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拖延的时候,你十有八九是在用一些压力小或不太重要的事,来代替被拖延的那件事。你也可能在做一些压力小却更重要的事。但是,多数时候你横生枝杈,却只是做着那些无足轻重的“鸡肋”事务。比如,宁肯去读报纸上的连环漫画,也不去仔细研究复杂的政府新规章,虽然那规章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你的经营策略。
从本书的第三部分中,你可以找到大量的行为方法,帮你控制住分心行为,而代之以富有成效的努力。
拖延思维、拖延情绪和拖延行为,当它们联合起来时,即便你一开始再怎么痛下决心不再拖延,常常还是回天乏术。要从习惯性的拖拖拉拉,变成习惯性的卓有成效、善始善终,少不了要付出时间,做大量练习,你可以从书中找到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训练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你的日常生活。过程虽苦,不过它有个很重要的增值特点:你可以反复运用这套综合的心理自助方案,从你的生活中,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你值得拥有的东西。试试看吧!
通过发展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技能,你可以迅速地走上实现自我效能的大道。相信自己有能力组织、调控并引导自己的行为,去实现某个积极的目标,这种信念,经过心理学充分研究表明跟优秀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反之也不难理解,低自我效能、拖延和不及格的绩效也是息息相关的。(www.xing528.com)
通过这些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你可以拓展和改善你的工作技能。然而,这并不能在真空中实现:好比你参加了一个项目自己结出有意义的成果。另一需要强调的要素是承认生活中主要的和有目的的目标,都是要一小步小步地完成的。把你的关注点在放在你减少拖延后的收获上,并向着目标继续奋进。
除了战拖的技巧和策略以外,你还可以为科学文献找些参考依据。其中一些工作是很有前景的,比如近期的一些研究。我曾概括出一套关于拖延的理论,这项研究是针对这套理论中的一个环节进行的。但是,也有许多有关拖延的研究,都免不了有系统误差。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做的都是针对学生群体的调查,相对于广阔的社会情境,相对于不同的人群和组织,这种学生样本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集中关注某一特质,比如拖延的研究,也会导致一种聚焦错觉,并成为一项显著的误差来源。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对拖延研究做过综述。这些系统误差,在综述涉及的研究中时有所见。或许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会看到如何战拖的研究大量涌现,这些研究关注人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来改掉拖延的习惯。而在那之前,我们这套结合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三管齐下”疗法,一直都是基于临床研究,并着眼于具体操作。而我们已知的“战拖”知识,也将陆续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