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包含苛刻、不恰当的命令之外,“取悦于人的10条戒律”和“7个致命的应该”还包含其他的错误思维,这也会导致消极情感。“应该”这种表述往往含有夸张的意味,比如“永远”、“永不”或者“每一个人”等,使得原本就不切实际的命令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绝对的词语和夸张的语言是思维扭曲的标志,而思维扭曲是导致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重要因素。情绪没有对错之分,但思维却有准确与不准确之别。只要尽可能地保持思维的理性、缜密和准确,你就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情感的不适和消极的情绪。
如果你对自身和他人的看法是准确的,它们就可以给你的内心和社交生活绘制一张有效的路线图。有了正确的路线图,你就知道你在哪里、你在往哪儿去,尤其是在跟别人打交道时。相反,当你的看法不准确时,你理解自身和他人的能力就会削弱,就像一张不准确的路线图会让你失去方向感和地理方位一样。
当然,造成问题的根源是过度取悦。当你有能力控制自己取悦他人的努力时,你就已经踏上了取悦症的治愈之路。
只要把取悦思维中的“永远”和“永不”换成更和缓的语言,比如“大多数时候”、“有时候”或者“很少”等,你就会大大减轻绝对或夸张的时间要求给你造成的紧张和压力。
最后,“7个致命的应该”可以包含条件从句,把你对他人的期望(你觉得他人应该怎样对待你)跟你认为他人对你负有的义务(你相信这是你努力取悦他人的结果)联系起来。就你而言,这些有条件的准则透露出一种优越感,甚至有潜在的操纵意味。(www.xing528.com)
比如,要是你直接命令一个人说“你必须喜欢我,因为我替你做了很多”,那么对方会怎样回应?当你大声说出来时,准则的强迫性就变得很明显了。
除非他人已明确表示,只要你让他们高兴,他们就会喜欢你或善待你,否则,你的条件就是单方面的,很可能注定要落空。让别人喜欢你、欣赏你,这可能是令人愉快的,但是,别人并没有这样的义务,不管你以往对他们有多好。
▲固执地以为你对别人好,他们就应该对你好,这只会让你对别人感到格外失望、愤怒和怨恨。
此外,条件思维是一个陷阱,会让你陷入自责和反唇相讥。如果你坚持“只要你对别人足够好,别人就会对你好”的虚假逻辑,那么当别人让你失望时,你就只能自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