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罗生门》与中国文化佛学思想的解析

电影《罗生门》与中国文化佛学思想的解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心中的你日本大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讲述的是人的眼睛会受到观察者的立场和私欲的影响,看到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的。你心中的他是你的一部分,他心中的你是他的一部分。中国的官方不是做官的人不好,是官场这个环境不好,踏入官场你不变也很难。中国文化蕴含着不少佛学思想,“命中注定”是一种有效解释,如果注定是这样或者那样,对我们的生命来说就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电影《罗生门》与中国文化佛学思想的解析

你心中的你

日本黑泽明电影《罗生门》讲述的是人的眼睛会受到观察者的立场和私欲的影响,看到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的。许多人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人的认知有一种选择功能,这跟人的内心有关。内心美好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美好。内心需要的信息取,总是率先被提前,不需要的或者不知道的东西你可能视而不见。佛家说:“心中有,眼中才有。”有时候人对现实的烦恼并不是现实有多么糟糕,而是自己总选择糟糕的信息,同时也缺乏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这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困境的另一个原因。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两人的关系中存在一种微妙的情景,“你心中的他,他心中的你”,交流是在各自的内心的印象中进行的。你心中的他是你的一部分,他心中的你是他的一部分。这个你与他的存在有关,自动生成,这个他因你的存在而不同。明白这点有极大的益处,至少我们会明白,与不同的人交往、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会不同。古语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人话的人和说鬼话的人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中国的官方不是做官的人不好,是官场这个环境不好,踏入官场你不变也很难。同样,内心的你也不是你,正如镜中的你不是你,而是你的一个投影。人对自己的感受也是不客观的,一件事会给人带来很多感受,能觉察的感受一定跟你的认知的选择有关。(www.xing528.com)

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能理解的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这跟年龄与经历有关,跟审美与价值取向有关,与所处的情境有关。我经常嘲笑那些追求“自我成长”的朋友们,其实你并不是成长了,而是知道了你不知道的自己,那些东西本来就在你的生命中,你只是重组了你的内心现实。经常听到人们后悔曾经所做过的事,后悔不能改变过去也不正当,只是一种自我疗伤。那时的你不是现在的你,用现在的你去评价那时的你是不客观的。没有过去的你经历那些让你感到后悔的事就不会有现在的你,曾经历过的人和事都构成今天的你。同理,此时此刻的你也不可能对未来的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当下的你竭尽全力去做你喜欢的事,读更多的书,体验更多的生活,确保彼时彼刻的你更加睿智、丰富与可爱。

如果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不能释然,那么问问自己:“如果那件事对今天的我有一个好处,那是什么呢?”如果我们遇到一件烦心的事,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假如这件事是我必须要经历的,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那我该如何去珍惜?”中国文化蕴含着不少佛学思想,“命中注定”是一种有效解释,如果注定是这样或者那样,对我们的生命来说就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