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拖延症的终结!有效治愈方法揭秘

拖延症的终结!有效治愈方法揭秘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拖”无疑是困难的:各种“拖延症”在具体表现上千差万别,而且看起来都很顽固。许多人戏称它为“绝症”。由于它的起因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拖延症”的灵丹妙药。本轮译场调度工作由陶婧及王子恺完成。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困难,也一直在跟拖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正如每一位拖友和战拖同路人一样,我们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困而求知,且勉且行”。

拖延症的终结!有效治愈方法揭秘

5月15日是豆瓣网“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成立4周年纪念日,也是我们“战拖心理成长会”发起的第一届“拖延节”。我们组织的一项线上活动是完成一项拖延已久的任务。我更新微博,写下:“#拖延节#写完译者序”。

人文气息浓厚、文艺青年出没的网络社区中,拖延会员突破5万大关,本来就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国外学者们曾经总结了拖延的常见诱因:僵化完美主义,逃避成功,缺乏时间观念,内心充满纠结反抗,病理性多动症,早期家庭或教育环境的影响……甚至连身在异国的文化差异,都可能让你罹患这种我们戏称的“拖延症”。

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享乐主义、一元价值观所引发的“身份焦虑”,本已让我们深陷洪流,工作带给我们的感受常常不是成就感,而是望之欲逃的失败恐惧,这种恐惧常常是引发拖延的元凶;而网页、短信、微博、游戏和其他各种信息源,也都在撩拨我们的眼球,把我们并不坚定的注意力,切割得七零八落。

“战拖”(战胜拖延)无疑是困难的:各种“拖延症”在具体表现上千差万别,而且看起来都很顽固。许多人戏称它为“绝症”。尤其是与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俗称多动症)相关的生理性拖延,更是让人痛苦不堪。此外,拖延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们同它对抗的难度。

如果我们可以不太严格地把拖延称为一种“症”(这个中文词目前还不是个严肃的医学名词),那么它更接近于一个症状性而非病因性的名词。由于它的起因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拖延症”的灵丹妙药。在我们的社区中,直到现在,也经常看到“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大家围绕某一种方法“有用还是没用”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却发现针对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这也为我们的探索之路徒增了无谓的内耗

依我个人浅见,目前常用的战拖方法,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注重内心成长和价值观梳理,另一类注重任务解决和时间管理。当然,像针对ADHD等生理诱因的药物方法,似乎也算自成一派。

第一类方法,强调挖掘拖延行为的根源,加强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觉察,倡导从拖延的根本原因入手,化解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强化行为的改变,从而不仅实现拖延行为的改善,更是谋求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接纳。第二类方法则强调聚焦于任务本身,挖掘、组织并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力求在短时间内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从效果来看,第一类似乎更彻底,也更有利于防止反复,但改变周期较长,似乎可以称为“长期战拖”;而第二类短小灵活,常用于对已发生的拖延问题的解决,或许可以称为“短期战拖”。

是“釜底抽薪”重要,还是“扬汤止沸”有效,此二者可谓各有千秋,相信诸位拖友各有偏好。但是,无论是“釜底抽薪”还是“扬汤止沸”,容易的是“纸上谈兵”,共同的难点都在于如何操作和执行。

对拖延根源挖掘最彻底的人,可能会成为拖延心理学家,但这本身并不足以保证知行合一,在行动中实践那些觉察到的知识;而短期战拖当中的主要内容,如时间管理等,最适用的人群却常常是那些本不容易拖延的人,这些方法在设计时通常就没有充分考虑到拖延的干扰,而是假设人的理性决策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事实上,我们理性的一面也许需要事先训练和养成习惯(就像在这本书里一样),才能足够强大。(www.xing528.com)

本书给我们的惊喜也正在于此:本书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管齐下的方法方便实用,介绍了很多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

如果说“长期战拖”和“短期战拖”的强大在于助攻能力,那么本书这套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战拖力,倒很像是对抗拖延的正规军。毕竟,能够兼通“长期战拖”和“短期战拖”,并且取长补短的人不多,参加培训的成本更是高昂;而本书提供的策略,思路清晰,操作性强,有些甚至接近于一种标准操作流程(SOP),按照作者的说法,熟练使用之后,可以推而广之,帮助你克服其他方面的拖延。

本书中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止一次地引用了德国军事家冯·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当中的思想。再联系到它对“理性”的推崇,我们似乎嗅出明显的“男性化”风格。那么这支“正规军”,是否真的可以带来崭新的局面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刚刚翻译完书籍的译者们,其实并没有足够的发言权。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是读者你的实践结果。

在这里,我想表达对我们译者团队的衷心感谢,“译场”是战拖会的翻译机构,纵跨线上和线下平台,负责与国内的出版机构合作,引进和翻译相关著作,主要是拖延行为、时间管理和心理成长等领域的学术著作、科普读物和自助书籍。这本书由首轮译场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各部分分工如下(引号内是参与者指定的署名ID):前言由于海成翻译,陶婧校对;第1章由王子恺翻译,翟稀凡校对;第2章由“我要好起来”翻译,第3章由“appwcn”翻译,均由卢伊丽校对;第4章由卢伊丽翻译,陶婧校对;第5章由翟稀凡翻译,“appwcn”校对;第6章由陶婧翻译,“我要好起来”校对;第7章由卢伊丽翻译,王子恺校对;附录部分由丁盈幸翻译,陶婧校对。全书由于海成、丁盈幸和“高丽拖人”完成文字润色,并由卢伊丽统稿。本轮译场调度工作由陶婧及王子恺完成。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困难,也一直在跟拖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正如每一位拖友和战拖同路人一样,我们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困而求知,且勉且行”。忘不了译场工作前期,我们在北京五道口、双井、雍和宫各个地方咖啡馆里围桌而坐,并肩作战时那份浓浓温情;也忘不了因为对一部分内容接近苛刻的要求,我们曾经闹过短暂的小情绪。现在我最想说的是,我爱你们!

我们要感谢华章心理的赵艳君编辑不厌其烦的催促,让我们这群出身重度“拖拉机”的人组成的译者团队,历经辛苦终于完成这部作品;我们也要感谢华章心理的李欣玮、许可等诸位编辑的热情合作、鼓励和支持,以及战拖会心理咨询师兰菁在专业方面的多次指导。

战拖会作为目前国内最有经验的民间拖延互助自救组织,一直致力于传播拖延知识和支撑战拖互助。从相关书籍的译场和读书会,到团体心理咨询毕业论文“临时教练”支持,我们一直在做着助人同时也是自助的事情。我们也衷心期望作为读者的你,从我们翻译的书中所获得的知识,不只停留于认识层面,而是通过实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战拖”行动。我们也衷心欢迎你来我们的“战拖学园”社区(http://www.zhantuo.com/bbs),分享你阅读这本书的收获,寻找你战拖互助的朋友。

战拖会发起人 高地清风(于海成)

2011.5.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