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做了25年临床心理的学者,我可以向你保证,性格通常有趣得多也复杂得多,远不是某个词语或描述(比如“好”)能够概括的。尽管如此,我的确知道,如果你的某种个性品质是在早年形成的,并且已经成为了自我概念的核心要素,那么这个标签就会对你一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强烈影响。
“好”就是一个这样的标签,家长、老师以及其他大人常把它贴在听话的孩子身上。“你可真是个好姑娘啊!”或者“那真是个好孩子!”,这些是我们时常能听到的赞美之词。或许,你自己也常常这么说。
“好”还约定俗成地被家长和其他成年人所使用,比如说“你应该当好人”,因为它意味着有教养、有礼貌并且最终能被社会所接受。它还常常被用来区分道德和不道德的行为,描述禁止性规定,尤其是用在少女身上,比如说“好女孩不去酒吧”或者“好女孩不跟男生鬼混”。
然而有趣的是,在用到成年人身上时,“好”这种品质经常会打折扣,甚至被贬低。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听到“她人很好,但是……”或者“他是个好人,但是……”之类的话。让“好”打折扣的“但是”通常会引出某种消极的个性品质。
词典把“好”定义为讨人喜欢或令人愉快。一般来说,好人往往被看成是平面的、二维的,而不是立体的、三维的,缺乏深度和清晰度。他们确实不会讨人厌,但他们的性格没有清晰的棱角或轮廓。在群体或组织中,好人绝对不会兴风作浪。他们不会触怒别人,但也很少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女儿小时候曾经说过,她更喜欢迪士尼动画中的“坏蛋”,而不是“好人”,因为那些坏蛋“更有趣”。)(www.xing528.com)
事实上,有些“好”人甚至恰恰因为顺从、逢迎和讨人喜欢而受到指责,而这些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好”的代名词。体现在一个女性人物身上,简·奥斯丁的描述准确地刻画了这种针对“好”的微妙但消极的反应:
她不过是个好脾气、热心肠的年轻女人;我们很难讨厌她,因为我们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
既然“好”原本就有“讨人喜欢”的含义,那它成为取悦者自我概念的核心就很好理解了。然而在另一方面,既然“好”作为性格特征和自尊来源似乎最多只有模糊的价值,那取悦者为什么会觉得它是如此不可抗拒的行为准则呢?为什么与“好”相悖的行为会引起这么大的焦虑和苦恼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