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杀恩示戒
太史公曾云,夏代治政专重一个“忠”字,就是忠诚质朴,但它的弊病在于常会使民众粗野无礼;因此殷代继夏之后推崇一个“敬”字,就是尊天敬鬼,但它的弊病在于常常使民众滥祀无度;所以周人继商之后讲究一个“文”字,就是礼乐制度,然而它的弊病在于往往使民众只重表面的礼仪形式而内心浇薄不诚。所以,要想纠正,没有比倡导“忠”更有效的了。夏、商、周三代治政由“忠”而“敬”,由“敬”而“文”,犹如一根链条一样环环相扣,最后还是要重归于始。周秦之际,可以说礼乐制度崩坏无遗,世道浇离,民心不古,而秦始皇执政后非但不有所革新,反而使用严刑酷法整治天下,所以,刘邦建汉继承了秦代的烂摊子后,不得不改用“忠”字治政,以期民风归于古朴,忠于君上。
然而,这只是刘邦坐定江山之后的做法。在他“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时,只要有利于自己,什么手段都可以采用,根本不去理会什么忠孝仁义。公元前204年,刘邦在项羽大军的追击下仓皇逃命,中途遇到长子刘盈和长女(即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只好用车载上他们一同奔逃。楚军紧追不舍,刘邦心急如焚,嫌车载人多,行得太慢,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儿子女儿推到车下,以便车子轻拉快跑。若无滕公三次把他们硬是抱到了车上,他们何曾做得成后来的帝王、公主!
楚汉两军对峙于广武时,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为了要挟刘邦投降,项羽特地做了个高脚大俎,把刘父置于其中,把俎放在高处,以让汉军看个一清二楚。其后,项羽向刘邦喊话道:“你赶快老老实实投降,否则我活煮了你父亲!”刘邦听了,却无动于衷地回答道:“你我都是楚怀王的臣子,怀王让你我约为兄弟。所以,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要烹杀你父亲,那就请你一定分给我一杯羹!”项羽一听,气得暴跳如雷,立即要杀掉刘父,幸亏项伯劝阻,才留了他一命。孝道与仁慈乃“忠义”的根本,刘邦一遇危急,便上不顾父亲的安危、下不管子女的死活,如此不孝不慈,何谈“忠义”二字。(www.xing528.com)
刘邦待到击败项羽的楚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才懂得以“忠”治国的重要。为了褒忠显义,甚至牺牲了恩公也在所不惜——丁公曾在项羽手下为将,在彭城大战中穷追刘邦而不舍。两军短兵相接,刘邦走投无路,心急火燎。他回过头来,对丁公说道:“你我都是英雄好汉,何苦逼我太甚!”丁公听了,便网开一面,放了他一条生路。刘邦这才死里逃生,并得以后来身登帝位。刘邦即位后,丁公自以为对刘邦有大恩大德,前去拜见刘邦。刘邦见到久别的恩公,觉得这正是个可借以倡导忠义的良机,便毫无情面地下令逮捕丁公,带到军中游行示众,训示道:“丁公身为项王臣子,却不忠不义。使项王失掉天下的,就是丁公这种人!”于是,命人杀掉了丁公,还训示道:“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后世身为人臣的,不要以丁公这种人为榜样!”
《史记•高祖本纪》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