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情思辨的交响,王英琦散文解读

激情思辨的交响,王英琦散文解读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称是“天涯浪女”和“永远的女游子”的散文作家王英琦,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因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倔强的个性,使王英琦的创作具有豪放和催人警醒的力量。”王英琦始终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世俗生活。王英琦写了不少关于女性方面的文章。当王英琦在澡堂目睹了两个同胞为了区区小事,大打出手,弄得伤筋动骨以后,痛感人的素质的重要。在“得到一个儿子,却输了一场爱情”以后,王英琦对爱情的体会更深刻。

激情思辨的交响,王英琦散文解读

自称是“天涯浪女”和“永远的女游子”的散文作家王英琦,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她下过乡,当过工人,做过记者,还在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就读过。著有《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等散文集,还著有电影剧本《李清照》、中短篇小说集《爱之厦》等。她的主要精力是用在散文创作上,其主要成就也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这位“天涯浪女”到过不少名山大川,饱览过众多名胜古迹,屐痕之处,佳作随之而出。然而这些记游之作,绝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它往往能透过一些表面现象,启发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当她第一次来到北京,向不少当地人打听圆明园遗址,他们居然不知道。作者感叹地写道:“人们啊,当你们在长安街漫步的时候;当你们在故宫流连忘返的时候;当你们在北海扬桨击浪的时候;当你们在香山极目远眺的时候,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了在你们的身旁,有一片不该遗忘的废墟(《不该遗忘的废墟》)!”在山西芮城县永乐宫,看到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壁画,然而壁画的作者却不被人们所知,对这些默默无闻的艺术大师,作家的心情无法平静。“面壁而立,我虔诚地、崇敬地鞠了一个躬。这不仅是对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的礼赞,也是对那些早已长眠九泉的我国古代无名艺术大师的深深吊唁(《永乐宫巡礼》)!”凭吊西安郊外半坡遗址以后,作者又引导读者同她一起进行思索:“我们今天活着现代人,又将为后代人留下什么呢?不错,个人总是要死的,但民族是永存的。我们将为我们的民族留下什么?我们将怎样无愧于半坡人的子孙?(《我的先民,你在哪里?》)”王英琦饶有兴趣地对滇北高原泸沽湖摩梭人的居栖地——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会群落进行了实地考察,有感于那种以母亲为中心的习俗制度,作者写道:“无论未来世界历史怎样变迁,对于女性的尊敬,对于母亲的崇拜,都应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和美德。永远感铭她们吧——感铭女性,感铭母亲(《重返外婆的家园》!”作者驻足生养她的江淮平原上两个相距不远的大泽乡和双堆集,不禁思绪万千。我们知道,大泽乡是陈胜、吴广举行农民起义的地方,双堆集则是淮海战役中进行了一次非常激烈战斗的地方。作者凭吊这两个古战场,不禁发出呼吁:“人们啊——请与我一同思索……”,“为什么从大泽乡到双堆集,中间只不过二十多华里,中国历史却整整走了2000多年?为什么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都要比别的民族付出更大的代价?更惨重的牺牲!为什么?为什么(《从大泽乡到双堆集》)?”作者从这两个不相干的地方,找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这是一篇极具历史沧桑感和凝重现实感的记游之作!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她不仅喜欢驾驭一些历史、文化的大题材、大主题,而且表达也是粗犷豪爽的,绝无小家子气。”笔者深以为然!因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倔强的个性,使王英琦的创作具有豪放和催人警醒的力量。”[144]

王英琦善于从生活中发掘题材,力求从平常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让读者得到多层次的启发。她去探望往日插队、至今仍留在农村的初中同学“维纳斯”,见到她生活得那么艰难,作者心急如焚,愤愤不平。“一样都是人,一样都活在这世上,他们凭什么活得那么苦,那么令人掬泪?”作者深知治穷应先治愚,因此她文末深情地呼唤:“哦!现代文明之风,你快点刮进这烟笼雾锁的大深山吧(《失去的维纳斯》)!”正因为王英琦有着可贵的“贫民意识”,才使得她携幼子走出“象牙之塔”,走向蓬荜农舍,混迹菜农之中,在中州腹地一个叫小刘庄的地方,一待就是三年,所写的《远郊不寂寞》等展示了她对人生感情的新境界,作者觉得这穷乡僻壤的人情风俗可爱可贵。此文一出,引得一些人对这作家蛰居之地兴趣大发,无限向往。因此,她又接着写了《远郊无童话》、《蓬荜堂笔记》等篇什,真实地反映了郊区的生活现象和她的感受。粉饰生活,写“瞒和骗”的文学不应是一个严肃作家的态度。王英琦始终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世俗生活。对这些年来一直不景气的文坛,她感到忧心忡忡,《沪上随笔》一文可见其心迹。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写女性,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因为女性感情更细腻,体会更真切,在这点上男作家无法与之抗衡。王英琦写了不少关于女性方面的文章。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又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女性的形体美是无法永驻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作者认为“对于一女人来说,美丽的衰退还不是可怕的,而自我的衰弱,人格的衰弱,才是最可痛心的事情。”这可谓体验深刻。作家最后点题道:“美丽地生活着吧,我亲爱的姐妹同胞们(《美丽地生活着》)!”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针对女性对儿子的全部感情投入和生命投入,作家无不忧虑。因为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失去自我。因此她断论:“家庭不应是我们的事业。孩子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事业。”那么该怎么办呢?作家在此“开了个处方”:“把属于儿子的给予儿子,把属于自己的留给自己。——让我们更理性更美丽地活出女性的滋味来(《活出女性的滋味来》)。”当王英琦在澡堂目睹了两个同胞为了区区小事,大打出手,弄得伤筋动骨以后,痛感人的素质的重要。作者悲愤地写道:“原来女人也不乏心毒手辣者。记得欧洲有句谚语:‘若让女人操作大炮,落到人间的只能是玫瑰’。看来真是低估了女人。我想若让杏脸姑娘这类悍妇来操纵,这世上八成有一半人得做炮下鬼(《蓬荜堂书信》)。”

《写不出自传的人》一文,将一个事业上成功、爱情上挫折的女子情怀,赤裸裸地袒露给读者。然而让我们感受到的却不是缠绵的迷惘与感伤,而是一种深刻的反思与内省,在愤愤不平的感叹中,蕴含着不屈的挣扎与追求。在“得到一个儿子,却输了一场爱情”以后,王英琦对爱情的体会更深刻。当她看到一幅活生生的“田头夫妻恩爱图”以后,大发一阵感叹:“年轻时,曾那么向往一场舍生忘死的爱情。到了中年才彻悟人世间,原本没有这种爱。即使是一个浑身是情的伟大情圣,他的爱,也不能超凡入圣,也不可能终生与爱同行,在爱河永沐。”这话可能不中听,怕读者们误解,作家又进而解释一番:“我所有的意思是:既然我们都是自然上帝的儿女,都是凡人肉身,为什么不能面对油盐柴米,面对天空大地,讨一点平凡的爱情,过一点俗日子——如那对‘田头夫妻’(《蓬荜堂笔记》)。”笔者完全赞同王英琦的上述观点。姜育恒《再回首》中不是有句歌词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吗?有的学者认为王英琦比其他女性作家对“女性问题”思之更深的地方就在于,“这种真诚的剖析的心态和方式,反映了王英琦敢于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暴露自己的勇气,体现出现代女性追求自我的真实品格。”[145]

纵览整个集子,窃以为最能打动人心、最富思辨色彩的是三篇颇有分量的读后感。这三篇是:《求道者的悲歌》(《爱因斯坦传》读后感)、《大师的弱点》(《一个女人》读后感)、《无需援助的思想》(《无援的思想》读后感)。这不是通常意义的读后感,而是王英琦与几位科学家、艺术家、作家之间心灵的对话。正如她自己所称《蓬荜堂笔记》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人传记”,而是“我思想的皈依,精神的家园,人生走向的导航,抗拒世尘庸风俗雨的盾牌……”《求道者的悲歌》一文写道,爱因斯坦因发现“相对论”而蜚声中外,倘若他满足于此也够幸福的了。但他后半生对“统一场”求证的悲剧性未完成,这使他的结局显得有点悲壮。不过作者转念一想:“如果爱因斯坦的统一场如期完成了,它的方程解与单值数据圆满得出了,科学与社会因之而变得更理性更先进,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还会如此迷人么?他的科学殉道者的形象还会震古烁今永垂万世么?”(同上)作者一连提了几个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思索。罗丹是世界级的雕塑大师,但由于他的绝情,造成了与他有着长达十五年缠绵悱恻、恩恩怨怨的天才女雕塑家卡米尔的悲剧。作者没有“爱屋及乌”式地因他的艺术成就,而对他的人品顶礼膜拜。“我无法不爱大师那些具有历史跨度的作品,却难以敬重他的人品。在艺术领域中,大师无愧于绝世奇才,但在人格走向上,他只是个有着明显人性弱点的世俗男子(《大师的弱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师罗丹亦然,呜呼!写到这里,王英琦意犹未尽,笔锋突然一转,来了个逆向思维:“假设大师不仅是个艺术上的巨擘,也是个爱情上的巨擘呢?假设大师不惜为女雕塑家舍弃一切,在爱情中实现了自我道德完善,那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大师会不会因为生活太圆满了,而将艺术沦为爱情的附庸——大师还会创造出动人心魄的作品吗?女雕塑家的人生还会出现直锲人心的极壮丽极圣洁的‘殉难之美’吗?”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但作家作文不妨来几个假设。因为历史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诸如此类的矛盾现象。(www.xing528.com)

张承志同张炜一样,是当今文坛上两位引人注目的以笔为旗,抵抗世俗的作家,被称为“二张现象”。《无需援助的思想》一文,就是王英琦对张承志《无援的思想》有感而发的。读张承志,王英琦认为“你能读到一股很硬气的生命脉流的搏动;你能感受到一颗骚动激烈甚至是残酷的心灵冲突;你能悟出他狷介桀骜的性格背后的孤独和坚执;你能回味他无情反讽负面的古道热肠……”也许作家之间的心灵更容易沟通吧,窃以为这种概括比一般的评论者更精当、更准确!那么,张承志是不是完美无缺呢?王英琦直言不讳地指出:“批判者最珍贵的品质是自我批判。张承志倘若能在理性的深层次上,使二者更完满地统一,则他的人格魅力也就更其完美;张承志倘若能在突破目前的心理重轭后,仍坚持自己的心灵,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生命之路,则更能显示出他主体力量的深厚和强大。”郑板桥的诗说过:“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这是作为批评者应有的品格,这是浅陋如笔者见到的最有个性、最有见地的关于张承志的评论文章之一。

王英琦文笔大胆泼辣,情之所至,往往一气呵成。排比句随处可见,如“我的故乡——那该是炊烟袅袅,鸡鸣狗跳的山乡村野;那该是纤雨如丝,多花多树的烟雨江南;那该是牧歌不断,驼铃不绝,牛们羊们尽情撒欢的塞北草原……(《魂归何里》)”偶尔也用些骈句,如“大师艺术‘后宫’里,鸿儒云集,高士济济,名媛佳丽簇拥,软玉温香环绕……(《大师的弱点》)”时而来点幽默:“我那时确实馋得慌。一日三餐粗粮,尤其是那秫秫面打的稀糊糊,真是‘洪湖水,浪打浪’,早吃怕了我,吃得肚子愈鼓饿火愈炽(《菱角河的悲剧》)。”《我很矮,可是我不蠢》,题目本身就挺幽默,这是套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此文历数个头矮带来的麻烦,又阿Q式地大谈了一阵矮个子的好处。最后给读者出了一道谜:猜猜她的身高。《与尔同销万古愁》一文,作者用第二人称的笔法,同一代词人李清照进行心灵对话。而《我们头上的星空》则是内心独白式、絮语式的作品。

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是块丰收的领地,有成就的女作家出现不少,王英琦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王英琦是位很有个性,很有才气,具有“阳刚之美”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或许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与时下有人讥评的“小女子”散文无缘。她认为作家应该多创作“大、好、美”散文。所谓大、好、美散文,“我以为是那种对人生有超常感悟,对事物看至本质的散文,是那种除去散文一切繁文缛节,把文字写至朴素写至本色的散文。”(《王英琦散文自选集·自序》)作者深知要做到这一点,实为不易。因为“一个散文作家所追求的自我价值总归是有限的。只有从宏观的高度,宏观的视野,把握观照社会人生包括一己之我,把对整个人类的关怀视为终极思考、终极关怀,才有可能写出真正胸怀浩大,具有历史跨度和美学光辉的鸿篇巨制来。”

王英琦的散文,激情澎湃,思辨滔滔,它们是思辨与激情的交响曲。我想,这正是王英琦散文的魅力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