力都以某种非正规的道德底线为指引,激发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诉求。网络舆论的压力像“星星之火,转瞬燎原”。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2009年10月因受贿100余万元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正是因为网民通过“人肉搜索”揭出他抽“天价烟”、戴“天价表”所致。网民信息资源的铁证、百姓言论的道德审判让周久耕落马,这不仅仅是网络舆论监督的结果,也使得“网络曝光”成为中共反腐倡廉的新手段。

(二)网络舆论社会压力的负效应

然而,自发的网络舆论压力监督作用也并不完全可靠,信息过剩、真伪难辨的弊端也会造成一些不良的舆论导向。网络特殊的匿名保护功能使网民敢于利用网络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言论,尽管其中不乏理性分析和据实评论,但同时也给一些失去理智、企图发泄不满的人留下可乘之机,他们或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使网络成了谣言的发源地;或在网上进行讽刺挖苦、谩骂诽谤,使网络成为人身攻击的场所,进而侵害公民隐私权名誉权;尤其是一些“人肉搜索”打着反腐败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旗号,使网络蜕变为伪证的做法和言论,极大地干扰了普通群众的理性判断,使一些网络舆论严重偏离了舆论监督应有的客观公正轨道[6]

1.舆论压力对事件当事人造成困扰

2009年,一位备受争议的“80后”市长周森锋涉嫌论文抄袭再遭质疑和关注。如果说,公众最开始对于周森锋这么年轻就当选市长的质疑是出于其背后有人扶持的惯性思维,当周森锋被披露没有任何特殊家庭背景后,有人还是不依不饶,进行网上“人肉搜索”。这种质疑已经变质,其动机令人怀疑。

2.舆论压力对司法审判的无形干扰

近年来,民意审判、尤其是网络舆论审判,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一个案件,各种各样的舆论巨浪哄然而起,媒体的追踪报道,肯定会对检察官法官的判断产生影响,给司法过程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员施加了巨大压力,妨碍其运用法律的专业理性进行判断。

网络舆论在相当多的案件中,在法院尚未审结时,就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者带有明显暗示意味的言论,极力渲染一方当事人的观点,煽动社会公众的情绪,从而给法庭审判造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导致一些案件背离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无法得到公正的审理。网络舆论的虚拟与任意,又导致了其对司法权威的肆意践踏,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司法活动的误解,甚至抱怨、攻击司法机关,最终甚至会使司法机关的威信扫地,颜面无存。同时,网民也应认识到,这种无形的语言暴力也是对当事人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