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唯才是举
在东汉以后崛起的魏、蜀、吴三国中,以魏国势力最强,而为魏国奠定了基业的则是曹操。曹操之所以能成就这番基业,与善于招贤纳士具有密切的关系。招贤纳士是他一贯的战略思想,此外,他衡量贤与不肖的唯一标准是其人是否真正有才能;只要有才,品行上存在缺点,他也一样予以录用。因此,他曾三番两次地下达求贤令,责成有关方面积极地举荐人才。
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出任丞相后下达《求贤令》道:“自古以来,秉承王命、立业开国的君主和振兴国家、大治天下的君主,无一不是依靠贤才君子辅佐朝政的。至于贤才君子就出自民间,问题是在上之人不去寻求,靠偶然怎能得到?如今天下还没有平定,这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论语》云:‘如果叫孟公绰做晋国公卿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力有余裕的,但让他当滕、薛这类小国的大夫却没有才能。’假如首先必须是廉洁之士,然后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又依靠谁来称霸天下!方今世上该不会没有姜太公等外表朴素而内怀英才,垂钓于渭水边上的人吧?该不会没有陈平那种盗嫂受金而未逢知己的人吧?你们要辅助我,在各地发现人才,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我定会加以任用!”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曹操又下令道:“品行端正之士未必能积极进取,积极进取之士未必品行一定端正。陈平岂是重视品行之人?苏秦岂是保守信用之人?但是陈平奠定了汉家基业,苏秦拯救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而言,即使士人品行有缺失、短处,又岂能废弃不用!有关部门如能清楚这个道理,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会有所遗漏,为官的人就不会荒废其职了。”(www.xing528.com)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八月,升为魏王的曹操又下令道:“从前,伊挚、傅方都是地位低下的人,管仲还是齐桓公的死对头,但他们被任用之后,都使国家兴盛起来。萧何、曹参都是县吏,韩信、陈平或身负污名,或受过耻笑,然而最后都成就了王业,声名流传千载。吴起为人贪狠,他杀死妻子,以求别人的信任;散发钱财,以谋取显官要职;母亲去世,居然不回家居丧。然而,他在魏国任职时,秦国不敢东向攻打魏国;他在楚国为将时,三晋不敢南下征讨楚国。方今天下,该不会没有流落民间的至德之人吧?或者当有果敢勇武、舍身忘死、临阵力战之人吧?如凡庸守俗之吏,却有高才异质,或可充任将官郡守的;身负污名、行遭耻笑或不仁不孝之人,却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以上种种,只要你们了解,就应举荐,不要有所遗漏!”
在曹操的三令五申中,各级官员认真引荐,在曹操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通晓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的人才。他们成为了曹操争夺天下的得力助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