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回望与前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回望与前行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0月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中,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四部作品榜上有名。应该说迟子建是一位创作风格独特、创作成果颇丰的女性作家。限于篇幅的缘故,本文只论及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采浆果的人》首发于文学杂志《收获》,这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中的北国风光,具有鲜明的色彩美,而且通过她那温情诗意的叙述,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回望与前行

1986年迟子建带着她的“北极村童话”走上文坛,从此她便倾情地抒写着她的北国边陲的“原始风景”。如今她发表的短、中、长篇小说及散文随笔将近五百万字。其中短篇《雾月牛栏》、《清水洗尘》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获得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10月,她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年10月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中,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四部作品榜上有名。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收获》杂志上首发,后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这是我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最后一位女酋长的一天讲述了一个民族一百年的历史,展现了这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被评论界称赞为: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应该说迟子建是一位创作风格独特、创作成果颇丰的女性作家

限于篇幅的缘故,本文只论及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采浆果的人》首发于文学杂志《收获》(2004年第5期),这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据笔者所知,它至少选入了2004年度三种小说选本:《小说月报》编辑部编选的《小说月报2004年精品集》(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也同时选入);林建法编选的“太阳岛文学年选系列”——《2004中国最佳短篇小说》;《人民文学》选编、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文学精品》。更不用说,这篇小说发表后,国内著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及一些文学网站纷纷转载。

《采浆果的人》到底有什么魅力呢?它为什么会吸引众多读者呢?这篇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人物性格及故事的发生都是围绕着一个外人进村收浆果开始的。小说写的是深秋时节,本来是金井村秋收的时节,一辆天蓝色卡车摇摇摆摆、颠颠簸簸地开进了村里,于是村里一向的平静被打破了。因为现今城里人爱吃“绿色食品”,于是收购深秋浆果的人进村了,因为“最后一茬的浆果醉人心”,它们“甜得醉人,不过它们稀少得就像这个时节的蚂蚱。”在收浆果的人的如簧巧舌的鼓动和现钱交易的诱惑下,金井村这个小农庄的十来户人家,丢下眼下秋收的活计,开始了各显神通采摘浆果的行动。平时不爱干农活,但心灵手巧的王一五带着儿子“豆芽”在林中如鱼得水般地采摘浆果,他们父子俩很快活,收获也颇丰;曹太平夫妇贪心不足,想过河去采浆果,结果河水太深,没法跋涉过去。他们已有的浆果也掉到河水里给水冲走了,曹太平因受凉大病一场;苍苍婆在最初的三天里认真地采摘一种浆果——都柿,后来几天她触景生情,又患年轻时的毛病,把肚皮当篮子,将都柿都吃到嘴里去了,唯一不为金钱所动的是一对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二鲁,他们仍雷打不动地在搞秋收。故事的结尾,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大地封冻住了,这些急功近利的金井人因采浆果,一年的收成被封冻了,只有那对残障孪生兄妹一家是唯一进行了秋收的人家。

可以说,故事及情节非常简单,这篇小说不是以“讲故事”、“写人物”取胜的,正如苏童所说的“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个人的内心感受折叠而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常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58]作为小说家的苏童的感觉是准确的。迟子建的这篇小说如同她以前的许多小说一样,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小说中的北国风光,具有鲜明的色彩美,而且通过她那温情诗意的叙述,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且看:“雪让山峦穿上白衫时,他们拉着爬犁去拾烧柴;暖风使山峦披上嫩绿的轻纱时,他们赶紧下田播种。山峦一层一层地由嫩绿变得翠绿、黑绿时,他们顶着炽热的太阳,在田间打垄、间苗、锄草和追肥;而当银光闪闪的霜充当了染匠,给山峦罩上一件五彩的花衣时,他们就开始秋收了。”这真是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北国乡村风景画!这里有随着时节变换的自然色彩,这里有辛勤劳作的身影。迟子建笔下的自然风景常常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点,如“浆果与人一样,也是有秉性的。喜静的,生长在河谷和阴沟里,比如山丁子、稠杏子和水葡萄。而爱热闹的,则热情奔放地散布在植被丰厚的森林中……”数量众多,耐寒的牙各答在深秋,肌肤仍然光亮、饱满,人们“很容易就能在一片浓密地匍匐着墨绿色的卵形叶片中,觑见它们红艳艳的笑影。”村民们采摘都柿时,由于它们长得低矮,采摘的人必须弯腰才能摘到果实,那些一弯腰就爱眩晕的人就骂它们了。怎么骂?骂的名称很多,如“小贱种”、“小娼妇”、“小混蛋”等,可见村民们把浆果当人看待了。这里,自然被人化了!无独有偶,苍苍婆指着大鲁的装在麻袋里的土豆骂道:“都是你们不懂事,你们就那么俊啊,非让大鲁二鲁把你们从土里起出来,要不他们进山采浆果,能挣多少钱啊!”苍苍婆的骂声里饱含着对土豆的几许亲昵!我们甚至会联想到作者的另一短篇小说《亲亲土豆》中,人们对土豆的感情。苍苍婆采都柿时,作者的一段如诗如画,充满温情的描写,简直让人心醉不已:“苍苍婆披散着的干涩而苍白的头发上,就有了火红的鹅掌形的榛树叶,心形的金黄的杨树叶,当然更多的,是那些像针一样细而短小的松树的针叶。它们簇拥在苍苍婆的头上,像是一群色彩明丽的鸟落在雪野上。”在这里,人活动在自然中,自然也好像活动在人之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真是一幅天人合一和谐无比的绝妙图画!

迟子建对风土人情的描写,充满了泥土气息,一些绝妙的比喻让人拍案叫绝,过目不忘。比如星星出来了,它们“一个个跟刚出壳的鸡雏似的,毛茸茸、黄莹莹的,新鲜而可爱极了,看来明天又是一个大晴天。”金井的农民采浆果拿到了现钱,这对他们而言,这现钱“不啻在荒野中捡到了巨大的银锭,兴奋得像久违了青草的一群羊。”他们的高兴劲儿,由此可见一斑。而“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可是那些小小的浆果汇聚在一起,就化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这里“绳子”、“牙齿”的比喻多么通俗化,但是作者却做到了通俗而不庸俗。

迟子建小说的描写里总能透露着女性温情的特色,比如曹太平夫妇采摘浆果时,对卖浆果的钱的用途的一番畅想,虽然这番畅想有点天马行空,有点不切实际,但作者并不是讽刺他们,而是带着理解和温情,作者这时写道“说到底还是钱好啊,钱多了,可以随心所欲买东西,他们羡慕那个收浆果的人,他是多么有钱啊!”村里人对大鲁、二鲁最好的人应属苍苍婆了。因为“在她眼里,大鲁二鲁是这村中最可爱的人,老鲁夫妇丢给金井的,不是一对弱智的孤儿,而是两只美丽温和的鸟。”这里我们读者可以解读为苍苍婆心地善良,不歧视智力残障人士,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本身也是不幸之人,所以对别人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本能,这都没有错。笔者认为这更是作家迟子建笔下显露出的女性的温情。已故知名作家汪曾祺常常引用这句话:“顿觉眼前生气满,须知世上苦人多。”作家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人,迟子建就是这么一位作家!(www.xing528.com)

迟子建的小说善于将阴暗和光明统一起来,她的小说中既有阴影,也有亮色。关于苦难中的温暖,温暖中的苦难,是她作小说中常见的主题。这篇小说也不例外。金井村那地方闭塞,落后,那里的人见识不广,他们不懂何为“绿色食品”,他们纳闷:“浆果不是红的,就是蓝的,怎么能说是绿色的呢?未成熟的青果才是绿色的呢?”

井金村的人喜欢搬弄是非,他们把大鲁、二鲁这对智障兄妹的事,当做田间地头的笑谈和晚饭后的闲聊。“这样的话对男人来说是饭后的一支烟,而对女人来说是渴极时的一杯凉茶。”作者这里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却写出了村里人的一种心态:鉴赏别人的痛苦!苍苍婆是个不幸的农村妇女,她30岁时男人就瘫倒在坑上,当时女儿只有6岁。她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她在这些长舌妇们敌意的目光下,一直走向了垂暮之年,如今3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这些村妇们看待她的目光才变得“温和”了许多。以前她们常常诋毁苍苍婆,说她是个性欲高亢的人,遭到了报应,活该在大好年华时守活寡。女人们甚至幸灾乐祸地说:“老天爷让最馋的猫沾不到腥,真是长眼!”这些对人性恶的描写,让人们不由得想起《祝福》中的柳妈们,她们对待祥林嫂的苦难也是这样的。曹太平夫妇独享了一个地方的浆果,又想涉过青鱼河去采摘更多的浆果,结果曹太平已摘的果实连同篮子一起被冲走了,搭在肩上的裤子也被水冲走了,自己掉到水里受凉进而患病一场,这种贪多必失,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那场大雪对他们是致命的一击!所以有的人扑倒在雪地里大哭了一场,哭他们的土豆、白菜和红红的萝卜。“急功近利的金井人,一年的收成因采浆果之误被无情地封冻在了大雪之下。舍本逐末的金井人,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惩罚。作家批判的锋芒,直指人性的贪婪和本末倒置的愚行。”[59]王一五的老婆牛桂丽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人。他嫌丈夫干农活没用,就连带她的儿子“豆芽”一起骂,称他们是两个瘪了的猪尿脬。他们爷儿俩采摘浆果成就不少,她喜上眉梢,马上就煮了顿饺子犒劳他们。收浆果的人同情苍苍婆,给了她十元钱,苍苍婆不要,随手把钱丢在地下。牛桂丽叫儿子拾起来还给收浆果的人,她以为他会顺水推舟地送给儿子。她的想法落空后,马上迁怒于儿子,她骂儿子,并用脚踢她儿子的屁股,作者对牛桂丽讽刺是显而易见的。

迟子建曾经说过:“我相信每一个优秀作家都具有浪漫气息和忧愁气息的人。浪漫气息可以使一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获得艺术上的提升,而忧愁之气则会使作家在下笔时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韵味。”[60]这种夫子自道式的文字非常符合这篇小说的实际情况。王一五制作了上百件巴掌大一块的小衣裳,他做起来飞针走线,技术娴熟。而他却拒绝缝补破旧了的衣裳和袜子,因为在他看来“好像人穿的东西都是俗物,沾染不得。”王一五虽是一位农民,却是一位艺术化、脱俗化的人物。他的儿子“豆芽”喜欢用铅笔画画,他爱花鸟虫鱼,房屋河流,他从来不画人,说是世上的人都是丑的,不能入画。这种浪漫气息的写法确实令人回味无穷!这个小孩后来终于画了一个人——苍苍婆。苍苍婆确实是位性情中人,她只采都柿这种浆果,在她眼中,“能醉人的果实才有人性。”在采摘都柿时,她触景生情,“想着果实老了还有人寻觅,女人老了却无人问津”,心里很是辛酸。真是树(果)犹如此,人何以堪!后来苍苍婆连续四天采浆果空手而归,她全将采摘到的都柿吃了。她虽然缺钱,但她并不接受收浆果人送给她的十元钱。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大雪天苍苍婆去大鲁、二鲁家看看。想着他们兄妹是唯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想着想着,心中涌起了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弥漫开来的是温暖和欣慰。苍苍婆不是嫉妒,而是感到“温暖”、“欣慰”,可见这个不幸的人是多么善良!也许命运亏待了大鲁、二鲁,然而上苍又补偿了这对兄妹。小说最后的情景像一幅电影画面:“他们抬头眺望着远处金井的山峦,看着昨天还是花花绿绿的日历,今天就突然变成了白的,他们相视而笑了。”让苍苍婆震撼的是,二鲁脖颈上戴了火红的野刺莓串成的项链!“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这真是令人称奇的一笔,也是让人感到十分温馨和欣慰的一笔。作者在字里行间似乎告诉我们:傻人有傻福!没有贪心、胸无挂碍的人最美!

评论家蔡翔说,《采浆果的人》是2004年最为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因为它有着诗意的叙述,甚至有以往“童话世界”的痕迹,而且让人感觉到作家对山川田野细腻而又极富层次感的描写能力以及作品中丰富的意蕴。[61]笔者认为《采浆果的人》的确是篇好小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