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唯唯,女,1978年深秋生于湖北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中师学历,后分别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和深圳大学作家研究生班,现为深圳作家协会签约作家。2001年开始文学创作。历年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十月》、《作品》、《长江文艺》、《芙蓉》、《中华散文》、《苏州杂志》等纯文学期刊发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读书随笔一百余万字。其散文先后获得《作品》杂志社2004年“全国女作家散文大赛”、2006年“南方经验”散文大赛的奖项;《小镇风月》获《小说月报》2005年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麒麟峪》获得2008年“我和深圳网络文学长篇小说大赛”金奖;2010年长篇小说《一城歌哭》获得“第三届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长篇小说类的金奖。宋唯唯是近年来“岭南文学新实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成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宋唯唯从事文学创作十余年来,其题材非常广泛,既有描写当下都市风云变幻的作品,也有反映昔日和如今民风淳朴的乡野村落;写都市的作品中,既有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大都市,也有小县城、小圩镇等城乡结合比较密切的地方。在这些大都市中,她尤其喜欢写深圳。宋唯唯自2007年第一部以深圳为题材的中篇小说《不与梦交往》发表以后,她描写深圳的小说就一发而不可收。长篇小说《麒麟峪》写了这个城市孩子们的故事,《一城歌哭》则写深圳家政工和小保姆以及与她们打交道的各色人等的生活状况。中篇小说《浮花浪蕊》中的三个女性,寒冰、杏子、丹丹是在深圳的夜总会里谋生的。《月如荞麦花如雪》中的舞蹈演员明明,是在深圳演出时认识雷灏的,几年后她又从北京南下深圳工作。这些小说中出现的罗湖海关、深蓝大道(深南大道)、万象城、梧桐山、盐田港、深圳书城、世界之窗等,都有许多写实的描述。《不与梦交往》中女主人公长孙凌从东北长白山下的一座小城南下深圳,因为她认为深圳“这座城市,是一个传奇的江湖,是人世间的大投奔、大颠簸、大是非、大起伏的大集合,它展展辽阔的土地,一半是削平了山,一半是填平了海。人也是,自泱泱大地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怀的都是梦。”她为什么喜欢深圳?因为“这城市充满动感,随时机遇,就地变化,符合年轻人喜欢的一见钟情、一见倾心,它的阳光和高楼,大海和繁华,都是先俘虏了你再说。”深圳确实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浮花浪蕊》中三个人上了火车,本次列车的终点是广州站。但经过一番思索,三个人心有灵犀一点通,齐齐脱口而出一个目的地:深圳!对,就去深圳!他们认为“深圳多吸引人呀,和香港仅仅一江之隔,那是繁华、自由、资本昌盛之地啊!最大最发达的移民城市,遍地充满黄金和掘金者。深圳是一定要去见识见识的!”拿定主意后,三人在广州下了火车后立即坐上直奔深圳的城际高铁。当然,这座城市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好混,它的竞争之激烈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深圳这城市,胆大包天者是人群的宠儿,当你投入这城市,它只恨你太贫乏姿态太谦虚不够彪悍(《月如荞麦花如雪》)。”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劫财劫色,死于非命,在这个城市,真是司空见惯,生死存亡,人财散尽,香车美女,转眼成空,什么都不是个传奇(《不与梦交往》)。”宋唯唯定居深圳多年,对深圳比较熟悉,窃以为她对深圳的描述是比较准确的。
作为女性作家,宋唯唯热衷并且擅长写女性命运。且不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花低蝶》中的主人公秋蝶,《麒麟峪》中的玉霞、朱云和兰珠,《一城歌哭》中的牵藤和荷荷。《曾是双髻问字来》中这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都是女性,她俩在大学学的是法语专业,因为爱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并且都没有读到大学毕业就放弃了。林朦朦分别经历了与肖岳宸、胡东的一段感情生活,仍不能背弃自己那最初的、无望的爱而用酒瓶割腕自杀走向死亡;杜雯雯最终选择了那个爱她的人夏骞,并且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她还将文字变成自己的精神归宿。《花发》中17岁的袁可意从湘西一所艺校毕业后,独自一人闯荡北京,她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名模,艳压群芳。她先与38岁的国企老总池似川有过一段感情生活,后来她与金哲相爱。《旧友如水》中的林青来自桂林,她是一所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为了支撑繁重的学业与贫困的家境,她偷偷来到KTV包房打工。《寻找柳词》中的柳词是一个女孩,一个年轻的文学女孩。她从西北来京城闯荡,后来她的三部书稿连存底都被浪一这个不良书商给骗走了,因此她便失踪了。《老族长的女儿》中想姑与叔叔有情人没成眷属。她出嫁一年后,丈夫患病死了。乡人说想姑的掌纹是断掌,命中注定要克夫。她便毅然到远方的一座观音庵出家修行了。《邻家媳妇》中民办教师玉庭是独子,他的老婆是春桂。春桂来到婆家五年里生了三个胖嘟嘟、黑乎乎的丫头,她在家中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只有老祖母常叹气安慰她:儿啊,托女人身就是来世上受罪的。你忍着过吧,等生了儿子日子就舒展了。后来春桂在大家的期盼中终于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她作为女人的使命才完成。这个初嫁时水灵灵的新媳妇,过早地变得人老珠黄了。此外,《寡妇和她的女儿》、《从前的妻》、《17岁遇见她》等小说,仅仅看标题就可判断出主人公都是女性。作为女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女性,比男作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国文坛有许多女作家擅长写女性,如张爱玲、张洁、铁凝、王安忆等,宋唯唯也是如此。
宋唯唯的文学作品,具有她自己独到的风格,那就是古典诗意般的唯美。比如《花低蝶》的书名和各章节的名字就很唯美,富有诗意,如:“万里河山,有缘重逢”、“花低蝶新小”、“宜室宜家”、“桃之夭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豆蔻花时”、“蝶翩翩”等。这些名字或目录都脱胎于古典诗词或古典名句。还有其他小说的名字,如《月如荞麦花如雪》就很有诗意,它包括:“谁家女儿”、“京华朱梦”、“碧琉璃之城”、“蔷薇光阴”、“白雪茫茫”共五章。再如,《曾是双髻问字来》、《浮花浪蕊》等小说的名字都概括准确且富有诗意。
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宋唯唯小说和散文中古典诗意和风格唯美的句子比比皆是,不可胜数。小说《花低蝶》的结尾,秋蝶不满足现状,“她要去寻找一个地方,穿过布满风霜的冬天的山峦和河流,穿过关于宿命和轮回的片段记忆,沿着沧溟之中的神启,跋涉,跋涉,所有的抵达都只是路过,所有的停泊都只是漂泊。她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久很久,几生几世的时光,红粉成了骷髅,沧海化作桑田,她多么疲惫,又多么执著。”诗意的句子,唯美的画面,让许多读者怦然心动。有人说,这部小说的叙述语言,像是民国时期白话运动刚刚过后的语调,有着诗的意象、词的韵律、元曲的节奏。[107]
《月如荞麦花如雪》中年纪轻轻的明明,不知哪一天开始,变得喜欢看老戏了。那些“悠长,缠绵,婉转千百回依然迤逦缠绵的唱腔,慢悠悠的前朝的时光,杨柳枝映着白粉墙,远远的一影青山,桃花渡口,那些清雅的山长水阔的布景前,才可一生一世,几生几世,一个人爱着另一个人,一个女子等待一个男子。地老天荒,矢志不渝,从不更改,从不质疑,从不否认,从不估价。爱是仁义礼教里,最恒久最绵长的等候。”作者用这样古典诗意的文字,来描写主人公对古典戏剧的痴迷,手法高超,妙不可言。
江南无疑是美的,江南的枫桥无疑是美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还有四季分明的各种花花草草。宋唯唯笔下的枫桥美得让人惊艳:“雪融了,春天又来了,黄灿灿的油菜花又铺到了天涯,桃花开过,桃花又落了;梨花白了,梨子结青果了;蔷薇花开过一迭,栀子花又开了,香呀,妖娆的缠人的香,你若是在黄鹂鸟叫的五月来到小城,才明白,什么样的花事,才是香雪海。后院菜园里的青菜,茄子,西红柿,豆角,也茂盛起来,开花的开花,挂果的挂果,荷塘里的荷花香了,夏天的已经过去一半了(《月如荞麦花如雪》)。”宋唯唯笔下的枫桥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宋唯唯的小说和散文除了语言的古典诗意以外,还有一种悲悯感伤的情怀,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
《浮花浪蕊》中的女孩丹丹,她中断在银行学校的学业与刘小光私奔到深圳。丹丹为了她和刘小光,在风月场上拼命赚钱。刘小光却甘愿在“女人吧”中当“牛郎”,劝阻不成,他便毅然离她而去。丹丹本着和他相依为命的心,来到深圳这座城市。什么都还没有得到,却先失去了对方。丹丹黯然神伤!
《月如荞麦花如雪》中的明明6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她念完初中,就考取一所艺术学校,学舞蹈。17岁毕业时,明明被一舞蹈团选中,签约三年。在演出中她遇到了IT业的成功人士雷灏。后来已厌倦了舞蹈的她,在雷灏的资助下重新上学,不料雷灏的妻子打上门来。在京城待不下去了,她就南下深圳,在一份周刊杂志里供职。雷灏和他太太离婚不成,明明只好与之分手。25岁时,明明的妈妈去世。母亲走了,从此这人世,走到哪里都是异乡。幸好,后来建筑设计师司哲走进了明明的生活。他们新婚半年后,司哲去塌方的工地解决技术难题,不幸被车撞击身亡。明明回到枫桥,将家里变成一间小客栈和咖啡屋。这端庄肃静的老板娘,这一年才28岁。雷灏一路踏雪来到枫桥,找到明明。她柔和地说:“太晚了,我和你,都回不到从前了。”自古红颜多薄命,明明的命运令人唏嘘。
《女孩小馨》中8岁的小馨,上小学三年级,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最好的。她的爸爸是老实本分,技术过硬的剃头师傅,他一条腿有残疾。只有小馨是世界上最看得起爸爸的人。妈妈是从远方来的异乡人,几乎不和小城里的人说话。妈妈做卤菜生意贴补家用。有一天,妈妈不辞而别。小馨知道妈妈不会回来了,因为她开始长大了。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女令人牵挂。
《长河边的兄弟》中,哥俩在学校读书,爸爸在广州一家工厂里做搬运送货工。暑假里哥俩穿新衣服去外婆家做客,他们很开心。冬天,孩子们吃爆米花,像过节似地快乐。农忙时,妈妈天不亮就起来干活,一直到小雪时节,妈妈的油菜秧苗种完了,一年的农忙,才算收尾。腊月十六夜晚,爸爸骑摩托回来了,头上包着厚厚的卫生纱布,原来在广州,他被治安员抢走了钱财,打破了头,打坏了腰,又打断了脚踝,他还是骑摩托在路上走了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地回家来了。邻家老婆婆和三岁的小孙子相依为命,她儿子外出打工三年,杳无音信,生死未卜。老婆婆眼睛都快哭瞎了。“儿啊,你是死是活,晚上托个梦给你娘吧”,听了这种哭诉,令人揪心。这篇小说问世后,读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微妙的留守少妇情怀、纯真的童心世界、率真热辣的水乡民风都被她描摹得入木三分。更主要的是作品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打工题材小说的写作风格,让人切实体会到另一种柔软而有韧性因而也更具有杀伤力的批判力量。作品写到了幽怨、愤激、谴责,但却是以一种委婉温柔、波澜不惊的笔调徐徐呈现,让人在作品之内不闻号啕大哭,不见捶胸顿足,作品之外却不由地暗自垂泪、心痛至极。这是一种以柔克刚、难以穷尽的艺术魅力。”[108]宋唯唯小说中这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哀愁,很有韵味。正如古诗所描述的:“顿觉眼前生气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宋唯唯的许多作品是描写乡土的、市井的,充满人间的烟火味,给人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可以说她的小说,除了唯美和感伤外,还属于世情的。“世情”既指世态人情,也指世俗之情。长篇小说《花低蝶》是宋唯唯的成名作,小说中充满幻化气息,从其“栖月城”、“花息道姑”的准“太虚幻境”式用字,就已注定了其内容是非写实的。即便如此,《花低蝶》中也有“世情”生活的描写,姚仕良把美丽的妻子,当成摆设和对外炫耀的资本,他是道貌岸然、薄情寡义的;姚家婆媳、姑嫂之间的家长里短、你争我斗;栖月城爱看热闹、传播流言的众多女人;在海边小镇夜总会混生活的80后小姑娘翩翩对无赖男友的一片痴情;市井无赖对小商户的敲诈勒索;古惑少年橙仔的死于非命;女儿豆蔻暑假南下千里寻母的心酸与温情……诸如此类,无不具有世俗生活的气息。(www.xing528.com)
《小镇风月》里,镇上的首富陈好发勾引了木匠的老婆玉霞,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陈好发和玉霞私奔到广州,在那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打工岁月。风平浪静后,他们回到小镇,此后,他们各自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小说通过玉霞的婚姻故事,探讨了婚姻和人生的真谛。婚姻其实就是过日子,过安宁的日子。放纵风月,摧毁的只能是美好的家庭生活。这篇小说仿佛是一幅当代小城镇的浮世绘。
《你是表哥》中,月蓉的父母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是那样的深恶痛绝,不屑一顾;干女儿金碧是那样的乖巧伶俐、富有心计;表哥平伢子是那样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平伢子的父亲是那样的游手好闲、嗜赌成性;平伢子的妈妈是那样的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老外婆是那样的通达事理、善解人意……小说除了刻画人物外,其中的田园风光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地母》中的那个“鸭母”是能给所有的人带来快乐的人。她是这样的不好看,又是这样的心地善良,她是所有妇女们深爱的,离不开的,又感到安全的朋友。鸭母厨艺了得,一个人在厨下,整得出几十桌客人的宴席来。四乡八里没有一个女人比她更能干、更喜庆,她的嗓门更是讨人喜欢。她是一位很有世俗色彩,敢说敢干的农村妇女。
《一城歌哭》中,村民在水边木粜上,淘米,择菜,嘤嘤地说着话。来了个捶衣服的堂客,水声登时热闹起来了,哗啦哗啦的,床单扬起来,撒网似地投到水里了。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生活场景。
小说《怀想一座城市》,写到了主人公喜欢武汉的小吃,喜欢菜场上新鲜的肉菜,活鲜的武昌鱼,洁白的莲藕,清早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早点摊,沸腾的油锅里捞出的糯米团,油条,苕粑粑,细细的面条放进开水锅里烫一下,舀起来洒上芝麻酱、榨菜丁和醋,这就是闻名的热干面。武汉的市井生活气息更是浓得化不开。笔者不禁想起池莉笔下的武汉,想起了吉庆街,想起了鸭脖子等武汉标志性的风味小吃。
宋唯唯在农村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她的散文里更是透露出不少乡村气息和其他生活场景。如《挚爱祖母》、《黄昏里温柔来到的老妪们》、《菊婆婆和小木偶》、《还乡》、《十九岁》、《深圳简笔》等。在散文《当青柚子落在你头顶》中,宋唯唯写道:“我家的老房子屋顶上,扔着我童年时脱落的乳牙。菜园的李子树下埋着我出生时候的胎盘。”在《是花都开了》中,宋唯唯写道,乡村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气息:“祖父的气息是田野里麦浪的醇厚,水田翻浆的愉悦而沉重的犁铧破开泥水的声音;孩子们的气息是小小的豆荚在膨胀长大,是庭院里的指甲花开出歪歪的一朵二朵,是新春里家什上贴着的歪歪扭扭的五谷丰登的春联;老妪们的气息,哦,我告诉过你的,那是黄昏燃烧过的草木灰的芳香,是冬天没有太阳的洁白的黄昏和醇厚的黑夜里金红的火堆的气息,是温情的,衰弱的,在时光里老去的瓷器和丝绸的气息。而少女们,她们的气息,是熏风艳阳里,满树的桃花,满树的梨花,藤上的蔷薇,池塘的荷花,各据一角,靡曼盛开的香气,清凌凌的芳香四溢。”宋唯唯所理解的散文“是悲欣交集的生存境地之中,来自岁月深处充满伤恸,竭尽全力的安抚。……我的散文是开在时光的墟落上的花朵,你阅读我的散文,会看见,我的灵魂翩翩地起舞。”[109]从散文《闲妇日记》、《年夜饭》等篇什中,我们发现,宋唯唯其实是一个热爱世俗生活,很懂得过日子的女人。
宋唯唯并非科班出身,但是她很爱读书。她喜欢的作家有许多。在西方文学里,这几年她很爱读美国的现当代作家,着迷福克纳、索尔·贝娄、斯坦贝克、纳博科夫、卡波特、托尼·莫里斯等。她对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很喜爱,很小的时候,她就喜欢读《红楼梦》,现在正在读《资治通鉴》。她说自始至终影响她的写作、渗透她命运的一个人,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我在孩童时就读他的诗,至今打开他的文集,依然沉醉,有新的汲取和感怀。白居易是我眼里最具叙事才华的古代诗人。着重细节、情味,那些路途中遇见的人,辛酸的卖炭翁,浔阳江上的歌女,天宝年间的宫隶,新丰折臂翁,采莲蓬的孩童,都会入他的笔下。”[110]《花低蝶》中,主人公的名字叫秋蝶,小说名字来自“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这都取自白居易的诗歌《秋蝶》,其诗云:“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看来宋唯唯是真正喜欢白居易的了。
宋唯唯的小说还深受张爱玲的影响。她写过一篇散文《沪上·看张》,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她对张氏的喜欢。在小说《怀想一座城市》中,作者借女主人公的口吻说:“我们谈起读书,谈及许多共同喜欢的作家,后来我说起我喜欢读张爱玲的书,没想到这个男人居然也读过她的所有作品。”
《你是表哥》开头是这样:“在天空的底下,或许,每一个小姑娘,都会是一个人的表妹。而每一个表哥,都会有一个或亲或疏,或远或近的表妹,当她来到世上时,他已先到。”小说的叙述语调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很有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
《长河边的小兄弟》是这样开头的:“他们是一对小兄弟,生活在平原上一个叫做潘渡的小村落里。哥哥叫潘霄霄,弟弟叫潘乔乔。有一条长长的水波粼粼的大河,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流过来,经过台上的人家。河上曾经走着很多很多小船的,如今都不见了,因为划船的男人们都出门打工去了。”小说结尾如下:“这长河边絮语的一对小兄弟呵,没有人听见他们的说话。连念珠儿也不晓得她正在被隔壁家的小男孩打歪主意呢。村庄睡着了,长河睡着了,只有他们躺着的树枝上翠绿的叶苞,只有春风吹着漫野的油菜花的香,只有深蓝的天空上满天的繁星,眨巴着眼睛,闪烁着光芒,温柔无语地陪伴着他们。”年轻的宋唯唯,用这样老道的叙述笔调,让人惊讶不已。眼尖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是不是有些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等小说的味道?还是在小说《怀想一座城市》,主人公感叹道:“如今的我,也早就不同人谈张爱玲了,现在是满城争说张爱玲,连那些小报和时尚杂志吹捧起女明星来,也一定要和张爱玲扯上关系,似乎作为她的忠实读者,这样才算有品有貌。”小说主人公这种欲说还休,欲拒还迎的姿态很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宋唯唯的文学创作热衷于表现大都市激烈竞争的现代生活,擅长于刻画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文学作品又充满世俗生活的风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和亲切感。她的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具有古典、唯美、感伤的倾向。宋唯唯现在还比较年轻,同时又积累了不少生活和创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只要她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她在文学创作上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