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这样的好人很少会真正对自己满意,你渴望和需要每个人的认可,但却不肯认可你自己。
每当新的一天到来时,你仍然继续通过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很显然,在你的心理账户中存不下做过的好事。不管你过去靠讨好和付出挣得了什么价值,你如今的反应仍像是你的价值永远很可疑,每当有新的请求或需求出现时,你的价值就要再次接受考验。这就仿佛是每天一睁眼你都觉得自己一文不名。
是什么驱使你不停地取悦他人呢?是如影随形的无能感?还是挥之不去的自我怀疑?你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努力不够、付出不够或者说得不够,没能让他人真正满意。
但是,这种令人不安的无能感,其真正的根源并不是你的取悦努力或取悦能力的不足,而是在你的“应该”准则字里行间潜藏着完美主义。
别忘了我后来补充的第十一条戒律:我应该彻底、完美地满足自己的所有这些“应该以及不应该”的期望。你强迫自己坚持的完美主义标准要在两个层面上衡量。
首先,你要求自己时刻取悦每一个人。其次,你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因此,即使取悦他人和拒绝自己已经让你精疲力竭了,你还是得表现出愉快、乐观的态度。万一你的情绪不小心变坏了,你也绝对不能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
▲让自己坚持这样的完美主义标准,这无异于自我强加的情感虐待。
如果那听起来太夸张或者太极端,请设想有一位母亲正在命令孩子满足这样的要求。“你必须总是让我满意,”母亲严厉地对年幼的孩子说。“我提出的每个要求,我给你的每个指示,你都得赶紧照着去做,不管你当时在干什么,也不管你舒不舒服。而且,你必须时刻面带笑容,保持愉快。要是我听见你抱怨,或者看见你脸上有一丝不快,你就等着受罚吧。只要你有一丁点儿做得不完美的地方,我就再也不爱你了。听明白了吗?”
这听起来像是童话中恶毒的继母精神错乱的呵斥。或者,用更黑暗、更现实的话说,这位母亲可能是自我陶醉的“最可爱的妈咪”,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情感和精神虐待。诚然,跟这位虚构的“母亲”比起来,你的自我对话可能不这么赤裸裸,但是你强加给自己的完美主义期望和评价标准,却绝对跟她不相上下。(www.xing528.com)
▲在生活的不同领域给自己设定高标准,这原本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然而,追求完美会令人沮丧,并且注定会失败。相反,追求卓越会给人以激励,因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态度调整:搞破坏的“应该”
请集中精力用下面的纠正措施来对抗搞破坏的“应该”。在你这样做的过程中,请记住阿尔伯特·埃利斯的建议,尽量避免使用“应该”和“必须”来苛求自己和别人。
★每当你的思维被“应该”、“应当”、“必须”和“一定要”所污染时,它就会变得刻板、僵硬、极端。灵活、适度、平衡的理性思维会更有利于你。
★把你的“应该”强加给他人,这是胁迫和控制的做法。相反,你要试着使用“我更喜欢……”、“……可能会更好”或者“我希望你……”等说法,代替“你应该”、“你不应该”等操纵和强迫的说法。
★“取悦于人的10条戒律”以及“7个致命的应该”是苛刻的规则,想完全遵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也不会让你开心。至于你喜欢怎样对待他人,以及你希望他人怎样对待你,遵循一些更现实的原则和准则会好得多。
★做任何事情都不必强求完美,包括让别人高兴或者让自己心里舒服。强求完美会令人沮丧,而追求卓越则给人激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